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颂证道歌·证道歌朗读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印肃创作。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和道路的真正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证道歌

非色非心非行业,
休指黄花并绿叶。
说时似有证时无,
从此家邦大字贴。

中文译文:
这不是关于外貌、内心或职业的歌,
不要提黄花和绿叶。
说起来似乎有证据,但实际却无法证明,
从此以后,大字将贴在家邦。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超越表面现象的真实和道德境界。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他认为外在的形式和表象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他强调了内在的真实和道德的重要性,将其置于外在的物质和社会地位之上。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虚浮,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道德的境界。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诗人明确表示,外貌、内心或职业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他以黄花和绿叶作为隐喻,指出外在的美丽和表面的装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然后,诗人进一步强调,尽管某些事情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证据,但在实际中却无法证明其真实性。最后两句诗以“家邦大字贴”作为结束,暗示了内心真实和道德的重要性对于整个家国的建设与发展。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和呼唤。它提醒人们要超越外貌和社会地位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道德的高尚,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禺峡重游事事新,千峰啼鸟早知春。轻风偏送云中屐,微雨先清洞口尘。

破产开山真达者,求田问舍彼何人?他年并榻征仙事,期与归猿作近邻。

()

年年此日不常晴,今日晴光品物生。地底昆虫将启蛰,世间草木尽回荣。

璿玑运转天时正,玉烛调和气候平。且喜新正风景好,题诗不似剑南情。

()

百官分职重诸曹,夙夜精勤可惮劳。应抱丹心酬宠遇,肯将辛苦负青袍。

()

仰手是天堂,覆手是地狱。地狱与天堂,我心都不属。

化城犹不止,岂况诸天福。一切都不求,旷然无所得。

()

层城何高高,上列珠树林。林间有好鸟,相对扬徽音。

飘风日夕至,吹我异川岑。川岑虽云异,幸不隔同心。

()

湖湘汉沔吾邻薮,万艇千艘岁时走。枯鳞秕粟动盈仓,儿女遮罗开笑口。

公私仰给百馀年,子孙父祖代流传。比遭蝗旱痛连岁,田不耕收泽不鲜。

()

倏忽吾生五十春,两朝遗佚太平身。望乡心逐关云起,怀国情将汴柳新。

自信右军非墨客,谁言高适是诗人。南征昨报龙旗返,伫想嵩呼动紫宸。

()

相看半百。劳生等是乾坤客。功成一笑惊头白。惟有榴花,相对似颜色。蓬莱水浅何曾隔。也应待得蟠桃摘。我歌欲和君须拍。风月年年,常恨酒杯窄。

()

()
胜地忆屡到,变革非昔年。
律居扫积陋,禅房侈旧观。
老衲不可见,遗事故老传。
使君擅一壑,凭愚妄自贤。
()

两年离别书仍断,三处相思梦忽通。旅食不知滁泰远,追欢如在浙江东。

秋来祗负茱萸插,岁晚还期鸿雁同。自小翱翔予最后,而今四十欲成翁。

()

一理阴阳及五行,乾坤万物各生成。莫言真宰元无迹,久向图中露此情。

()

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人间行路古来难,亦有南山与北山。莼菜可能羊酪美,张翰不共陆机还。

云林窈窕时孤往,蓬户寻常夜不关。翘首群龙会霄汉,沧洲天放老夫閒。

()
河梁携手别,临歧语,共约踏青归。
自双燕再来,断无音信,海棠开了,还又参差。
料此际,笑随花便面,醉骋锦障泥。
不忆故园,粉愁香怨,忍教华屋,绿惨红悲。
()
纖穠初见似娇痴,鼓舞春风二月时。
何事自开还自落,可怜造化亦儿嬉。
()

问澄清何日,驰骋中原,已著先鞭。击碎江流楫,把一腔幽愤,洒上蛮笺。

几番海客归去,依旧念家山。算跃马狂歌,钓鳌豪举,无限悲欢。

()
立亡坐脱不为奇,石霜迁化少人知。
九峰师子连天吼,刹那惊杀野我狐狸。
()

亭小贮琴声,池清蘸花影。
晓日上窗纱,幽人梦初醒。

()
一夜繁霜,便染得、乾坤澄寂。
秋满眼、萧萧云树,凄凄风日。
山色偏供羁旅恨,年光肯为英雄息。
只寒花、不减旧时香,天应惜。
()
亭伯去安在。
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
短服改胡衣。
()

入谷闻暗泉,秋塘苇花乱。露下石气寒,木落前山见。

流烟忽明灭,稍没枫林半。驱马忆前期,温凉几回换。

()

上元灯火斗婵娟,满月轻风夜可怜。人踏六鳌看海市,天连万炬候星躔。

楼台影里疑无地,歌吹声中合有缘。管取一春多乐事,试从今夕卜丰年。

()
几年湮塞豫章沟,岁岁民间有水忧。
我意若非公善后,不应城里解通舟。
()

移樽近槛就香多,辄效花前小子歌。愿扩酒肠无惜醉,淡红楼子独嵯峨。

()

烟暖池塘柳覆台,百花园里看花来。
烧衣焰席三千树,破鼻醒愁一万杯。
不肯为歌随拍落,却因令舞带香回。

()

听子清秋梦,醒予久病怀。逍遥何日是,恍忽有天开。

背壁灯明灭,巡檐柝往来。浮生元可笑,此际不须猜。

()

几年京洛厌尘沙,青嶂长怀沈子胯。一苇渡江游客意,半岩营室梵王家。

高轩满目罗诗匠,宝塔盈函贮佛牙。不觉下山红日晚,可堪重到杳无涯。

()

阁迥玄潭出,山回绀殿虚。云霞窥坐榻,神鬼护精庐。

何意终逃禄,谁同赋遂初。地犹三诏后,人是一龙馀。

()

上党搀天入醉魂,元功有意琢云根。小于药玉荷心盏,大称霜皮木瘿樽。

藉草饮时留洞吏,隔花捧处倩山猿。殷勤更借弥明鼎,寒夜联诗酒屡温。

()

三年西湖边,薄宦良衮衮。春风我欲归,龙井不惮远。

结客试幽寻,山深恨来晚。

()

丽谯沧海畔,南客一登临。
四野平沙合,孤城远树深。
古隍无积水,飞阁有栖禽。

()

晚凉吹遍蘋风,琼田一片浑无迹。纷披冷艳,也浮青盖,未输朱莳。

弱腕波心,玲珑笑挽,粉香同滴。待菱歌唱罢,呕哑载去,秋容淡,谁怜得。

()

智人应不比狐疑,独立寒凘欲解时。笑与水冰相对语,三人清白总相知。

()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