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一色

颂十玄谈·一色朗读

《颂十玄谈·一色》是宋代释印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殷勤为唱玄中曲,
涧水相知音韵足。
唯有伯牙欲露机,
断弦深意无人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音乐的思考。作者将自己比喻为伯牙,伯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琴师,他的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便断弦不再弹琴。诗中的"殷勤"描述了作者对玄妙音乐的热情,"涧水相知音韵足"则表达了作者与大自然的共鸣和琴音的丰富,说明他的琴音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和境界。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伯牙欲露机,断弦深意无人续"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意境。伯牙断弦的深意无人能够续接,暗示了传统音乐的逐渐失传,以及作者对于传统音乐的担忧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古典的诗词形式,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珍视和忧虑。作者通过"殷勤"和"涧水相知音韵足"的描写,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琴音的优美。然而,"唯有伯牙欲露机,断弦深意无人续"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音乐的担忧和悲伤。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这首诗既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呼吁,具有一种哀愁和忧伤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撚吟髭,剑在前。心中月,天上圆。

()
独乐人闻新法新,定应翻作独愁人。
墓碑一仆党碑立,已觉园花埋战尘。
()

读书台边士如云,卢溪门下士如麟。定知此地难为士,后来之秀说彭子。

雪里能来访我为,当阶下马雪满衣。赠我文章无不有,出入欧苏与韩柳。

()

邗沟十里江淮水,枚乘家在淮阴市。修竹歌投梁孝王,飞涛色起吴太子。

悲风此地千年来,岂知今日吾与尔。尔从起家作藩使,山东李公满人耳。

()

江天漠漠纸鸢舞,秋入三阳霁无雨。寒斋独客温乡语,海上桑田农谚古。

客中谁念悲秋人,天涯芳草歌伤春。平生绮习刬除尽,冷落过岭东坡身。

()
康乐亭前种此君。
重来风月苦留人。
儿童竹马笑谈新。
今代孟士仍好客,政成归去眷方新。
()

仙馆幽深竹覆墙,风传石鼎煮茶香。
门前老树高如盖,乞与樵夫话晚凉。

()
烟帷瑟怨九秋虫,霞锦书浓万里鸿。
未得振衣千仞上,直须埋照一杯中。
()

岧峣鹫岭梵王城,秋气平分宝界清。火宅久居心独苦,云林初识眼增明。

禅关已被猿参透,仙洞谁教鬼凿成。惭负半生泉石约,暂来偷暇洗尘缨。

()

牡丹悲雨夜西风,独对栏杆恨几重。玉骨不曾离月外,香魂疑是绕花中。

千娇万态羞无分,暮落朝开更不同。人世年光真可惜,牡丹悲雨夜西风。

()
馆娃宫外趁游人,不见湖山自在春。
闻道石湖清绝处,芳时不著绮罗尘。
()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岭遥。
云深山失树,月上海生潮。
县小官租急,年荒酒户销。
且寻僧舍泊,第一免喧嚣。
()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

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

()
杜宇来何处,天涯又复鸣。
空山听更激,寒夜窈难明。
故国三千里,春风第一声。
年年羇旅地,愁绝不胜情。
()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