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朋
这首诗词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修行态度。诗人释智朋是一位佛教僧人,他在这首诗中借用佛教的意象和修行理念,表达了自己超越尘世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暂时无法提供,但可以解读其诗意和赏析。
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是作者对修行的坚守和追求。诗人坐在毗卢顶(佛教词汇,指佛塔的顶部),意味着他抛开尘世的纷扰,远离人世的繁华,静心修行。他说自己不禀承释迦佛的文化,意味着他超越了传统的教义和规范,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真理。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虚心,他说自己处于下风,意味着他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且保持谦卑的态度。这种谦虚的心态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它使得诗人能够接纳外界的智慧,不固守已有的观念。
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追求和心境的净化。通过摒弃传统的束缚,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开放思维的向往。这首诗既有佛教的影响,又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思考和追求,使得诗词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释智朋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在修行道路上的虚心和坚守。它通过简洁而抒情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脱离尘世的宁静与追求内心真理的精神境界。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湖山堂晚坐。宋代。释绍嵩。木叶落时节,湖山向晚晴。移床桥上坐,看客海边行。寂寂饶孤兴,悠悠送此生。遣愁聊觅句,那敢谓长城。
霜天晓角(旅兴)。宋代。辛弃疾。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闻子规。宋代。释永颐。客情谁是不思归,芳划春深未有期。昨夜月明啼更苦,山花满树落胭脂。
秋柳。清代。杨城书。乌啼月落自黄昏,一夜秋霜满白门。惆怅玉关何处所,西风影里总消魂。
谩兴三绝呈良夫 其二。元代。王畦。芍药初开第一枝,翻阶国色玉参差。当年记得平山下,花里时将凤管吹。
述哀。清代。严允肇。母之生我日在角,络纬鸣机夜深作。歌成《黄鹄》不忍闻,大孤啼饥小孤弱。乱离伏莽乞馀命,十口流离窜丛薄。朝呻夜吟不暂休,骨肉幸免填沟壑。长养众雏毕婚嫁,慈帏未省含饴乐。当时奉檄心独喜,今我穷悴至于此。俯仰无因供菽水,衾影之间愧人子。
登华山。清代。袁枚。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白日死厓上,黄河生树梢。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嵇康淬剑石。金朝。李俊民。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
观泉。宋代。包恢。泉动涌联珠,泉静湛片玉。渊源出以时,动静清可掬。凭栏冰雪寒,敛袵毛发肃。内以洗我心,外以刮我目。偶离京尘来,对此歌不足。咏归五六人,犹疑自沂浴。
杵歌(七首·有序)。元代。杨维桢。亟亟城城城亟城,小儿齐唱杵歌声。杵歌传作睢阳曲,中有哭声能陷城。
拟古六首 其一。宋代。刘攽。南辕适郢都,日与冥山背。重生与徇名,夙昔不相待。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游乐天地间,安知一身外。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见沬。夷齐饿西山,咨嗟尔胡罪。
秦吉了。唐代。白居易。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昨日长爪鸢,今朝大嘴鸟。鸢捎乳燕一窠覆,乌琢母鸡双眼枯。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亦有鸾鹤群,闲立扬高如不闻。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饯宪使元卿赴浙江参政。元代。卢琦。姬旦周元老,更生汉懿亲。皇朝右文治,岳狩选儒臣。夙志由来著,清声久已振。万钧风力重,一道月华新。肃政高群望,嘉猷播绝伦。总闽持绣斧,参浙坐华茵。海峤升初日,湖山宴早春。登临频赋咏,万物改清贞。勋业归调鼎,恩荣促召轮。欣逢天纵圣,重见岳生申。报主惟深敬,忧民亶至仁。魁梧表仪羽,敷治展经纶。方面分廷务,东吴振日宸。具瞻岩石峻,列坐庙堂珍。薇省花容煖,春城柳色颦。迎归舟楫具,文著宪章纯。接履登高位,乘槎据要津。推恩均雨露,举首近星辰。贱子初登第,明公领缙绅。疏慵期采录,悚惧走逡巡。忝对南宫岁,长怀北阙晨。三年亲簿领,几处困风尘。从事沾微禄,鮿生似旧贫。骏奔惟恐后,久屈欲求伸。拙守诗为业,怀成道日陈。驽才慕骥足,污渎敢攀鳞。曩昔期朝士,迟回忝国宾。愿言为汲引,自许绝缁磷。北斗天河上,南州瘴露滨。惟将涓滴念,日夕望秋旻。
牡丹。宋代。宋咸。轻雾欲笼藏暮碧,断霞初怨误朝红。即时苦待千枝烂,计日先愁一树空。外客定闻琼宴赏,护春长把锦帷蒙。
春词 其四。宋代。谢逸。豆蔻梢头春事休,风飘万点只供愁。杜鹃啼破三更月,梦绕云间百尺楼。
戏画松柏壁。宋代。王当。穷山数家聚,官况羁若旅。冰厅昼日永,眇眇谁与语。眷彼苍髯生,结友得新甫。奋笔写瑰姿,双虬见墙堵。饱霜柯叶老,积日皮骨枯。上有云垂天,惨淡阁寒雨。下有溪潄石,荦确绝埃土。材奇生长艰,根瘦卓立苦。交柯寒相依,雷陈共然许。分干或相避,廉蔺驯两虎。信非同根生,要是岁寒侣。众木猥连林,哙等何足伍。君看桃与李,稼丽相媚妩。情态能几时,纷纷可堪数。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魏晋。曹丕。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自咏。宋代。陆游。万事不挂眼,终年常避人。荒畦荷锄晚,环堵结茆新。病马何劳斥,轻鸥未肯驯。虽惭市门卒,聊作葛天民。
五言晚汎灵溪之作。唐代。王位之。溪水晚澄鲜,虚无含万象。窥临时见底,胜异如在掌。鱼□□起伏,灵□犹影响。心误出人寰,神清资偃仰。掉舟□□□,聊复惬新赏。香风袭蕙兰,秋日浮清朗。如何得真趣,更此缨时网。坐啸人事闲,悠然思独往。
涧阿对雨二首。元代。张雨。山云油然作,山雨来不缓。既沾灵石坞,遂洒寒栖馆。落水遽如许,众草行复烂。有酒不堪酌,无物堪把玩。与闻季长笛,宁从中散锻。代谢夫何如,徒为白首叹。
元陟先生老亲家惠鱼对使走笔附谢。明代。张萱。闻君罗有雀,知我食无鱼。且看头上点,不用腹中书。
双溪八景八首 其一 双溪清涨。唐代。刘琏。溪流远抱沧波合,山势中分碧树深。雨后晴初最堪赏,风光役尽百年心。
回文次孟载韵。元代。徐贲。秋风晚静木花红,叶落閒阶满院空。楼映月低人寂寂,愁多怕见独飞鸿。
拜少保于公遗像 其一。明代。张吉。莫言天道窈难窥,事势阽危辄可推。扈跸使公军土木,身膏草野有谁知。
监学同舍饯南康新使君黄雍文分韵。宋代。虞俦。人生五马古云乐,今君此行殊不恶。君才自是瑚琏器,十载声华满台阁。胡为忽厌东华尘,一麾要把江之滨。闻道丰登少公事,姑与匡庐作主人。到郡莫辞讥屡费,政恐朝来多爽气。山中向有读书人,为问归来头白未。
南粤行。明代。皇甫汸。南粤由来本受降,置亭列障赐称王。丹砂岁岁通勾漏,白雉年年献越裳。曾是金缯忘汉德,也因玉帛阻炎荒。炎荒迢遥限疆土,君王中叶恢英武。校猎谁云汉武雄,安民不让周文怒。昆明习兵深凿池,细柳行营远劳师。羽檄流星飞甲胄,楼船横海蔽旌旗。楼船羽檄下缤纷,刁斗衔枚处处闻。甲胄夜开鱼丽阵,旌旗朝合虎贲军。神谟不战已威加,陀王纳款遂踰沙。指顾泰山盟作砺,并吞瀚海化为家。马援功期勒铜柱,捐之议寝弃珠崖。珠崖铜柱古如此,瘴疠氛祲万馀里。奋身欲屠象郡城,膏血直溅龙门水。始知陆贾善行成,肯学张骞虚奉使。留滞周南望九重,请缨天北恨无从。六月凯旋歌薄伐,一朝书奏愿登封。
未狂社诸君效剑南体。明代。王彦泓。狂心难按是今年,花市湖堤早著鞭。笑倩客扶桃叶醉,喜听人骂柘枝颠。神仙枉被浮名误,宰相何妨曲子传。圣代独能容放荡,醉侯汤沐不教镌。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二八。宋代。释智朋。柏山高,秋风高。打失登山屐,吹落炙脂帽。应节应不及,登高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