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玄机。宋代。释印肃。回程堪作火中牛,一叶才凋万国秋。月郎浪平无别事,此心只在朝竿头。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几个意象和隐喻来表达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回程堪作火中牛,
一叶才凋万国秋。
月郎浪平无别事,
此心只在朝竿头。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观察。诗的第一句提到"回程堪作火中牛",暗喻人在回归尘世的过程中,经历磨难和考验,就像牛在火中煅烧一样。这句话传达了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存在,以及人们在经历中获得成长和锻炼的意义。
接着的"一叶才凋万国秋",通过描写一片凋零的叶子,抒发了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万国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引起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第三句"月郎浪平无别事",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清心寡欲的境界。"月郎"意指宇宙间的月亮,而"浪平"则代表平静。整句话描述了月亮悠闲地悬浮在平静的波涛之上,没有其他事物可以打扰它。这种境界暗示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态度。
最后一句"此心只在朝竿头",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聚焦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专注于精神追求。"朝竿头"指的是早晨的渔竿顶端,意味着黎明时分和新的一天的开始。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将心思集中在精神修行和内心的追求上,表达了对精神寄托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词句,通过隐喻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它探索了生活中的困境、时光的流转、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追求,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金谷步障歌。元代。杨维桢。金谷水派银河流,金谷峙据三神丘。太仆卿君十二楼,花草不识人间秋。蜀江染丝红五色,紫凤衔丝终夜织。剪断鲸涛三万匹,天女江妃不敢惜。明珠量斛买娥眉,时时玉笛障中吹。红鸾翠鹊飞在地,香尘蹋蹋凝流脂。野鹰西来歌吹歇,踏锦未收风雨裂。楼前甲士屯如云,楼上佳人坠如雪。呜呼!董家郿坞金成泥,鬼灯一点燃空脐。齐州奴,何用尔,只须豆粥与萍齑。不见只今金谷底,野花作障山禽啼。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一万强人犯海陵,可怜谈笑陷官兵。张韩刘岳今何在,塞上将军漫有名。
书意。宋代。陆游。我本三生世外人,幻躯其实强冠巾。稍能闭户学种菜,时亦长歌行负薪。一醉却非身外事,百年终是冢中尘。君知梦境无根底,莫信人言想与因。
次士特韵寄德久牧之。宋代。李处权。家山凿龙似修眉,中有伊川寒更绿。吾庐亦复远城市,舍下清流环几曲。四时幽人共吟醉,饮若长鲸杯要覆。三年芳草怨王孙,定有金钱无处卜。南征际会竹林阮,兵厨况有酒百斛。夫君笔力抵万钧,所当穿彻如强镞。义形抗论及朝政,正容凜若冰霜肃。因君远忆邹与张,畴昔之言皆可复。二士揭揭庙堂器,用之艰难一夔足。空令两行壮夫泪,回首尽向燕云哭。我心之忧正谓是,夜中兴叹仰看屋。相思岁尽书不来,念我衣单体生粟。
拟古六首。宋代。曾协。忆昨初离别,羞容不成歌。长袖未曾舞,尘埃生绮罗。君恩一言足,岁月岂在多。泽国多悲风,江湖易涛波。游子久行役,岁晏今若何。迢迢朱楼夜,数起瞻明河。不如长江月,素影常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