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三岁便能大哮吼,文殊也道难征斗。遑遑权托罽宾牵,如今脱体无人守。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岁便能大哮吼,
文殊也道难征斗。
遑遑权托罽宾牵,
如今脱体无人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行证道过程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佛教中智慧与文学的象征,代表智慧与知识的修行。诗人通过描述三岁的孩童已经能够发出宏大的声响,暗示修行的道路并不容易。即便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也在证道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证道的艰难与无常。三岁孩童大声哮吼的形象,象征着修行者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的坚定和勇气。而文殊菩萨的难以征斗,则强调了修行的困难和挑战。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传达了修行的艰辛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权力和名利对修行的干扰。遥指权力者,被罽宾押解,表示修行者在世俗纷扰中难以专心修行。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下修行者缺乏坚守和守护的担忧,形容修行者脱离了原本的本心,无法守住修行的初衷。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证道的艰难与无常,以及权力和名利对修行的干扰。诗人以此寄托了对修行者的期望和警示,呼唤修行者坚守初心,专心追求真理。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宋代。陆游。昔戍西陲时,凭高望中原,愿欲乘天风,往吊绮与园。有志莫能遂,怅望商山魂。遥想山中人,岁时奠芳荪,夕阳萧鼓散,高柳拥庙门。老来更事多,考古见本根,乃知当时事,祸福未易言。千载信悠悠,浩叹掩绿尊。
题杜于皇像 其一。清代。郑孝胥。世士初心慕采薇,幡然一改却难追。穷愁欲蹑西山饿,真觉于皇举火奇。
偶作二首。宋代。赵蕃。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世方疎直道,身亦堕危机。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赠冯慕冈华省衷何玉岘南还 其三。明代。张萱。北阙开汤网,南冠释楚累。幸能全顶踵,勿复惜捐糜。洒血知何地,然灰尚有期。艰危吾道在,努力赐环时。
新秋独夜寄戴叔伦。唐代。方干。遥夜独不卧,寂寥庭户中。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万里亲朋散,故园沧海空。归怀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步蟾宫·团圞小酌醺醺醉。宋代。章谦亨。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輓霞溪高县丞二首。宋代。裘万顷。少年挟策上金銮,三拜郎官鬓未斑。不说知音在霄汉,但知投老向云山。柳丝阴里陶潜乐,花锦香中潘岳闲。逝者不堪人事异,洪崖亭下水潺潺。
赠张景方。宋代。韩驹。斯文万古照乾坤,削简沉碑仅免燔。在处自应神物护,从来难为俗人言。仙官下取馀无几,夹壁深藏尚半存。异日亡书购三箧,吾知汉相有贤孙。
涂中遇雪二绝句。宋代。晁说之。征裘不是谢庄衣,何事轻霙故故飞。应是多情要新句,敢酬琼藻触寒威。
答史叔戴见寄。明代。欧大任。长裾狎贤豪,史公犹未遇。海内蚤知名,匪但工词赋。赋就时时淩子虚,汉庭谁解荐相如。秋风寄我五色字,何异洞庭霜橘书。我别姑苏二十春,梦中不识赁舂人。吴门市卒如相见,或是当年梅子真。
送李祠部。宋代。司马光。东郡堤繇苦,向来烟火疏。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馀。贤守车才下,疲人意已纾。行闻谣五裤,京廪满郊墟。
蔡仲远内翰出虢州刘龙图所寄诗因次其韵。宋代。韦骧。暂离翰苑出南州,匼匝金羁络马头。泉石清幽为己物,耕桑勤苦共民忧。笔驱滞事如飞电,语决尘缘似破沤。内閤旧交诗远寄,心期犹未许裴休。
北山席上见梅偶成。宋代。吴芾。闻道前村梅已开,有心踏月共徘徊。谁知白日匆匆过,竟阻青鞋得得来。席上相逢如有旧,尊前伫立恨无媒。楼头且莫横孤管,我欲今宵醉百杯。
咏书斋梅。宋代。赵蕃。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朝来已作二月暖,花事应怜老境催。防护可加人漫巧,飘零未免句空哀。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
顺东西门行。明代。王夫之。良夜徂,皑光盈,东方历历白日生。酌醇酒,吹华笙,阅世迢迢心不惊。发清讴,荡閒情,九州万年谁相撄。乘逍遥,归太宁,驰骋无羁驱空□。
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唐代。白居易。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挽陈景章。明代。蓝仁。禅笠频相访,儒衣忽自谋。十年劳火宅,一日脱书囚。客舍黄金散,邻僧白骨收。生刍何处奠,孤寺乱山秋。¤
太守宋监丞新三先生祠刊二刘遗文以二诗纪实。宋代。刘克庄。两翁仕不至丞郎,名节能流百世芳。穷巷号为通德里,旧书藏在善和坊。古楹日敝加丹刻,老柏年深益黛苍。太守怀贤崇教化,乡先生盍祭于乡。
常期计已过花朝,因闰称元再此宵。灯焰明因离月晕,歌情妙不借笙箫。
驻颜酒当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桥。赢得百年刚一遇,忧天无事问层霄。
闰元夕同茅止生诸友雨中听歌座间偶谈长生之旨客有以占候家为是月不宜闰者故并及之。明代。范景文。常期计已过花朝,因闰称元再此宵。灯焰明因离月晕,歌情妙不借笙箫。驻颜酒当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桥。赢得百年刚一遇,忧天无事问层霄。
集东坡诗赠程大本。金朝。高士谈。十围便腹贮天真,谋道从来不计身。公业有田常乏食,陶潜无酒亦从人。异同更莫疑三语,饥饱终同寓一尘。待我南游载君去,扁舟归钓五湖春。
寄邓德甫。南北朝。邹浩。高山顶上偶相逢,千尺孤松霜雪中。不可亲疏真道广,未尝喜愠信心空。衡门笑咏尘方远,太学声名日自隆。行就车头舣归楫,拟将周易问穷通。
雪中独坐退翁索诗。宋代。赵鼎。东风解放狂花飞,何乃尚容寒作威。了无宾客共携酒,更有人家来索诗。天高云漏不遮月,皎洁上下同澄辉。亭前有树高百尺,为借惊乌安一枝。
送樱桃与范尚书二首。宋代。张镃。满架酴醾雪未乾,滴阶红颗照春残。知人有意参金鼎,驰送朝霞九转丹。
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宋代。赵文。田舍儿童走似麞,踏歌椎鼓斗颠狂。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
晚过白沙。宋代。王迈。浪踏麻鞋破晓行,林梢犹自带残星。气吞宇宙无气馁,心醉功名觉醒。红雨无端污行色,白云知我忆亲庭。平生惯作江湖客,得酒相看眼倍青。
离亭宴煞。元代。马致远。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竞渡浪系三言。明代。杨慎。天中届,午节戾。雨不雨,霁不霁。扇凉飔,消暑气。江之永,水无际。桥横霓,树如荠。玉洼菖,锦林荔。竞龙舟,荡犀枻。殷雷鼓,浮云吹。汨齐出,瀺灂揭。霭乃倡,于蔿继。幖争夺,纛相掣。楚曼姬,巴妠妓。影照钗,沫溅袂。山凝紫,日映未。鳞霞穿,蟾钩缀。乐无荒,倦而憩。榜
再寄汪司马先生时司马避暑焦山未返。明代。胡应麟。蒹葭晴望迥苍苍,白露漙空尽作霜。倦客已辞天北极,佳人犹在水中央。江霞万叠晨飧丽,海月千帆夜坐长。咫尺群真蓬岛近,大将椽笔洒扶桑。
雨晓。元代。方回。春空蒸小雨,漠漠复纷纷。枯石皆生水,平田亦出云。气温衾暗觉,声细枕微闻。今日迎人马,西郊草欲薰。
南康公署。明代。王慎中。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法乐辞 其一。南北朝。王融。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禅衢开远驾,爱海乱轻舟。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
青玉案。宋代。曹冠。烟村茂樾湾溪畔。似远景、摹轻练。细草平沙骑款段。渔翁欸乃,却惊鸥鹭,飞起澄波面。班荆对饮重杨岸。枝上莺歌如解劝。山映斜阳霞绮散。醉吟乘兴,锦囊诗满,爱月归来晚。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宋代。何梦桂。秋负来江皋,槌鼓谁载酒。徒羡谪仙人,百篇醉一斗。将军告身在,尚可易醇酎。万事休皱眉,一笑且开口。
苦雨。宋代。陆游。烟水茫无际,空阶滴不休。一窗闲隐几,四月澹如秋。箔冷蚕迟绩,泥深麦未收。家贫村酒薄,曷解老农忧?
闻台峰舟过清源不遂瞻奉短诗寄怀。明代。边贡。隔岁关河音信迟,美人千里惜分岐。伯华寔愧祁奚举,仲父虚承鲍叔知。春到水亭花发处,月明山馆雁来时。孤帆迤逦青骢远,西望长吟有所思。
朝中措(乙未中秋麦湖舟中)。宋代。赵师侠。西风著意送归船。家近总欣然。去日梅开烂熳,归时秋满山川。京华倦客,难堪羁思,历尽愁边。寄语_娥休笑,月圆人亦团圆。
初春书怀。宋代。陆游。数掩芦藩并水居,一家全似业樵渔。春寒例谢常来客,老病犹贪未见书。驯雀正缘抛食惯,芳兰肯为碍门锄。药苗满钵无人共,赖有溪僧为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