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默默家风,云摩霁空。露月夜爽,天水秋同。人传眉目好,我道骨头穷。华须凝粉蜂房蜜,桂毂流魂犀角通。
《禅人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高僧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禅宗修行者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禅宗思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默默家风,云摩霁空。
露月夜爽,天水秋同。
人传眉目好,我道骨头穷。
华须凝粉蜂房蜜,桂毂流魂犀角通。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禅人内心的安详与超越世俗的境地。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家风的默默品味,同时通过描绘云摩霁空的景象,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冥想中心境的平和与空灵。
诗中提到的露月夜爽和天水秋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突出了禅人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共鸣。这种感受与自然的融合使禅修者能够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追寻内心的和谐和智慧。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内心和修行的思考。他说人们传说他的眉目好,但他认为自己的骨头穷,意味着他不执著于外在的形象和功名利禄,而更注重内心的境界和禅宗修行的实践。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华须凝粉蜂房蜜和桂毂流魂犀角通,运用了华丽的修辞手法。这里的意象象征着禅宗的境界,表达了禅人心灵的纯净和超越凡尘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禅人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境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禅宗思想的内涵和诗人对生命和人性的独特理解。
丁集贤通判馀杭。宋代。杨亿。辽东羽客富仙材,仙殿飞觞接上台。便道归宁白苹渚,经时赐对柏梁台。里中驱弩先行路,膝下斑衣庆寿杯。明诏许令过别墅,不忧郡阁简书催。
瑞鹧鸪。金朝。王哲。修行孰是练金丹。练就方知两事全。七返不容开四户,九还应是转三田。气神交结为珍宝,灵性分明作大仙。今日却归元本路,自然清静永恬
为友人题思亲堂。明代。金幼孜。双亲沦逝独何之,此日空馀泪满颐。故里松楸长在望,客居霜露不胜思。秋风宰树啼乌惨,夜雨青山白鹤悲。知子承家能不负,显扬努力慰深期。
揭天谣(九首)。明代。周玄。鱼鳞居次龙堂高,琉璃砌空银烂涛。波灵泣诉海若浪,腥风卷昼云漕漕。珠潭沉光瘗神妪,瘦蛟啾啾走沙雨。仙郎秋袂斑斑啼,泪花凝碧扶桑树。¤
山坡羊·失题。元代。乔吉。云浓云淡,窗明窗暗,等闲休擘骊龙颔。正尴九咸,莫贪婪,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流则盈科止则坎。行,也在俺;藏,也在俺。
答朱寀捕蝗诗。宋代。欧阳修。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於谁。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歛无一遗。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昆蚳。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乃知孽虫虽其众,嫉恶苟锐无难为。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蓬莱客 借张修祖殿试韵。金朝。马钰。还乡急。关西牒发山东客。山东客。三千馀里,关山遥隔。当时枉把予闲测。而今且恁身如溺。身如溺。他年重话,修仙真息。
长江万里图。明代。朱诚泳。江豚吹浪江风起,地坼惊蛇绾江水。日暮津头愁杀人,极目烟波几千里。扁舟南下急张帆,黄头屏气窥惊湍。天吴戟手真可畏,始信人间行路难。寄声射利千金子,水马乘危恐难恃。一朝宛见蹶霜蹄,忍使全躯饱鳣鲔。忧谗更忆南迁客,独倚危樯心欲拆。故园京国路茫然,黑首须臾变成白。黄芦两岸栖渔翁,钓丝轻飏随西东。得鱼沽酒亦自喜,不落人间风浪中。坐阅此图长太息,蜗名蝇利竟何益。争似青山卧白云,瓦缶泉香漱终日。
甲午除夜。金朝。元好问。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水亭秋日偶书。宋代。林逋。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河上二首。唐代。司空图。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沙痕傍墟落,风色入牛羊。新霁田园处,夕阳禾黍明。沙村平见水,深巷有鸥声。
迅雷宵昼雨盆倾,雷既收声雨亦停。原溉极蒙三日下,海收尤快一时晴。
莫于俯仰愁空乏,间有侵蟊亦告成。重载往来须有备,江台亟为借官兵。
八月十九日喜晴时有欲借官兵守逻以防劫稻之议。明代。区越。迅雷宵昼雨盆倾,雷既收声雨亦停。原溉极蒙三日下,海收尤快一时晴。莫于俯仰愁空乏,间有侵蟊亦告成。重载往来须有备,江台亟为借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