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清代。佚名。严严神岳,作镇中央。肃奉徽册,尊名孔章。聿降飚驾,载献兰觞。熙事允洽,实祚弥昌。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不详。这首诗描述了庄严神秘的五岳山作为帝王的镇守之地,通过庄严的祭告仪式表达对皇帝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诗词中的"严严神岳,作镇中央"表达了五岳山的庄严威严,象征着帝国的中心和稳定。"肃奉徽册,尊名孔章"表明人们虔诚地奉行帝王的律法和政令,尊崇帝王的名讳和功德。"聿降飚驾,载献兰觞"描述了隆重的祭祀仪式,皇帝亲自降临五岳山,驾临祭坛,载着美酒祭祀神灵。"熙事允洽,实祚弥昌"表达了祭祀仪式的兴盛和庄重,同时也寓意皇帝统治兴盛富强。
这首诗词通过对五岳山祭告仪式的描绘,展现了隋代皇帝威仪和帝国统治的庄严气象。通过对祭祀仪式中的细节描写,诗词传递出对皇帝权力的尊崇和对帝国繁荣昌盛的祈愿。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凸显了隋代帝王权威与神圣性的结合,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统治观念。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夏日村居杂兴十绝 其九。明代。王世贞。日脚初低树色高,晚凉微动鬓萧骚。乌头作风白头雨,处处欢声停桔槔。
河桥。清代。张问陶。林壑簇天半,鸟路青濛濛。冒雨望绝顶,开翼愁飞鸿。一峰入云去,灵怪安可穷。缘梯追俊鹄,岈然如出笼。不惊奇险失,忽讶桃源通。山桥隔浓柳,雁齿参差红。人牛卧大石,高树为之宫。桑麻乐世外,鸡犬鸣空中。烟霞随地足,胡为随转篷。以骨誓青山,不隐非英雄。
暑懒 其一。明代。王世贞。一暑生百慵,一慵百事简。偃息衡门下,悠悠梦初转。亭午鸟倦啼,槐阴自舒卷。时有凉风来,泠然忽称善。勿谓羲皇人,此意知者鲜。
内翰洪公舜俞哀诗二首。宋代。刘克庄。忆昔端平典册新,三麻九制笔如神。内庭唤作真学士,晚辈推为老舍人。垂死遗言尤苦口,平生谏疏最婴鳞。建功不作于潜死,谁为君王说厚伦。
戏答李伯襄 其三。明代。伍瑞隆。春潮初落大江平,日暮浮尊爽气生。无限中洲生杜若,塞芳何处不逢迎。
丹阳行。唐代。孙逖。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可怜宫观重江里,金镜相传三百年。自从龙见圣人出,六合车书混为一。昔年王气今何在,并向长安就尧日。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赤县唯馀江树月,黄图半入海人烟。暮来山水登临遍,览古愁吟泪如霰。唯有空城多白云,春风淡荡无人见。
小临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元代。杨维桢。太液象圆海,金莲夜夜开。水中万年月,照见昆明灰。
游穹窿山道馆。清代。方仁渊。缓步上穹窿,峰峦如合掌。石径曲萦回,一步一俯仰。松际乱泉鸣,泉声答松响。契坐危石间,人语忽变两。松风扑面来,岚翠惬心赏。山中无所有,但有山供养。移步上云霄,宫殿兹宏敞。神圣尽威严,道人多俗莽。一笑出门来,贾勇奇峰上。太湖三万顷,乘风发奇想。落日湖山红,归舟荡双桨。
满江红 寄磁下诸公。魏晋。张野。枫落衡漳,犹记得、离觞鲸吸。惊又见、宫槐禁柳,绿阴如织。行止难穷天素定,功名有分谁能必。任近来、参透妙中玄,床头易。梅雨过,芹池碧。松月山,丹房寂。问此时曾念,京尘踪迹。七碗波涛翻白雪,一枰冰雹消长日。尚得星、多处望*山,空相忆。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唐代。卢纶。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贺广东黄漕生辰六绝。宋代。曾丰。诏会蟾宫籍里人,召还仙阙作仙宾。王宫专席谈先圣,朝路分班谒上真。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唐代。刘长卿。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送周礼侍赴召。宋代。赵蕃。昨奉书题岁且更,每逢人士说先生。名高正倚斯文在,身屈不妨吾道行。天以苍生付安石,孰能三径老渊明。自怜留落端何幸,得向溪城一送迎。
遣兴。明代。韩上桂。久负林泉癖,因知物理幽。倒丝虫自挂,刷羽雁交浮。壁响松风入,窗虚桂月流。悲歌重怀古,蓬鬓此千秋。
和郑贰卿别赋。宋代。王洋。病逐秋风至,年随塞草衰。家如百年梦,身入四愁诗。北焙联圭璧,南薰润岳池。斋房多胜事,可但滑琉璃。
九斗坛。宋代。程俱。万族同一垢,齐州集微尘。高灵不来下,厌此浊恶薰。从来筑坛处,往往清无邻。腥膻远人迹,庶或来仙真。兹坛峙幽绝,尚有古制存。龟图布八隅,彷佛数兑坤。黄冠道中寒,寓址今祇园。游人蹑其上,未觉大象尊。空令恨聃史,不使群聋奔。盖公虽未见,岂乏栾与垣。
春宴。明代。李梦阳。白首闻歌异,豪心遇酒多。酒当花潋滟,歌与燕婆娑。暝色侵台殿,春风换绮罗。未须愁薄暮,吾借鲁阳戈。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宋代。苏轼。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苍苔。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卜算子。宋代。陈瓘。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只对。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九日。宋代。刘攽。九日秋萧瑟,登高亦少欢。黄花宜澹泊,碧树早凋残。醉舞乌纱落,弹歌短剑寒。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金山图。明代。祝允明。昔年曾趁海门潮,独向龙宫吊寂寥。衬席寒风不成梦,老蛟一夜献琼瑶。
荒斋。唐代。贾岛。草合径微微,终南对掩扉。晚凉疏雨绝,初晓远山稀。落叶无青地,闲身著白衣。朴愚犹本性,不是学忘机。
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唐代。卢纶。城头春霭晓濛濛,指望关桥满袖风。云骑闲嘶宫柳外,玉人愁立草花中。钟分寺路山光绿,河绕军州日气红。迹忝已成方恋赏,此时离恨与君同。
闻蛙。元代。胡天游。鸣哇出塪井,意气何骄盈。乘阴集阶除,夺我经诵声。喧阗自相和,外此无他称。讵谐宫商调,虚辱鼓吹名。陋哉孔稚圭,过誉非人情。焉知朝阳凤,锵若韶钧鸣。
门有车马客行。元代。周巽。门有车马客,清晨过衡门。一见知旧识,倾盖停高轩。延客中堂坐,殷勤听嘉言。问讯来何处,答云家平原。离乡三十载,丧乱今谁存。暂逢同骨肉,相见如梦魂。交欢展华宴,适兴奉清樽。冰鲙切鲜鲤,蕙肴杂芳荪。中情既相洽,密语方细论。冠冕岂不贵,簿书亦已繁。蝇营与狼顾,昧者竞驰奔。蛾以灯自灭,玉同石俱焚。人生若朝露,富贵如浮云。今我不为乐,晨兴忽已昏。持杯各倾倒,感子意弥敦。驱车出门去,林月照东园。
菩萨蛮 回文。宋代。苏轼。落花閒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閒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次楚山见寄。宋代。萧立之。穿青度密且衡门,剪纸谁招客子魂。少不若人伤老大,死无容力为乾坤。一枰孰与危机活,千古难磨此道存。前有长蛇后猛虎,少陵只合老羌村。
新秋。明代。王邦畿。不畏炎蒸苦,明河欲近秋。屏思坐深夜,爽气袭重楼。城郭砧初动,山庭果未收。桥边有织女,延伫待牵牛。
送金开府还武林 其五。明代。佘翔。心事明天日,才猷迈伯王。暂抛鱼鸟阵,一卧水云乡。葛井丹初熟,䅊侯泽正长。安危须将相,元是郭汾阳。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宋代。苏轼。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赠崔秋浦三首。唐代。李白。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