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颂证道歌·证道歌朗读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表达修证佛法的意愿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对于证悟道理的追求和对众生苦难的关切。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决定说,表真僧,
处处和光勿自能。
有时鼻孔撩天笑,
个个众生目患盲。

这首诗词充满了寓意和象征,传达了深刻的思想。

诗意:
《颂证道歌·证道歌》的诗意主要围绕着修证佛法的追求展开。首先表达了决然决定要说出真实的僧侣,不断散发光明,而不只是满足于自身的修行。接着诗中描绘了修行者时而面带微笑,甚至笑得鼻孔触天,象征着他们在证悟道理的过程中充满喜悦和欢乐。最后,诗人通过描写众生目中的盲点,表达了对众生痛苦和迷失的关切,呼唤众生能够摆脱迷惑,追寻真理。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精妙的意象体系。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视觉形象,将修行者追求真理的坚定决心和对众生苦难的关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决定说,表真僧”表明修行者决意要表达真实的佛法,不仅仅是追求自身的进步,更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光明照亮他人。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责任感使诗词充满了勇气和正能量。

“有时鼻孔撩天笑,个个众生目患盲”这两句诗用夸张的形象描绘了修行者在证悟道理时的喜悦和众生的盲目。修行者笑得鼻孔触天,形容其在修行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解脱和欢愉。而众生目中的盲点则象征着众生的迷惑和痛苦,暗示了修行者对众生苦难的关切和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佛法修行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慈悲心怀展现得深入人心。它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奋发向上、关怀他人的精神,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真善美,并关注身边的众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商朝有仁人,为奴耻荣禄。
九畴传帝秘,八教清濊俗。
苗裔散诸华,庆泽锺左蜀。
峥嵘多望人,冠冕称盛族。
()
瓣香曾侍鹤山俦,蜀有鹤林殊匪优。
蜕作婴儿生我室,化为道士掠予舟。
相同龟寿□鹏鷃,自混鸡群狎鹭鸥。
仙子已骑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花已判一年休,短褐无端又去秋。
环堵肯云原宪病,卜居那免屈平愁。
交情白发和难有,故里青山未拙谋。
醑我横戈陪季孟,人间棠埭薄公侯。
()

随波逐浪滞孤魂,白骨沈沙漾水痕。几寸柔肠鱼啮断,不关今夜听啼猿。

饥乌送我棠梨道,雨打风吹梨花老。寒食何人奠一卮,髑髅载土生春草。

()

子规啼不息,中情谅无极。鲜血流树枝,入地深一尺。

去去复何云,月来山寂寂。

()

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

()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
殷勤寄谢湖州牧,五马谁能鬓未斑。
民事虽云急期会,登临要不负溪山。
如公讵免帝城入,有诏不迟旬岁间。
人士端能客张贾,声名自不减苏颜。
()
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

雨洒江村暮,寒烟下钓矶。饥鸢掠水去,老牸负云归。

猺獠仍顽梗,风谣各是非。慨然行古道,任与世情违。

()

刚怜簪乍盍,却恐袂仍分。槎入六桥柳,杯浮二岭云。

雨馀荷欲长,风送磬常闻。半日跏趺坐,相将译梵文。

()

早自欧编慕圣俞,晚从汶水得明珠。慇勤欲表将军爱,又向思亲锦卷书。

()
自度无能处世间,经冬经夏掩柴关。
青云路稳无功上,翠竹丛疏有分闲。
犹许艳花酬素志,更将佳酒发酡颜。
年来老态非常甚,长惧英才未易攀。
()

故邱开别业,不费买山钱。好用沽

()
逐鹿走红尘,炎炎火德新。
家肥生孝子,国霸有馀臣。
帝道云龙合,民心草木春。
须知烟阁上,一半老儒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