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默默灵光,堆堆坐忘。衲僧事业,宗印文章。应物空三世,随缘遍十方。分身不用相回互,到处谁能作覆藏。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默散发灵光,堆积成山坐忘。
作为一位出家僧人,从事佛事,也擅长写文章。
对待外物视如虚空,超越了三世的局限,随顺缘分遍布十方。
分身无需互相回应,到处都是覆藏的存在。
高大壮丽,光辉璀璨。
诗意和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这首诗词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心态。诗中的“默默灵光,堆堆坐忘”表明禅修者通过默默无言的修行,逐渐散发出内在的灵光,并在坐忘的境界中积淀修为。禅修者的修行不仅限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包括对世俗事务的参与,因此诗中提到了衲僧的事业和宗印文章。
接下来的几句“应物空三世,随缘遍十方”表达了禅修者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他们将物质世界视为空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随顺缘分而广泛活动,涵盖了无边的空间。
诗中的“分身不用相回互,到处谁能作覆藏”表明禅修者在修行中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界限,不再受到分身和回应的束缚,而是能够在各个角落中以无所不在的方式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无处不在的覆藏,具有无限的包容力和普遍性。
最后两句“巍巍堂堂,炜炜煌煌”通过形容词的堆叠,强调了禅修者的威严和光辉。这种威严和光辉并非来自外在的权势和财富,而是源自内心的觉悟和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禅修者超然世俗、达到境界的精神风貌,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和境界追求。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意象,将禅修者的境界与禅宗的理念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怀归 其十二。明代。申佳允。望望南堤路,春游霭岫云。虹霓原剑合,车笠倏星分。不爽幽兰约,重寻白鹭群。荻花沙水岸,鸟语隔烟闻。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宋代。苏轼。方丈门开怪不迎,给孤邀供未还城。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後何须觅老兵。
病怀。明代。宋濂。人生老须至,在我不敢辞。老人多寿康,我胡病扰之。一从婴弱痾,筋力渐告疲。凌晨频揽镜,且复伤鬓丝。固知非金石,难可百年期。如何未五十,摧塌已不支。岂非蒲柳质,望秋辄先萎。历观宇宙内,气化相推移。试求古贤豪,存者今为谁。当知事必尔,奚以嗟叹为。儿童种旅葵,芳叶正参差。南风一披拂,流光欲生煇。玩之百忧忘,浊醪聊自持。
送□观察茂初之闽。明代。陈履。去岁兹辰客帝京,怜君夜雨过南城。论心共爱青尊满,照眼偏惊白雪明。别后重逢应似梦,愁中相送若为情。闽山此去无多路,鸿雁秋来好寄声。
壬子春罗端长赠别。宋代。王炎。忆昔如相识,公归自中都。时方擢上第,绿发青衫纡。论郊兄弟间,意气和笙竽。瑰文得要揽,快语相为娱。一别间何阔,流年走暘乌。高情自浩浩,风骨乃仙癯。顾我蒲柳姿,雪霜凝鬓须。回思鸿雁行,泪落衣袖濡。相逢慰栖迟,此道评精粗。稔闻充素蕴,诸老推通儒。又知治剧县,民瘼删繁须。清才为世用,洗目亨天衢。监州尚小试,称屈非超逾。敂门喜重来,新诗遗明珠。倾倒念有陈,草具陪觞壶。自愧学不讲,议论无根株。殷勤谢雅贶,披索中肠枯。壮志已怆悢,俗情厌崎岖。正须心所欣,日与镌迂愚。奈何复作远,揽袂还踌躇。公犹寄异邦,同是江南区。但虑怀与安,久客非良图。终当念坟墓,速归三径芜。昨言亦云然,岁寒勿盟渝。
水磨。清代。吴振棫。筑石阑水水受矶,失势一落如溃围。水中大轮三十毂,冲激倏忽行如飞。下轮上硙一柱贯,轮旋硙转无相违。不须輠炙膏与脂,前莫与挽后莫推。雷风交奋出奇响,日月疾走无停机。水流不方但圆折,盘涡蹙碧跳明玑。不杵不臼米出甲,屑玉万斛清霏霏。自成精凿匪人力,杜公巧制谁能希。昔人豪横殖生产,妨民灌溉家自肥。今人生计嗟日微,搒掠聊免铅舂悲。未须刘颂禁侵害,莫与卫尉同谁讥。水声激激寒生衣,北方有此吾见稀。瘦驴幸免踏陈迹,东风贯耳鸣斜晖。
相和歌辞·懊恼曲。唐代。温庭筠。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玉白兰芳不相顾,倡楼一笑轻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西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城尘。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鸯鸯瓦。
感秋六首 其一。元代。项炯。南风久不作,嚣祲曀中天。龙文裹羸牸,熊貙散如烟。万蚁赴坠蝶,捷于下泷船。谁当昭若蒙,冻□栖枯莲。
奉和颍川公秋夜。唐代。上官仪。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榜下。唐代。司空图。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题喜鹊栖树。宋代。赵琥。梳翎刷羽立高柯,不落人间小风罗。一点通灵良不谬,檐头报我喜还多。
谢周源职方惠诗。宋代。赵抃。岭上寒梅冒腊开,故人千里意徘徊。佳篇赠我惭无报,明月珠投暗里来。
杭州访谭仲修学博赋赠。清代。朱宝善。乱后重逢大是难,莫将襟上泪痕看。鹤归华表湖山在,雁度空城雨雪残。雨姓弟兄连短榻,十年师友忆长安。那堪相见俄相别,孤棹寒波阅岁阑。
六幕山访南宋宫入斜 其二。清代。文静玉。花明雪艳谢飙轮,玉瘗香埋委路尘。霞帔自怜萤照晚,《霓裳》渐化蝶衣新。空江白雁凄才鬼,冷月红鹃哭丽人。二十四堆春草绿,可怜三十六宫春。
汲江煎茶。宋代。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泰伯虞仲祠。宋代。金朋说。阅墙兄弟不相容,尺布犹怜尚可缝。让位介然如弃屣,盛哉至德厚无穷。
秋怀。金朝。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代。释智朋。武帝高悬圣鉴,要见缁素分明。大士觌面当机,且非索盐奉马。检点针来,只知卖贵,不知卖贱,可惜武帝当时放过,随后好与一拶。非僧非道非俗,管取口乾舌大。
眼儿媚·烟花丛里不宜他。宋代。辛弃疾。烟花丛里不宜他。绝似好人家。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相逢比著年时节,顾意又争些。来朝去也,莫因别个,忘了人咱。
戏题洞霄。宋代。钟震。之径萦纡略彴横,松风和作步虚声。泉流碧玉千年润,山作灵丹九转成。琼馆向曾迎帝辇,冰衔今尚带朝缨。若非悯世天留与,那得华胥梦也清。
闻郑天虞先生收复宝邵别家兄下山而西将以腊杪往赴怆然而作。明代。王夫之。微生一日一偷生,为惜鸿毛死亦轻。从此岐行还强饭,尽收云水答清平。
武陵春。宋代。魏夫人。 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赠王周士。宋代。刘子翚。逐客初从瘴海归,平生未识想英奇。致身不负管城子,报国聊将雕面儿。舌在壮怀犹未忆,途穷俗眼少相知。虎头合是封侯相,笑挽天河会有时。
满庭芳 赠严公。金朝。马钰。昨宵梦里,幸遇重阳。授予秘密仙方。杳杳冥冥恍惚,太白其黄。便是刀圭颜色,往来流、饮似琼浆。成丸弹,服之一粒,八脉安康。携报增添刚刃,生光彩辉辉,晃耀明堂。唬得邪魔鬼魅,远远潜藏。自然化生儿现,跨青鸾、得赴蓬庄。这玄妙,示同流,各要消详。
挽邢检讨母。明代。薛瑄。有子登科入翰林,难将寸草报恩深。和熊已作中宵梦,断织曾劳往日心。长忆红霞裁命服,空悲白发映华簪。光荣尚自沾存没,留取芳名照古今。
同王夔州探梅。宋代。李石。莫因红紫媚楼台,洁白光中处处栽。香骨未应春雪妒,素心偏向暖风开。清樽妙赏今谁健,晓角年光不用催。别后西归玉堂约,诗筒只有月边来。
喻工部追和王詹事游东坡十一绝亦次韵 其五。宋代。许及之。海棠一树立山村,桃李场中合断魂。从我东坡三子在,休悲六客更谁存。
满庭芳。清代。朱中楣。才过春分,又将寒食,烟光处处宜人。欲邀仙侣,选胜趁芳辰。尚卜阴晴未稳,重游意、兀自逡巡。城南畔,招提小小,桃李亦纷纭。闲评。伤往事,王孙草绿,帝女花芬。渐苔侵古径,蒿满闲门。剩有方池碧涨,凝情处、树古亭新。还怊怅,踏青期阻,微雨杏花村。
庆韩克美母寿。明代。徐庸。韩母安人出名族,心如寒冰貌如玉。娥眉鹤发老逾健,能全四德臻五福。传家有子医有神,昔曾应召趍枫宸。圣朝以孝治天下,恩赐还家从侍亲。年逢甲子寿七秩,长生节至开瑶席。龙脑香清兽鼎燃,驼峰味美鸾刀劈。春云裁衣五色斑,登堂戏舞欢慈颜。瑶池阿母献珍果,三千岁熟蟠桃殷。凤笙龙管声相续,白雪歌传郢中曲。萱草花前日正长,题诗好效冈陵祝。
题十二兄野堂。宋代。韩元吉。少年行乐记乡关,月渚霞洲一梦间。为爱轩窗临野水,只疑风景是家山。荷香柳影情偏厚,竹色松声意自閒。堪笑主翁持节手,却来垂钓傍苍湾。
出游郊外 其六。宋代。王炎。快马骎骎穿野径,春风处处见山花。不须举首看回雁,家在南头天一涯。
浣溪沙(咏木香)。宋代。张元干。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