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宋代。释智愚。烈焰澜翻为说时,百千诸佛尽攒眉。梵音深远难明辨,只许韶阳雪老知。
《颂古一百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颂扬和崇敬之情。
诗意:
这首诗词以烈焰澜翻、百千诸佛攒眉作为描写,表达了释智愚对古代文化的赞叹之情。其中,烈焰澜翻象征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百千诸佛尽攒眉则意味着众多智者和圣人的聚集。诗中提到的梵音深远难明辨,意味着古代智慧的深邃和超越常人的境界。最后一句只许韶阳雪老知,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和知识的崇尚,寄托了对于智者的敬仰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烈焰澜翻、百千诸佛攒眉等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智慧的集结。作者以深远的梵音和只有韶阳雪老知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古代智慧的深邃和超越常人的特质。整首诗词充满了对古代智者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展示了作者对于智慧和知识的追求和钦佩。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智慧与文化的辉煌,以及作者对其的赞叹和推崇之情。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宋代。苏辙。西归犹未有苑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湟中纪事。明代。刘敏宽。亲提义旅虎台西,夜向荒祠藉草栖。秉烛措筹劳待旦,雄心起舞陋闻鸡。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唐代。卢纶。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
菩萨蛮 暮春即事。元代。张之翰。梁间双燕呢喃语。想曾知得春归处。问著不应人。芹泥香正匀。翠阴庭院悄。手摘青梅小。天气恰清和。越衫犹薄罗。
藏春园。宋代。范端臣。园径萧条草树荒,半山林影净回塘。墙根绕荠春还近,亭角舒梅暖自香。两鬓斜知随节改,百忧差喜得身强。寻诗问酒追豪胜,且送残年入醉乡。
转禅病出诃林。明代。释函是。久病伤为客,寒虫候月艰。三冬诃子舍,八载荔枝山。始觉浮生促,深知平日閒。近思芦服味,念汝海云间。
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太上皇帝初举酒用蟠。宋代。崔敦诗。结根阆苑,登实瑶池。红云骈艳,瑞露含滋。味参石髓,名配松脂。王母一笑,河水涟漪。
初夏书呈同舍。宋代。黄裳。万种浮华春事了,谁供青帐千林晓。雨集池塘蝼蝈鸣,蜗牛已过银钩横。贴水圆荷盖犹小,览镜美人音耗悄。行看天上奇峰生,莫放尘缘空扰扰。何处亭台公外期,共立薰风临渺渺。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扇。宋代。黄庭坚。团扇如明月,动摇微风兴。屏去坐上热,袪逐盘中蝇。有用何提挈,无心分爱憎。炎炎虽可贵,弃置奈寒冰。
读元史三首 其二。清代。顾嗣立。周室悯黍离,蜀臣悲杜宇。吁嗟彼王孙,甘心事仇虏。死愧文丞相,生惭谢皋羽。书画虽绝伦,大节吾不取。贤域彝斋翁,高风邈千古。遇弟辄生嗔,到门必见侮。吾爱《水仙图》,宝为翰墨祖。
惠山泉二绝 其一。宋代。周紫芝。石龙喷雪绕山斜,桑苧祠间一幅纱。只对清流已无暑,未论绝品解宜茶。
海阳十咏。云英潭。唐代。刘禹锡。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有时病朝酲,来此心神醒。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六。清代。黄遵宪。锁港百不知,惟梦君先觉。到今鴂舌声,遍地设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