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芦达磨赞二首

渡芦达磨赞二首朗读

诗词:《渡芦达磨赞二首》
作者:释智朋(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渡芦达磨赞二首》



江水无极,茎芦可折。
离了梁朝,未到魏阙。
此恨波心向谁说。



水上飞花如雪。
人间世事如梭。
悠悠江上日西斜。

诗意和赏析:
《渡芦达磨赞二首》是宋代僧人释智朋的作品,通过描绘江水和茎芦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离开梁朝、未能到达魏阙的遗憾之情,并询问这份思念之情能否传达给心灵之波。

第一首诗中,江水无穷无尽,而茎芦却能被人折断。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茎芦则代表着人的有限存在。作者离开了梁朝,未能实现到达魏阙的愿望,深感遗憾和失落。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困惑,他不知道这份悲伤和思念能传达给谁,是否有人会理解。

第二首诗以水上飞舞的花瓣,象征着时光的飞逝,人世间的事物转瞬即逝。江上的太阳已经偏西,暗示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整首诗以悠扬的节奏和优美的意象,凸显了人生短暂、时光匆匆的主题。

这两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离别与遗憾的思考。通过江水、茎芦和飞花等意象,诗人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了对于时间流逝和未能实现愿望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朗读
()

猜你喜欢

世事元无定,人生只合閒。君今悲白发,我亦负青山。

废郭官居冷,荒年旅食悭。最怜情意厚,朝至暮方还。

()
五咏八吟钻古奥,四豪六逸共周旋。
隐囊垫帻枰棋局,轻箑珍笙荫采椽。
习气峥嵘谈在昔,知音推激互相然。
至哉佛老儒宗外,圣谛冰销濁火煎。
()

灵曜迭来往,气序恒代迁。自登青云衢,奄忽三十年。

君从故乡来,念我世姻联。披轩叙暌阙,秉烛坐夜阑。

()

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誇。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

隋堤望楚国,江上一归人。绿气千樯暮,青风万里春。

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蘋.拜手终凄怆,恭承中外亲。

()

逍遥初服偃郊扉,学舍经旬望贡綦。
庾信移谈思讲树,周颙回驾避低枝。
摛华更喜联新唱,散秩犹烦莹旧疑。

()
客梦初回夜漏残,东村想见杏花繁。
未能便逐啼鸦起,自掩屏风护晓寒。
()

经行郑国旧山川,禾黍秋风驻马看。烟树几湾流水在,荒城千载暮云閒。

时门雨歇无龙斗,大隗山高只鸟还。借问当时贤相国,几多遗爱在人间。

()

御爱花无主,长生树岁时。
青青辇路草,尽属牧羊儿。

()

日永祇林幽,江空自生碧。谁能载酒游,烟云随挂席。

()

湖山风月锁葱葱,涣号春回万国同。因使吴人沾圣泽,一齐翻入棹歌中。

()

六幕风轻昼刻长,地形卑湿近南方。
人挥羽翣依林樾,绠续金瓶下井床。
云路飞鸢愁跕跕,玉徽流水怨汤汤。

()

儒童本来菩萨,大觉亦是金仙。其奈儿孙合闹,与说无始根缘。

()
点检枝头春已来,不应辜负掌中杯。
与君索笑须宜早,莫待城头吹落梅。
()

真上堪修贡,甘泉代饮醇。
刘昆求愈疾,陆纳用延宾。
顾渚传芳久,{氵邕}湖擅价新。

()
寒色今朝异,屯云万里同。
定知花翦水,不是絮因风。
蒲宦翻成旅,愁吟未易工。
白头亲八十,留滞楚江东。
()
只见神炉当子夜,岂知火力散阴邪。
忽於金鼎凝寒玉,倏尔真身现彩霞。
沆瀣露中分白雪,华池水内养黄芽。
此中便见真消息,莫浪驱驰觅鹿车。
()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

古来传说双剑灵,精气直上干云星。
有如掘出为世用,一挥便可四海清。
方今扰扰边尘起,中原分裂乱无纪。

()
身如传舍任西东,夜榻荒邮四壁空。
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
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战鼓雄。
万里别离心正苦,帛书何日寄归鸿。
()

世情弱卑近,子独志高远。中庭敞明轩,大字书钜扁。

轩前山百丈,山下水千涧。摩空屹苍苍,赴壑来滚滚。

()

华阳宫阙杳难寻,空有遗踪古到今。不识萧郎仙去后,床头花酝共谁斟。

()
怨东风。
把韶华付去,秾李小桃红。
黄落山空,香销水冷,此际才与君逢。
敛秋思、愁肠九结,拥翠袖、应费剪裁工。
()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
兖鷩毳杀元,君尊十二旒。
璪取玉以文,五采宗成周。
()

故家乔木翠沉沉,占得溪南十亩阴。何日涧觞重话旧,听君儿子诵新吟。

()

青山照落晖,映远望连飞。仙峰看玉笥,关路视金微。

鼓吹声疑尽,香炉烟觉稀。共君临水别,劳此送将归。

()

芳荔荫石桥,丛篁翳高旻。徜徉豁幽况,不辨主与宾。

骈榭临曲池,文槛连幽山。时运苦乖蹇,浊世难与言。

()
呜呼再歌兮花满台,好月为我光徘徊。
人生在世不满百,纷华过眼皆成灰。
夷山青青汴水绿,西北高楼咽丝竹。
美人十指纤如玉,为我行觞歌一曲。
()

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
朝朝去礼拜,谁识丹霞在。
打倒木佛烧,院主反招罪。
得相而无相,参方会不会。
如来非大身,老卢快踏碓。
()
天气严凝,乍寒梅数枝,岭上开拆。
傅粉凝脂,疑是素娥妆饰。
先报阳和信息。
更雪月、交光一色。
()

阿侬心似湖水清,愿郎心似湖月明。南山云起北山雨,云雨朝朝何处晴?

()
九月辽阳草正黄,天山飞兔白如霜。
骁腾已合三军势,猛锐犹思百战场。
金鼎割鲜供上将,玉瓯和血饭名王。
燕支小队穹庐出,也向天边猎雁行。
()

东风花树下,送尔出京城。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

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

保障东南佐治安,汉家儒雅得倪宽。琴前星入同单父,花下风来似灌坛。

异等循良推岭外,清班献纳待朝端。比年侍从多虚席,即拟徵书付紫鸾。

()

裁诏今时美,模经古义遐。词头颁紫殿,天语播黄麻。

尔雅原儒术,文章擅满家。训谟真有体,风雅共无邪。

()

蛟蜃原来出豫章,城西仙井万妖藏。玉霄大洞飞神敕,重看旌阳缚慎郎。

()

春事匆匆转眼过,满城流水绿阴多。西园总有红千叶,尘土埋头奈尔河。

()

山围空翠扑人来,松起寒涛去复回。尽日看山浑不厌,茅斋低傍白云隈。

()

此身同倦翮,暂托一枝安。山近春常雨,溪深夜更寒。

灯花频剪落,香篆暗烧残。明日寻归路,松阴满石阑。

()

未暇鸥前弄清泚,都缘帽底踏黄埃。荷花净尽有底急,不待商量细细开。

()

竹外流泉绕屋鸣,田头有水不忧晴。
春来岂问芳菲事,只办犁锄要早耕。

()
南国风烟深更深。
清江相接是庐陵。
甘棠两地绿成阴。
九日黄花兄弟会,中秋明月故人心。
()

正扁舟容与,风敛烟波,云过山眉。望里萧萧意,叹芦花散罢,行到芳埼。

片愁恰如残柳,摇曳几多丝。羡野鸟无心,还将绮梦,啼上柴扉。

()

长史御风兮舍人蹑云,掾左右兮山高谷深。昔渺渺兮何世,今茫茫兮何代。

王谢兮埃中,杨许兮尘外。五明重云兮咫尺而阻脩,东春兮西秋。

()

翠斝青樽旅思消。酒楼斜映绿杨桥。瓮头霞色如妆面,帘脚风流似舞腰。

同醉处,可怜宵。障泥未解玉骢骄。青衫不湿江州泪,已许狂歌托圣朝。

()
汉殿炎风少,轻凉已动衣。
每来观织室,不许夜停机。
()

春晚次韵

()
神闲意定。
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
未动宫商意已传。
()
垂杨影下黄金屋。
东风渐、粉香熟。
恨当年、有约马参莺速。
误一枕、红云宿。
()
谢公遗躅閟苍苔,乘兴飞霞得得来。
洞锁暮云松偃蹇,江涵白月影徘徊。
吾曹趣了痴儿计,苏径难留俗驾回。
安得麻姑能送酒,他时藉草共传杯。
()
北风于喁万窍号,落雪纷纷燖鹄毛。
好向高堂护帷幕,新醪入脸殷春桃。
居士何为嚣不顾,叩户长歌辞我去。
行行逸兴高白云,千里江山入芒屦。
()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

坐爱林间石,莓苔冷有馀。霜甘花易食,露湿叶难书。

黄菊日以好,白衣君莫疏。重阳虽已过,无酒亦愁予。

()
其孙幼文命客饮于其下。
永嘉曹新民赋词为咏,予适有出不与。
越数日,幼文持卷来求次韵,席上口占以答海底珊瑚树。
问鲛人、几时击出,碎为繁露。
()

风过即安閒,风来即招飐。青青自真如,尘色终不染。

()

赵公归休年,访师翠微间。始知浮世上,白日两人闲。

()

世人相马苦嫌瘦,谁识龙媒气逸群。
归傍青灯对贤圣,汉庭射策待方闻。

()
汉末名臣推北海,邺中才子逊东阿。
老勤未辍吾伊读,烂醉时为尔汝歌。
一滴何妨卢行少,五车安重惠施多。
客来问话巴巴说,君不回头可奈何。
()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
秋蠹无完叶,疏丛有瘁茎。
偶来庭树下,重看露葩荣。
众自守常理,独开偏见情。
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
()
越王城北唐朝寺,千间老屋摧风雨。
塔影凌空落鉴湖,劫初铃子丁东语。
久无本色住山人,愁杀檀门许元度。
剥否穷时复泰来,选差铁面顽翁住。
()
不怕滩如竹节稠,新滩已过可无忧。
古妆峨峨一尺髻,木盎银杯邀客舟。
()
举头但觉云头暗,移脚何曾雨脚乾。
衣裌未便时衣褐,薄寒浑作晚秋看。
()
棋枰诗课忆同堂,转首暄寒几蔀章。
每叹羁离念陈迹,更因衰病感流光。
亟催江鹢休停棹,已信溪禽不乱行。
鱼澳芋区真好在,连宵归梦为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