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宜兴张教授彦高

送宜兴张教授彦高朗读

《送宜兴张教授彦高》是宋代文学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我南湖老,循王又有孙。
新升阳羡郡,改观大成门。
官异吏曹冗,士知师道尊。
诸生果成服,此事要深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宜兴的张教授彦高的送别之情。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南湖的往事,然后提到了自己和张教授的交情。张教授因升迁而离开宜兴,改任阳羡郡官,这使得大成门的景色发生了变化。诗人认为官场上的人情冷暖不同于知识分子的师道尊严,而学生们则需要认真思考这些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张教授离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宜兴和张教授的怀念之情。他以南湖为起点,勾勒出自己与张教授的友情纽带,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随后,诗人以张教授升迁为契机,描述了大成门的变化,暗示了官场上的变幻莫测和世事无常。最后,诗人提到了不同阶层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差异,官吏们繁忙而冗杂,而知识分子则更加注重师道和品德修养。最后一句话则呼应了诗词开篇,强调了学生们需要深入思考这些事情,并进行深入探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变迁的深思。它不仅描绘了张教授离别后景象的变化,也通过对官吏和知识分子的对比,反映了不同社会角色对待事物的态度差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人道奸雄君似鬼,奸雄我道鬼输君。身犹北面魏基建,骨入西陵汉鼎分。

贪与卯金成舜禹,不知典午笑桓文。清漳不洗前朝恶,日绕三台送夕曛。

()

江月扬辉江水清,科名又见一番新。綵舟簇拥登瀛侣,箫鼓喧阗贺客情。

众艳七人皆国隽,我贤一子续家声。蛟龙奋起三春浪,伫听胪传答圣明。

()
陈其姓,名曰容。
称所翁,善画龙。
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
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
()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

新雨湿柔沙,清溪绕岸斜。一轮残日影,几片远天霞。

薄霭生秋草,微风拂径花。牛羊归牧笛,散入野人家。

()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

黑窑秋夜,记临风痛饮,黯然言别。我去汴城君绣岭,一样前朝陵阙。

麦积山高,木皮岭滑,度陇何须怯。汉家节使,天边铙吹不绝。

()

两朝旧是含香吏,豹隐俄惊二十年。犹记习仪端笏地,朝天宫里听鸣鞭。

()

远树生烟漠漠起。九龙峰色青于髻。素字谁传江上鲤。

归也未。山川一片悲秋气。

()

怒发冲冠忘指瑕,要能全璧始还家。闭门且任蓬蒿长,落笔当令绮绣华。

丽句美如青玉案,明珠深贮绛囊纱。爱君年少已如许,他日相逢未可涯。

()
顾陆笔墨森威仪,身後犹为道子师。
欲观道子观顾陆,陆孙定自有天资。
或言苦学龙眠者,不颂世德夸义儿。
肯为俗人落吾笔,王许支公实我知。
()

人心殊嗜好,黑白互相形。

农臭不自悟,荧荧飞青蝇。

()

老濞争衡地,鱼龙战血腥。廿年烽火尽,千里稻田青。

水驿通吴会,云帆满洞庭。恩波流处远,更勒纪功铭。

()

布衣蓝缕曳无裾。十载苦看书。别有照人光彩,骊龙吐出明珠。天人学业,风云气象,可困泥涂。随着传岩霖雨,大家济润焦枯。

()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

屋角黄莺竟日啼,竹枝高处柳枝低。风流大雅还开社,山泽遗民亦寄题。

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

()
再见山城石井边,幽姿高韵独翛然。
要知不被梅花笑,更把前题改数联。
()
高冠长剑并嵯峨,许国筹边感慨多。
少拟过秦追贾谊,老思用赵忆廉颇。
封侯万里宁非命,募士千金岂论科。
执手离亭饶酒伴,飞扬跋扈奈君何。
()
牡丹骄春醉无力,艳紫妖红锦新织,鹿解衔花空误唐,楚以姬归竟亡息。
何如野外挺孤操,照水渊然有深识。
昂昂雪鬓颜真卿,何物女子称国色。
主张繁华勿复言,如对雁门二千石。
()

千里贻书慰寂寥,更将尊酒饷今朝。
先生忽已成乌有,用事何因见白超。
醉里谩思鲸吸海,梦回谁悟鹿藏蕉。

()

客来山雨鸣涧,客去山翁醉眠。花外晴云霭霭,竹边秋月娟娟。

()

老干弯埼新干直,总是昆吾镔铁色。枝头忽被北风吹,并出疏花成戏剧。

薄如蝉翼细蝶须,敢与腊雪偏相敌。雪也无香复易消,阻山背水俱无策。

()
奉报早离火院。
弃了一家攀恋。
自在水云前。
乐安然。
()

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即事敦夙尚,衡门方再关。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霜蕙后时老,巢禽知暝还。

()

拾遗风力海鹏抟,敢借工曹附羽翰。独有为郎囊屡空,学君留得一钱看。

()

喜怒寒暄直不匀,终无形状始无因。能将尘土平欺客,

爱把波澜枉陷人。飘乐递香随日在,绽花开柳逐年新。

()

中怀和气祗如春,对酒赓歌莫厌频。半载昔同参国论,十年今长类天伦。

不辞命驾踰千里,应念同心有二人。珍重宗盟恩意厚,岁寒终始见松筠。

()

往还知分熟,酬赠思同新。嗜饮殷偏逸,闲吟卿亦贫。

古苔寒更翠,修竹静无邻。促席灯浮酒,听鸿霜满身。

()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

瑶台绛阙恨如何,元九悲怀枨触多。脉脉柔情深似水,悄无人处诉嫦娥。

()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

一雨郊圻迥,新秋榆枣繁。
田荒溪溜入,禾熟雀声喧。
烧出空槎腹,人耕废庙垣。

()
乍去潭潭府,方多耿耿心。
尝忘言激切,共叹老侵寻。
侧听医方验,何期讣报临。
縗麻望神坐,云亦惨愁阴。
()
瓢空饭落埃,陋巷一颜回。
月坐人醉醒,风眠户阖开。
搜奇屐穿雪,习懒砚生苔。
旧菊今存否,长歌归去来。
()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
大地春回是诞辰,松篁难改四时青。
寿星不老福无尽,常在中天伴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