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宋代释师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凤凰台旁,玉几峰前,筑起来了又摔倒,这是前世积累的冤屈。
诗意:
这首诗词以凤凰台和玉几峰为背景,表达了人生中遭遇的困境和冤屈。凤凰和玉几都是象征华美和高贵的形象,而筑起来又摔倒的景象则暗示了作者在前世中所遭受的种种不幸和冤屈。通过描绘这一景象,作者表达了对前世积累的冤屈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前世冤屈的反思。凤凰和玉几作为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性形象,给人以高贵和华丽的感觉,而诗中描述的筑起又摔倒的景象则呈现了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前世遭遇的困境和命运的转折,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诗词中的“夙世生冤”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前世所受的冤屈,让人对作者的经历产生共鸣和同情。整首诗词虽然篇幅很短,但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叹和对命运的反思。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凤凰台和玉几的景象,描绘了作者前世所遭受的冤屈,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给读者带来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庙山道中。宋代。卢祖皋。粉黄蛱蝶绕疏篱,山崦人家挂酒旗。细雨嫩寒衫袖薄,客中知是菊花时。
春日杂言。宋代。李新。妖桃气浓暖,蛾眉困风光。杨花扑罗帐,春梦自悠扬。愁心如碧草,随春日益长。碧草逢秋歇,此恨何时忘。
过秦论。两汉。贾谊。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下篇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人日喜晴仍用前韵柬佩之。明代。谢迁。岁暮还家频苦雨,今朝忽霁喜占年。阳回泰运开天上,风送春声到耳边。知己漫成怡老会,养生方学悟真篇。晚来聊试登山屐,踏破青苔满路钱。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毛发亦冷然。宇宙能空阔,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柳阴边。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烂醉即佳眠。何用骖鸾去,已是地行仙。
水调歌头·皎月亦长有。宋代。吴潜。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毛发亦冷然。宇宙能空阔,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柳阴边。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烂醉即佳眠。何用骖鸾去,已是地行仙。
自湘水南行。唐代。张九龄。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十禽言 其九。明代。张萱。提胡芦,提胡芦。东家有钱不沽酒,西家有酒无钱沽。但愿长得醉,莫问钱有无。人命如朝霜,黄泉无酒垆。破除万事无过酒,此物祇应长在手。
画荔枝图。宋代。李纲。南闽荔枝名四方,非因谪官那得尝。丁香为核玉为叶,绛绡为壳冰为瓤。烱如明珠出老蚌,灿如艳女披红裳。膜凝云母本来薄,液贮甘露初不浆。剖擎颇讶水晶滑,咀嚼但觉琼瑶香。贡馀虽幸得一饱,无那品目多难详。丹青巧为拂绢素,数种磊落皆其良。牛心最大蚶壳褊,虎皮斑駮龙牙长。火山早依炎气熟,中元晚待秋风凉。色奇更变江家绿,味旨尤称十八娘。葡萄结实极繁盛,硫黄著子何芬芳。若将牡丹与比并,好把陈紫同姚黄。虽云香味不可画,悦目自足垂虚堂。饫餐更得画归去,须信远谪元非狂。
临顿里十首 其六。明代。高启。长物元无有,何劳犬护扉。借看高士传,学制道人衣。窗破容萤入,船空载鹤归。定缘幽事绕,不是宦情微。
奉和老和尚梅影 其二。明代。释古邈。一自孤山多逸兴,何如此夕最堪思。板桥霜滑花开后,茅屋灯残月上时。独放狂歌怜好景,谁将幽梦破空枝。寒岩雪夜须珍重,云外孤踪未易期。
减字木兰花 赠王家饮店。金朝。王哲。凉淘要结。妙手轻团才如握雪。要结凉淘。琼药纷纷入宝槽。挨刀细切。碗内银筋挑玉屑。细切挨刀。又分随余采碧桃。
刺促词。元代。胡奎。刺促何刺促,夜泊长江曲。同是远游人,何须论迟速。刺促复刺促,刺促向谁道。青青高山树,不如墙下草。
曹仁宪谨荣寿 其六。清代。苏衮荣。洛阳自昔会耆英,閒气又钟大雅生。丹壑趋庭诗礼教,紫陵晋爵梓桑荣。宦乡无奈思鲈脍,舆望殊深称兕觥。介寿跻堂登夏校,南飞一曲有馀情。
步汪梦梧广文韵二首 其二。清代。陈式金。高车枉顾屡相经,拾级看山眼倍青。望益旧栽三径竹,招游新构数椽亭。新诗嘉惠笼纱护,妙语相承侧耳听。儗洁一尊君莫却,草堂花月会春星。
官塘竞渡。宋代。郑瀛。长江百里浓于醅,天风吹作云涛堆。吾乡好事重佳节,龙舟两两争喧豗。今人不识灵均意,祗作龙舟多竞渡。汨罗旧事付苍烟,空有遗歌写哀些。
与客论诗示二绝句 其二。清代。朱寯瀛。偶随人境写悲愉,时代迁流体格殊。我有真情浩如海,沧桑万变不能枯。
正月十六日于鳞会于齐河挟一生为姑布术者。明代。王世贞。天涯得代非为远,元夕初过尚勒春。小酌可成烧尾宴,壮心俱付耗磨辰。原无蔡泽轻肥想,自喜桓伦历落人。不是誇君轻去就,五湖生事未全贫。
游银山用杜韵八首 其一。明代。霍韬。峡径纡经碧玉林,翠峰玄涧云芝森。马蹄踏踏看朱草,天极层层绘紫阴。铁壁银山环比固,万年一日此人心。狼居胥外凭高望,宁念峰墩夜夜砧。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郑伯克段于鄢。先秦。谷梁赤。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寒食郊行。明代。谷氏。郊原极目影苍苍,二月和风拂野塘。虾菜船归争市闹,鸡豚社起赛神忙。墙低柳叶偷双眼,巷曲桃花露半妆。荒冢累累无姓氏,断魂荒草夕阳黄。
登崇文阁。明代。陈琏。飞甍百尺近苍穹,万里乾坤在眼中。海子桥横金螮蝀,居庸山簇翠芙蓉。云栖画栋晨光淡,雨过湘帘爽气通。几度凭阑凝望处,皇都佳气郁葱葱。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其一。宋代。苏轼。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
寄题汪氏退密庵。元代。李存。紫阳汪大夫,未老先致事。经营百年藏,结庵自休憩。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相望千里余,一笑问以偈。云何谓之退,密也果何地?若言早休官,眼底非一二。身虽似闲暇,心或未能止。若言四大离,盖棺事则已。纷纷长夜者,皆悟退密旨。非但如上云,十目之所视。夫人皆可能,何取密之义?大夫天下士,未必只如此。庵傍皆高山,庵外即清泚。昼饥随粥饭,夜则伸脚睡。平生易甘苦,一一皆梦尔。不睹不闻问,从来白于水。试语庵中人,如是不如是?
道院暮春有感作。明代。施渐。物境俱玄寂,客心常少欢。非因无酒赏,只是到花残。夜雨深林叶,春塘平钓竿。羁栖幸堪托,终日懒衣冠。
仲容摘阮图。元代。张天英。林中长忆仲容贤,水底龙吟阮上弦。弹破白云飞不去,化为盘石已千年。
送耿司业先生省亲还南河。明代。程敏政。白发萱亲在北堂,喜承恩诏趣归装。秋容黯淡辞都下,晓梦依稀见洛阳。莱子旧衣增刺绣,阳城新例有封章。疏庸滥逐门生后,驻马离亭尽一觞。
送中司抵巴口。宋代。薛季宣。将迎苦不易,浮湛良亦难。櫜鞬候使客,无时弄江滩。上碛下南浦,风云怒涛间。一叶舞轩昂,五水戏观澜。朝湖暮淮西,此游今等閒。看尽楚山碧,信宿相与还。晴峦挂天衣,水石鸣佩环。轻舠蓑笠翁,勿与人事关。相彼尘外意,心清绪为阑。何时买扁舟,从公看孱颜。
夜归。明代。袁凯。黑风漫天天雨汁,海水荡潏如山立。沙头旧屋四角崩,草茅无人不收拾。此时归来夜将半,短衣无绵满身湿。西邻灯火唤不应,饭冷欲食何由食。
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宋代。陈著。满城呵道涨黄尘,仪卫森严亚玉宸。幕帟游魂勋阀旧,鼓笳杀气谱家新。西风儿戏知何世,末俗民心只有神。兀坐僧窗增感慨,梁公已矣更谁人。
述怀二首 其一。清代。缪重熙。顾影长为永感身,何堪慈荫失三春。病中惫矣犹为客,梦里居然尚有亲。此后衔哀难称意,当年茹苦最伤神。欲书懿范扬先德,几度悲酸未忍陈。
新秋池上晓望。宋代。汪宗臣。净植香来水北,残蝉声度桥东。清沚金鳞漾绿,夕阳白鹭翻红。
呈陶明府 其二。明代。符锡。岂谓诸侯客,江湖一老生。畏人常屏迹,通籍竟虚名。索莫登楼兴,留连倾盖情。宠招时命骑,山寺往来轻。
公子行。五代。黄损。春草绿绵绵,骄骖骤暖烟。微风飘乐韵,半日醉花边。打鹊抛金盏,招人举玉鞭。田翁与蚕妇,平地看神仙。
为纪生借屋。宋代。刘宰。乃祖焚身为祖刘,末孙那敢不相周。单辞往扣贤公子,茅屋保妨得借留。
酬君贶和景仁对酒见寄三首。宋代。司马光。懒拙无时用,耆朋独我思。乘闲同把酒,道旧各成诗。高义刮眼膜,清风生鬓丝。方交激衰俗,贱子实何为。
送建康知录操襟兄。宋代。马廷鸾。虎鞯尚落诸贤后,雁塔谁知几榜前。儘向心田宽地步,却将官职信天缘。难忘旧日钟山阁,易趁东风上水船。王谢诸人英烈在,问今何策可筹边。
夏日与诸友文燕。明代。孙作。平生四海交,佳友一二数。蚤年识黄九,诘屈盘新句。烂漫多文辞,晚复亲李杜。墙东避世公,十载厌城府。暇时得相过,虽夕款蓬户。太丘两佳儿,元方吾所慕。半升折足铛,白石日夜煮。低头诵经史,未觉霜月苦。今春一相逢,喜色动眉宇。从师入天台,拟续兴公赋。我行适四方,日与樵牧伍。敲门三益友,惊散床下鼠。一呼未即衣,再呼那及屦。起陈四席坐,李杜黄及予。相对出肝膈,遂忘亲寡旅。上马来及晨,投辖过映午。谈谐肘腋腕,拜跪肃樽俎。历数座上客,坐欠两公语。两公今何在,江湖渺修阻。缺然螬化蝶,又似蟨迷駏。会合疑有时,交亲不在故。凡此宿昔契,每怀连床雨。谁知一饷乐,竟违通昔晤。誓去挽莫留,尽日空詹伫。
诗品二十四则·沈著。唐代。司空图。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答周成山见寄。明代。王慎中。可叹当年贤吏部,不防谗间失高名。危机骇发曾谁料,抗节独行已自明。弃置堪怜终白首,沉沦无复念苍生。欲知吾道今何在,坐席从教野老争。
赠孙太仓。明代。归有光。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萧条九日散宾俦,裁及豋高泪暗流。总为蓼莪捐令节,敢将萸菊破牢愁。
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惭愧寓公袁相国,却缘尊酒费诗邮。
九日家忌掩关同年兄袁相国履善以三诗见督尊酒聊尔倚答。明代。王世贞。萧条九日散宾俦,裁及豋高泪暗流。总为蓼莪捐令节,敢将萸菊破牢愁。霜严故国无鸿雁,气肃高林有鹴鸠。惭愧寓公袁相国,却缘尊酒费诗邮。
腊梅和次韩韵。宋代。王之道。一枝横亚竹梢黄,宫样新翻半额妆。閒淡似宜冬后日,清癯应怯夜来霜。生憎丹脸娇含酒,巧妬冰肌冷透香。取蜡为花缘底事,浪吟空发少年狂。
少年游。宋代。晏几道。绿勾阑畔,黄昏淡月,携手对残红。纱窗影里,朦腾春睡,繁杏小屏风。须愁别后,天高海阔,何处更相逢。幸有花前,一杯芳酒,欢计莫匆匆。
竞渡棹歌 其四。唐代。黄公绍。驾灵鼍,驾灵鼍,几年翠舞与珠歌。看到日斜犹未足,涌金门外涌金波。
和岷王赐宴。明代。黄公辅。遥望祥光奉命来,庆云璀璨辟天开。绵绵带砺千年巩,烨烨龙章五色裁。川谷流归咸有汇,鹿鸣歌振了无猜。宝坊从此垂光远,日丽风清扫祲埃。
满江红·高知港外舟中作。宋代。王照。数点征帆,凭栏处、海天萧瑟。试侧耳、鲸鲵鼓荡,风雷消息。蚩蠢群生谁济渡,时机万变难窥测。叹两年、髀肉暗中生,增悽恻。望燕阙,妖氛塞。连海岱,云头黑。为关心添几许,鬓边霜色。潭底龙囚思致雨,阱中虎伏飞无翼。待何当、奋力再腾骧,除奸慝。
和毛明府中庵见赠。清代。成鹫。十载经过万木森,今来祗树又成林。閒僧到处青山在,廉吏还家白发侵。老病渐思寻活计,虚名多恐负初心。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
送杨百川赴南太常典簿。明代。陆深。南国容台我旧游,淡花疏竹映高秋。送君秋日容台去,无限乡心逐水流。
如大坂二绝。宋代。王炎。轻风掠面作微凉,尽日笋舆行涧冈。畦稻欲花新得雨,老农屈指计秋尝。
之北,遂作此曲
记横笛、玉关高处。万里沙寒,雪深无路。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故人何许。浑忘了、江南旧雨。不拟重逢,应笑我、飘零如羽。
同去。钓珊瑚海树。底事又成行旅。烟篷断浦。更几点、恋人飞絮。如今又、京洛寻春,定应被、薇花留住。且莫把孤愁,说与当时歌舞。
长亭怨。宋代。张炎。之北,遂作此曲记横笛、玉关高处。万里沙寒,雪深无路。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故人何许。浑忘了、江南旧雨。不拟重逢,应笑我、飘零如羽。同去。钓珊瑚海树。底事又成行旅。烟篷断浦。更几点、恋人飞絮。如今又、京洛寻春,定应被、薇花留住。且莫把孤愁,说与当时歌舞。
莎汀四首 其四。明代。孙绪。断渚新莎日日生,蟠窗侵户总多情。晚风双屦苔应识,夜雨孤灯水自清。尺地未忘元化在,九天今见泰阶平。鸬鹚鹤鹳年年事,不及鹍鹏万里程。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宋代。梅尧臣。位至三公有,恩加赐谥无。再调金铉鼎,屡剖玉麟符。已叹鸾同穴,还嗟凤欠雏。拥途看卤部,谁为毕三虞。
寓榕州寄乌石陈晚对。元代。卢琦。每忆山中老,幽居昼不扃。客多频饮酒,儿长解明经。溪近鲈鱼美,林深荔子馨。何时同晚对,一笑聚星亭。
送岭南崔侍御。唐代。元稹。我是北人长北望,每嗟南雁更南飞。君今又作岭南别,南雁北归君未归。洞主参承惊豸角,岛夷安集慕霜威。黄家贼用镩刀利,白水郎行旱地稀。蜃吐朝光楼隐隐,鳌吹细浪雨霏霏。毒龙蜕骨轰雷鼓,野象埋牙劚石矶。火布垢尘须火浣,木绵温软当绵衣。桄榔面碜槟榔涩,海气常昏海日微。蛟老变为妖妇女,舶来多卖假珠玑。此中无限相忧事,请为殷勤事事依。
王猛墓。金朝。程自修。男儿有才须有识,死葬蛮夷真可惜。君不见渴虎不饮盗泉水,始吾虞君今已矣。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何彦亨小饮)。宋代。叶梦得。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七。南北朝。邹浩。胡床兀兀坐忘情,似向曹溪见老能。若处樵歌好消息,妙高峰上许人登。
钓阁。唐代。郑损。小阁惬幽寻,周遭万竹森。谁知一沼内,亦有五湖心。钓直鱼应笑,身闲乐自深。晚来春醉熟,香饵任浮沈。
清平乐。宋代。朱敦儒。乱红深翠。楼阁春风外。胡蝶成团飞照水。睡鸭无人惊起。身闲更觉身轻。酒壶歌扇随行。芳草绿杨堤畔,一声初听啼莺。
九日龟山宴集得身字。明代。欧大任。家园重九物华新,济胜犹扶病后身。杖舄偶随探菊客,烟霞闲作佩萸人。开林十笏青莲社,临海千帆白马津。一醉蓝田还此日,不妨鱼鸟更相亲。
秋兴。宋代。员兴宗。商君宁暂驻,日毂不停翻。白鸟归何处,黄花又一番。异乡曾蝶梦,今日伴鳌山。幽事仍关目,岩云相对还。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 其七 寒溪草。宋代。梅尧臣。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过三河县 其二。明代。杨士奇。城中庐舍半编茅,郭外园畦尽种匏。白发当门坐沽酒,红裙作阵出提筲。
雪中叹。宋代。洪适。连绵春雪助凶年,平地盈庭大可叹。词客罢吟梅散漫,园夫惭报竹平安。乌鸢腹馁飞穿屋,牛马毛寒病倚栏。天意欲添人殍野,四时玉烛古来难。
犹子松字茂之者庆长兄之子也有志于学乐从余。宋代。曾丰。乃翁穷古学,之子广家声。头不容高枕,心无外短檠。床头周易熟,角上汉书精。更得贤师友,终当大有成。
旌。唐代。李峤。告善康庄侧,求贤市肆中。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方知美周政,抗旆赋车攻。
铅华梦。明代。唐寅。十载铅华梦一场,都将心事付沧浪。内园歌舞黄金画,南国飘雪白发长。满榻乱书尘漠漠,数声?笛月苍苍。不才赢得腰堪扎,痛对绯桃检药方。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饭牛歌。先秦。宁戚。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兰。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
重阳有感呈诸丈。宋代。吴芾。九日长年客异乡,今年又复到南昌。眼看黄菊依然好,心着青山只自伤。已是岁华成晼晼,可堪秋色更凄凉。诸公不用羞吹帽,且试登高共一觞。
题金轮峰塔院四首 其三。明代。释函是。第一峰头彻底贫,重来且莫辨疏亲。檐楹星月年年绕,不信尘中坚密身。
秋思。宋代。陆游。诗人本自易悲伤,何况身更忧患场。乌鹊成桥秋又到,梧桐滴雨夜初凉。江南江北堠双只,灯暗灯明更短长。安得平生会心侣,一尊相属戏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