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是一首出自宋代释宗杲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真实的生命无法被创造,
真实的消亡无法被毁灭。
寂灭突然显现在眼前,
蟾蜍吞噬着明亮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展现了释宗杲对生命和存在的深思。他表达了真实的生命不是可以被创造或毁灭的,它超越了表面的现象和形式。诗词中的寂灭意味着一种超越人世的境界,一种脱离尘世繁华的静谧和宁静。而蟾蜍吞噬明亮的月光则象征着世间的幻象和虚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通过对真实生命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超越世俗的境界与存在的本质。真生无可生、真灭无可灭,表明生命的本质是不可捉摸的,其存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寂灭忽现前、虾蟆吞却月的描绘则带给读者一种超越尘世的感受,启示人们反思世间的繁华与追逐的虚妄。
这首诗词借用了自然的意象,将深远的思想融入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沉思。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释宗杲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安宁。这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虚妄的警示,使这首诗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其一。宋代。苏辙。东武厌尘土,彭门富溪山。从兄百日留,退食同跻攀。轻帆过百步,船底惊雷翻。肩舆上南麓,眼界涵川原。爱此忽忘归,愿兄且三年。我去已匆匆,兄来亦崩奔。永怀置酒地,绕郭多云烟。
潇湘道中 其一。南北朝。邹浩。清湘浮影动涟漪,寒日收光下翠微。回首君亲正无奈,幽禽俄叫不如归。
南归舟中二首。唐代。齐己。南归乘客棹,道路免崎岖。江上经时节,船中听鹧鸪。春容含众岫,雨气泛平芜。落日停舟望,王维未有图。长江春气寒,客况棹声闲。夜泊诸村雨,程回数郡山。桑根垂断岸,浪沫聚空湾。已去邻园近,随缘是暂还。
答卓澄父。明代。胡应麟。相逢裘马自飞扬,握手湖山兴欲狂。侠比王孙居蜀郡,人如宋玉在高唐。千金再散名逾重,百石才沾意已忘。不爽芙蓉凉夜约,月明箫管到横塘。
阴风吹火篇呈钱刑部君附书。明代。徐渭。阴风吹火火欲燃,老枭夜啸白昼眠。山头月出狐狸去,竹径归来天未曙。黑松密处秋萤雨,烟里闻声辨乡语。有身无首知是谁,寒风莫射刀伤处。关门悬纛稀行旅,半是生人半是鬼。犹道能言似昨时,白日牵人说兵事。高幡影卧西陵渡,召鬼不至毗卢怒。大江流水枉隔侬,冯将咒力攀浓雾。中流灯火密如萤,饥魂未食阴风鸣。髑髅避月攫残黍,幡底飒然人发竖。谁言堕地永为厉,宰官功德不可议。
云台观。宋代。韦骧。缘崖涉涧上云台,古观稀逢车马来。翠柏径深长蔽日,玉鱼池浅仅胜杯。取桃人去无遗迹,锁药炉存绝旧灰。唯仰天师凛然像,祗愁双剑起风雷。
藏经楼上作 其一。明代。王邦畿。高楼明月迥无烟,举目山河思渺然。成佛耻居灵运后,赋诗呈向远公先。梦思南海飘甘露,观想东潮化白莲。谁识云间朱顶鹤,玉书衔得下西天。
更漏子。宋代。卢祖皋。蓼花繁,桐叶下。寂寂梦回凉夜。城角断,砌蛩悲。月高风起时。衣上泪。谁堪寄。一寸妾心千里。人北去,雁南征。满庭秋草生。
病中五适 其二 竹夫人。明代。王鏊。湘筠剪珑璁,横陈在君床。虽然缺妩媚,亦可藉清凉。病馀偶此适,非敢效专房。
观乙未大察报二十四句。明代。饶与龄。天曹课群吏,秉公宁有我。炷香矢明神,贤关门钥锁。稽谋必佥同,咨诹恒虚左。簸扬并淘汰,先几求当可。譬如护嘉禾,驱蝗畀炎火。又如济巨川,乘桴屏小舸。甄别洞毫芒,封章达青琐。绅笏同翱翔,轩轾见勤惰。重瞳见屡回,冕旒明堂坐。黜陟无颇偏,八霆咸安妥。以是知治术,赏罚惟信果。凛凛百臣邻,震辣敢自堕。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宋代。陈傅良。小雨廉纤仅滑泥,强随年少更攀跻。欲凭最上浮图望,晚稻如今齐未齐。
张超用得迷离雾,殷七须开顷刻花。棋馆儿孙千亿劫,渔村镫火两三家。
拨残冷灶应逢豆,击碎油瓶且拾麻。旁午杏坛偷玉璧,殷勤鸡足擭袈裟。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三十。明代。王夫之。张超用得迷离雾,殷七须开顷刻花。棋馆儿孙千亿劫,渔村镫火两三家。拨残冷灶应逢豆,击碎油瓶且拾麻。旁午杏坛偷玉璧,殷勤鸡足擭袈裟。
送言道士。宋代。释居简。净极光通跬步初,谨终宜密不宜疏。掌中秽浊三千刹,觑定根源著一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