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皇地祗十五首。清代。佚名。[函钟为宫]至哉厚德,物生是资。直方维则,翕闢攸宜。于昭祀典,致享坤位。礼罔不答,神不格思。
《绍兴祀皇地祗十五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以祀皇地祗为主题,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庄重和对神灵的崇敬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函钟为宫,
钟声嘹亮,宛如宫殿内的钟声。
至哉厚德,物生是资。
真是太好了,厚德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
直方维则,翕闢攸宜。
直立端正是最适宜的,广阔开展是顺应时宜的。
于昭祀典,致享坤位。
在昭示祭祀的典礼中,向上帝奉献虔诚的心意。
礼罔不答,神不格思。
虔诚的仪式得到了回应,神明也会感受到人们的敬意。
这首诗词以庄重的语言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敬重之情。函钟为宫,意味着钟声的嘹亮如同宫殿的钟声,象征着庄严的祭祀仪式。诗词中表达了对厚德的称颂,认为厚德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强调了德行对于祭祀的重要性。
诗词中提到直方维则,翕闢攸宜,强调了仪式的严肃和广阔开展的必要。诗人认为只有严肃正直地进行祭祀,才能与神明沟通,得到回应。表达了对于祭祀仪式的庄重态度和对神灵的虔诚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庄重的语言和精深的意境,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敬重和对神灵的崇敬之情。它强调了仪式的庄重和正直,以及虔诚的心意对于与神明的联系的重要性。这首诗词展现了隋代人们对于祭祀仪式的认同和敬仰,传递了一种虔诚和谦卑的情感。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廿八日雪。明代。陶宗仪。杏蕊娇红柳眼青,东风阵阵雪花明。春光已是三之一,厎是严寒砭骨清。
牡丹落几尽矣惟馀一枝垂垂不坠因而赋此。明代。范景文。已见残红片片飞,一枝留得送春归。妆经雨洗胭脂薄,香惹风来蛱蝶稀。半醉微痕迷晓晕,剩餐馀馥胜痴肥。画工何似春工巧,浓碧丛中浅著绯。
陪陈尹饮江上雨过夜归明日赋此。元代。刘崧。渡江云断桥,把酒风振袂。芳园遂幽寻,良友适远至。谐谈且云欢,酬劝忽已醉。一雨洗尘襟,千山拂凉翠。柘林既回薄,兰渚复延企。月转城东门,萧萧送归骑。
早兴。唐代。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温处士能画鹭鹚以四韵换之。唐代。郑谷。昔年吟醉绕江蓠,爱把渔竿伴鹭鹚。闻说小毫能纵逸,敢凭轻素写幽奇。涓涓浪溅残菱蔓,戛戛风搜折苇枝。得向晓窗闲挂玩,雪蓑烟艇恨无遗。
春日睡起。明代。张泰。春眠仍值酒初酣,奈可梁间燕二三。好梦断来何处续,落花风雨满江南。
再别郑叔友兼寄方次云。宋代。黄公度。鞍马侵三伏,萍蓬寄一身。及秋归计早,到日附书频。炎岭休长客,清漳有故人。过逢如问信,为道各埃尘。
李端甫招至徐氏东园乡人同坐端甫时有杭州之行。明代。李舜臣。繁华南国里,流水古城边。剖竹人将去,投林鸟竞翩。潭光澄日夕,柳色变春先。笑指清尊在,要当醉别筵。
廿九日宿蔡村河下。明代。杨旦。才过蒙村又蔡村,几家灯火正黄昏。舟中亦有饶风味,买得河鲜侑晚樽。
过王处士竹庄。宋代。薛师鲁。临流结屋植琅玕,中有高人咏考槃。一曲秋烟青欲滴,满林春雨翠堪看。山僧过乞归云仗,渔父来分钓月竿。千古王猷惟此癖,但知此外别无欢。
怀人。明代。何士埙。白日生新事,秋林怅故人。愁从天外远,望向梦中频。月澹斜分影,云孤冷映身。难忘即易识,挥泪越风尘。
桐柏观留别。宋代。白玉蟾。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如何菴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杖头挑月下山去,空使寒猿啸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