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茂上人。宋代。释祖钦。野鸟山花能说法,茂林修竹是参徒。时常举一个心字,觌面当机见也无。云埋夜月,冰透玉壶。明暗双忘,理事一如,差乎缘木求鱼。
《法茂上人》是宋代释祖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法茂上人
野鸟山花能说法,
茂林修竹是参徒。
时常举一个心字,
觌面当机见也无。
云埋夜月,冰透玉壶。
明暗双忘,理事一如,
差乎缘木求鱼。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法茂上人的心境和修行心得。诗中运用了对自然界的描写,以表达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的境界。
赏析:
诗的开头,野鸟和山花被赋予了能说法的能力,这是一种修行者对自然的亲近和感受,也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茂林修竹是参禅修行的伙伴,参竹之意象揭示了修行者在茂密竹林中专心修行的景象。
接着,诗人说到自己时常举起一个"心"字,这是在强调修行者专注内心的重要性。通过专注于内心,修行者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超脱的境界。觌面当机见也无,意味着修行者在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困扰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超然的心态。
下一句,诗人运用了寓言的手法,以云埋夜月和冰透玉壶来形容修行者的境界。云埋夜月表示修行者心境宁静,如同云遮住了月亮一样,没有外界的干扰;冰透玉壶则意味着内心清澈透明,如同透明的冰块和洁白如玉的壶,没有杂念和烦恼。
最后一句"明暗双忘,理事一如,差乎缘木求鱼",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超越对外在事物的执著,将内心的光明和黑暗都抛诸脑后,心态平和,对待世间事务一视同仁。差乎缘木求鱼则揭示了修行者不切实际的境界,比喻修行者在修行中超越世俗追求,寻求不可能的事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心境,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理念和境界。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抒发了对于内心专注、超凡脱俗和超越世俗欲望的追求。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寄三弟妇杨恭人都中。清代。方寿。米贵长安居大难,相思愁见月团团。贫无锥地眉常展,旦戒仙郎漏正阑。井臼操持钦德曜,文章声价属都官。谁知粉署含香侣,依旧盐荠十载寒。
莺啼序。宋代。吴文英。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拖凤股盘云坠。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粱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销烟,镜空画罗屏裹。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丝索寸藕,留连欢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
予与袭锦子别凡十年矣丙戍冬初再得书不胜驰想题此寄之。明代。陆深。人间真有杨州鹤,海上宁无青鸟书。一纸应须万金价,相思又是十年馀。
同贡有初观潮赋。元代。张昱。旧时八月潮生日,士女倾城出看潮。秋唾似从天上落,晴欢宜向酒中消。气争鸟道为森爽,势合龙宫亦动摇。今度可怜成独往,海门斜日共萧条。
嘉泰三年皇后册宝十三首。清代。佚名。玉玺瑶同,既祗既承。绣裀藻度,载跻载升。柔各肃穆,瑞命端凝。永膺多福,如川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