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清代。佚名。四阶秩德,坛于方泽。昭事皇祗,即阴以墌。洁肆于祊,孔嘉且硕。神其福之,如几如式。
《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绘了郊庙的朝会仪式,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译文:
在方形泽中修建了四层阶梯,表彰了德行的重要性。
庙宇中展示皇帝所办的盛事,即使是在阴暗的地下也要修建。
整洁肃穆地举行祭祀仪式,充满了庄重和崇敬之意。
神灵会感受到这份祈福,如同坐在几案前一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隋代的郊庙朝会仪式,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和对德行的重视。诗中的四阶秩德象征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责任。诗人通过描绘庙宇的修建和祭祀仪式的举行,表达了对上天神灵的敬仰并寄托了祈福之愿。
整首诗以庄重肃穆的氛围为主旨,通过描绘仪式的细节,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道德的追求。诗中的方泽、阴、墌等词语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彰显了仪式的庄重性质。诗句中的洁肆、孔嘉、且硕等词语则强调了仪式的庄严和隆重。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隋代社会的宗教仪式和对道德的追求。诗人以崇拜神灵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体现了隋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唐代。罗隐。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闲章句动风雷。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官秩已叨吴品职,姓名兼显鲁春秋。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涂中遇雪二绝句。宋代。晁说之。惨淡修途问若何,璇蕤琼藻未须多。使君此夕应难醉,红玉看人子夜歌。
已亥杂诗 174。清代。龚自珍。志乘英灵琐屑求,岂其落笔定阳秋。百年子姓殷勤意,忍说挑灯为应酬。
清明湖上。明代。朱多炡。湖畔行吟日未斜,四年三度客天涯。不知鶗鴂惊飞去,穿破来禽满树花。
柳梢青(游湖)。宋代。曹冠。湖岸千峰。嵌岩隐映,绿竹青松。古寺东西,楼台上下,烟雾溟_。波光万顷溶溶。人面与、荷花共红。拨棹归欤,一天明月,十里香风。
舟中同秦西岩。清代。湛汎。千里荆湘共此行,布帆风饱向南征。怜君亦是初为客,未惯江湖一片情。
和林大任上许守喜雨。宋代。吴芾。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答费司法。宋代。方岳。斐然偶成章,和者盖凡几。风骚李杜坛,可望不可至。而况濂洛徒,每叹吾已已。岂无愿学心,衰懦鼓不起。何方有神医,与我三换髓。道在一唯间,不在落笔驶。君谈何容易,仆也敢当此。平生一青灯,事半功则倍。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勉矣山林人,优哉聊卒岁。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五代史宦官传序。宋代。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