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八首。宋代。释如净。杀人刀,活人剑,转磨转精,累试累验。乃上古之风规,亦今时之枢要。净慈门下实相当,倚天照雪寒光耀。
诗词:《偈颂三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如净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杀人刀,活人剑,
转磨转精,累试累验。
乃上古之风规,
亦今时之枢要。
净慈门下实相当,
倚天照雪寒光耀。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刀剑的比喻,表达了修行和实践的重要性。将刀比喻为杀人的工具,剑比喻为保护生命的武器,传达了修行者不仅要有技艺精湛的武器,同时也要有对修行精进的心态。转磨转精、累试累验的描述,强调了修行的反复和艰辛,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试验,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这种修行的态度和方法不仅是上古时期的风尚,也是当代修行者不可或缺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词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刀剑的隐喻,把修行的道路比作锐利的刀剑,强调了修行者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敏锐。转磨转精、累试累验的描写,揭示了修行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经历种种考验和挑战。作者通过对刀剑修行的描述,将修行者的心境和修行的过程融为一体,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慈悲与智慧的结合。
整首诗词以净慈门下的修行者为象征,净慈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诗中借净慈门下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和修行的目标。倚天照雪寒光耀的描述,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和境界,以及其所发出的光明和温暖。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修行哲理,既有古代修行者的智慧,又具有现代修行的现实意义。它引导人们思考修行的方式和目标,强调了修行者要坚持不懈、不断精进的态度,以达到慈悲与智慧的境地。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吴子夜四时懊歌 其十四。明代。邓云霄。独觞不成醉,独被不禁寒。颇怪邻家语,喧喧到夜兰。
题复吟社倡和诗卷次韵二首 其一。明代。顾可学。昭代耆英绍洛南,当年肥遁我曾谙。蒹葭露白三丘寺,裙屐风流一镜涵。龙缝澄清应见底,人间胜赏费幽探。痴僧莫漫争门户,谁是长存不老龛。
赠陈簿 其一。明代。王世贞。楚臣衔愤出昭关,五岳犹然方寸间。说与傍人谁解惜,不如攲枕看钟山。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宋代。王之望。时节清明过,溪山晴霁初。出游偕妇子,相识半樵渔。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
同窦群雪中寓直。唐代。韦贯之。耿耿风雪暮,直庐未掩扉。咏兰幽助兴,俪玉粲相辉。气劲琴韵切,夜深炉火微。虽殊江海远,即此恋彤闱。
寄怀二十首 其十六。宋代。赵蕃。下水乘舟恨少滩,溯流翻恨溯滩难。人生淹速祇如此,何必区区千万端。
龙飞亭。元代。吴景奎。谢公墩下万松围,上有华亭压翠微。五色流苏悬玉座,先皇曾引六龙飞。
富相公挽词五首 其四。宋代。范纯仁。皇天不慭遗,圣制极哀荣。辽海千年去,明堂一柱倾。赤松违素志,白日闭佳城。康济无穷事,皆为后世程。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一律。清代。章锦。如公至性本天钟,生死常昭落落胸。施惠在民追吕又,临危效命比陈容。巴川俎豆豚蹄荐,瀚海衣冠马鬣封。三复遗编馀浩气,成仁大节属儒宗。
南韶使者歌。清代。左绍佐。填词作诗亦不恶,焉用聚铁铸大错。南韶使者旧台臣,迂性与时常枘凿。旅食京华三十年,鹓鸾队底藏孤鹤。踪迹看如水上萍,交游半似风中萚。而今已是白头翁,坐对疲氓意萧索。眼前书卷一秋檠,梦里溪山几芒屩。高谈欲吐觉心慵,良法思行苦才薄。皎皎圆蟾竹映窗,沈沈苦雨苔欺阁。生涯醉醒自无聊,世事苍黄吁可愕。鹿门深处近吾家,归与庞公行采药。
题程道存之罘出险图。。陈三立。夜海微微一舸巡,飞涛卷雪乱呻吟。蛟鼍不敢吞奇骨,放作神州学剑人。
圆机游秦州有诗相寄辄次韵作。宋代。晁说之。风雨关心一梦难,欲于何地见征鸾。街亭应念贬三等,垅坻须怜持两端。休听鼓鼙参将幕,已惊铅椠误儒冠。瑶音有底能相寄,不作龙锺俗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