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诸颂

三昧诸颂朗读

《三昧诸颂》是一首宋代的佛教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佛共众生只此心,
悟迷不间古同今。
千名万字何交涉,
达法圆光许一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陀与众生共同追求的境界,即只有这个心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古今,觉悟与迷惑之间没有隔阂。千言万语的纷扰何须争辩,领悟佛法的圆融光明仅需一针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了佛教的核心理念。首句“佛共众生只此心”表达了佛陀与众生之间的共通之处,强调了心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悟迷不间古同今”告诉我们觉悟和困惑之间的境界并没有改变。

接着的两句“千名万字何交涉,达法圆光许一针”表达了对于佛法的领悟并不需要纷繁复杂的辩论和论述,只需一针般的领悟即可把握佛法的圆融光明。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佛教思想的深邃和超越言语的本质。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文字,传递了深邃的佛教思想。它鼓励人们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超越繁琐的争论和辩驳,寻求内心的觉悟和超越。这种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在佛教信仰者中广为传颂,也让更多人体会到佛法的智慧和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欲护亲茔荐福殊,僧蓝营葺几年馀。名因先帝鸿恩锡,牌得君谟大字书。

佛宇增辉良自尔,乡庐传美孰加予。须知体法多奇处,深造钟王奥妙墟。

()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

青山特地耸天冠,闻说群仙驾紫鸾。浮世黄金空白发,倚云苍玉尚玄坛。

松根怪石千年化,桧顶飞泉六月寒。弘景定辞神武去,鸥波浩荡锦江干。

()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

蛇蚹与蜩翼,觉有待为烦。吾爱柴桑老,能为神释言。

()
风雨晚春天。
芳兴慵慳。
浅红稠绿园间。
独有梨花三四朵,留住春寒。
()

缥绿两儿皆好酒,邹阳潘岳赋中看。却怜今日诸童子,只侑先春小凤团。

白面总如冠玉美,清标恍出壑冰寒。交梨火枣从何得,披腹呈来不用盘。

()

绿凫水中游,白鹤云间飞。霄汉有修程,焉能顾卑微。

浩荡展羽翰,昆丘以为期。雕鹗趋下风,罻罗绝张施。

()
经时梅熟雨翻盆,老我无聊正杜门。
日焙衣巾留白醭,年侵腰脚倦黄昏。
扫除云雾风无力,点滴轩楹漏有痕。
入市乘船虽未验,溪流已涨几番浑。
()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

()

四望潾潾麦浪平,午风村落远鸡鸣。搴帷到处儿童识,负弩驱时驿吏迎。

野水横舟人欲渡,山云触石雨还生。明朝同上龙泉顶,一举何妨累十觥。

()

昔闻东郭先生者,处士宁非是远孙。
空有新诗喧一邑,竟无明诏老孤村。
雷琴酷爱应同殉,草字尤工惜不存。

()

蚤里溪人又馈鱼,未容归兴动莼鲈。
只今更办开蔬供,君若来迟釜恐无。

()
当年跨鹤翁,想在云深处。
铁笛忽龙吟,万壑披霾雾。
遥知发天秘,踏破苍苔路。
吹与众仙闻,来看晚题句。
()

古人参罢祖师禅,已證如如不动尊。想见脚根坚似铁,履鞋化石俨然存。

()

天游神不虚,火解形复见。明明学道心,不与劫火变。

()
夜泊青山渚,朝登采石矶。
蜀雪应消尽,吴船犹未归。
五湖花正落,三江莺乱飞。
同行王主事,此日亦沾衣。
()
半面妆凝镜里春。
同心带舞掌中身。
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