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寻找即可认知君不可见,
穿越骷髅无所不遍。
抬头看见鹞子飞过新罗,
却失去了桃花和秋月的容颜。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寻找真理为主题,借用寓言意象表达了寻求真理的艰难与失去美好事物的代价。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牺牲。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寻找"和"穿越骷髅"来象征追求真理的艰辛和危险。"鹞子过新罗"的形象描绘了现实世界的繁华与流变,而"失却桃花秋月面"则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世间美好事物的遗憾和牺牲。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隐喻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对立感,揭示了真理追求者所面临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诗人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思和感慨。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佛教文化与诗词艺术的结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真理和内心追求的永恒关注。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郭氏山林十六咏 其四 小烂柯。宋代。陆游。山中一枰棋,尘世底事无。若复计胜负,与彼亦何殊。
山溪。清代。陈忠平。山溪流且缓,阻石更迂行。岁月磨无角,烟霞濡有声。经寒不曾冻,返景自然清。莫比江河阔,江河此处生。
晓入郡城。清代。朱彝尊。轻舟乘间入,击缆坏篱根。古道横边马,孤城闭水门。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题汪水云诗十首。宋代。罗志仁。销尽黄金是此窝,高人欹枕看晴波。钱塘门里九曲寺,得似先生一曲多。
贺秘书王丞南郊摄将军。唐代。张籍。正初天子亲郊礼,诏摄将军领卫兵。斜带银刀入黄道,先随玉辂到青城。坛边不在千官位,仗外唯闻再拜声。共喜与君逢此日,病中无计得随行。
丁酉除夕效陶体。元代。戴良。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一岁只今宵,胡能不心惊。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其生竟几何,倏忽已颓龄。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儿女方在侧,尊酒亦既盈。今我不为乐,后此欲何成。笑歌东轩下,且遂陶性灵。
赠王幼玉。宋代。柳富。紫府楼阁高相倚,金碧户牖红晖起。其间燕息皆仙子,绝世妖姿妙难比。偶然思念起尘心,几年谪向衡阳市。阿娇飞下九天来,长在娼家偶然耳。天姿才色拟绝伦,压倒花衢众罗绮。绀发浓堆巫峡云,翠眸横剪秋江水。素手纤长细细圆,春笋脱向青云里。纹履鲜花窄窄弓,凤头翅起红裙底。有时笑倚小栏杆,桃花无言乱红委。王孙逆目似劳魂,东邻一见还羞死。自此城中豪富儿,呼僮控马相追随。千金买得歌一曲,暮雨朝云镇相续。皇都年少是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幼玉一见苦留心,殷勤厚遣行人祝。青羽飞来洞户前,惟郎苦恨多拘束。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犹恐恩情未甚坚,解开鬟髻对郎前。一缕云随金剪断,两心浓更密如绵。自古美事多磨隔,无时两意空悬悬。清宵长叹明月下,花时洒泪东风前。怨入朱弦危更断,泪如珠颗自相连。危楼独倚无人会,新书写恨托谁传。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千金买醉嘱佣人,密约幽欢镇相误。将刃欲加连理枝,引弓欲弹鹣鹣羽。仙山只在海中心,风逆波紧无船渡。桃源去路隔烟霞,咫尺尘埃无觅处。郎心玉意共殷勤,同指松筠情愈固。愿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时自相遇。他日得郎归来时,携手同上烟霞路。
赠袭克懋文学。明代。王世贞。潦倒青衫也不贫,济南诗样诵来新。相逢莫怪难分手,白雪楼中纵酒人。
成连。隋代。辛德源。征夫从远役,归望绝云端。蓑笠城逾坏,霜落梅初寒。雪夜愁烽湿,冰朝饮马难。寂寂长安信,谁念客衣单。
岱谷灵崖。清代。魏源。北山恒若渴,得水已足豪。何况天城墉,四壁围周遭。万木千水石,相合成空涛。置身万绿中,眉入松间毛。回顾木杪平,始觉所历高。离宫负苍翠,梵宇横山椒。当年法雨地,诸天殷海潮。逃喧入寥寂,未觉流泉嚣。僧愧隐居逸,悯我征途劳。极目云天间,陶然咏唐尧。
次韵戴帅初以水涨不及赴茂林醵饮重午。宋代。陈著。回头林谷已云迟,心不怀疑遁自肥。有菊可寻方觉是,无根自药岂吾非。危时一醉便为福,好客相过莫放归。欲吊湘累波浩渺,但须珍重芰荷衣。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七见江亭。宋代。苏辙。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端能上嶮绝,故自识津涯。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秉烛赏梅。宋代。胡舜陟。蜡烟青绕雪培堆,神女疑乘香雾来。绰约仙姿明醉眼,横斜疏影入樽罍。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三。明代。王夫之。南山崔以嵬,上与浮云连。俯视何浩浩,飞鸟翔其间。延眺须臾中,心目凄以闲。置身如流波,旦夕空百端。焉能役心志,随物增忧烦。畴昔遨大梁,结交多英贤。千里不相弃,良书托归翰。宝玦白玉光,系以双金环。佩之四座惊,旁徨发长叹。所叹非偶尔,白璧当自完。
欲过草堂未果奉寄。元代。张渥。片玉山中结草堂,门前流水似沧浪。竹阴覆几琴书净,花气薰窗笔砚香。四海诗名唐李杜,一时文彩汉班杨。近闻高士增新传,好纪淮南老更狂。
雪中闻鸠。宋代。王令。孰谓拙者鸠,已厌不可弹。吾寒方病雪,尔何雪自唤。寒城千万家,什伍赤两骭。通衢结沮冰,走指堕或半。门闭市无人,灶冷烟不爨。俗以雪为贺,我独雪之叹。富贵宜为忧,不忧亦何患。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十 担子洼。元代。黄溍。自从始出关,数日走崖谷。迢迢度偏岭,险尽得平陆。坡陀皆土山,高下纷起伏。连天暗丰草,不复见林木。行人烟际来,牛羊雨中牧。飒然衣裳单,咫尺异寒燠。伫立方有怀,相逢仍问俗。畏途宜疾驱,更傍滦河宿。
清平乐。宋代。苏轼。清淮蜀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经筵词二十首 其十九。明代。陆深。斋辰服次圣躬劳,浅淡垂衣宝座高。昨日御批传帖下,龙纹重整赭黄袍。
题衮州泗河中石床(李白、杜甫皆此饮咏)。唐代。吴融。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时月作魂。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清远舟中寄耘老。宋代。苏轼。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一斛珠 送刘春卿公子北上。清代。归懋仪。片帆烟雨。送君又送春归去。水面匆匆刚数语。渔火星星,回首江天暮。闻道才华追七步。玉骢重踏春明路。仙子总应天上住。千里关山,莫厌风和雾。
秋日牡丹。宋代。廖刚。金风淅沥叶飞黄,独倚殊姿逞艳阳。谁道化工无鉴别,故应奇特属花王。
简施芸隐。宋代。宋伯仁。雪后东风作峭寒,客怀零乱客眉攒。杭州虽近西湖月,宁似湖州把钓竿。
浣花溪上草堂幽,世乱公来客此州。卜筑旋应烦地主,感怀时复为君忧。
飘飘身世辽东管,落落篇章邺下刘。拟驾吴船问遗迹,不胜江水日东流。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 其四 浣花草堂。明代。顾清。浣花溪上草堂幽,世乱公来客此州。卜筑旋应烦地主,感怀时复为君忧。飘飘身世辽东管,落落篇章邺下刘。拟驾吴船问遗迹,不胜江水日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