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作品。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根久向月中栽,
不信天香坠下来。
自是人间与天上,
一般种子一齐开。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美丽的景象,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共生。诗人借用了木犀花的形象,抒发了对自然界芬芳的赞美和对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木犀花为中心,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诗中的“灵根久向月中栽”意味着木犀花的灵性和纯洁,暗示它的根源来自于天空,与月亮相连。而“不信天香坠下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香气的敬畏和欣喜,仿佛它是一种神奇的香气,不可思议地从天上降临到人间。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自是人间与天上,一般种子一齐开”。这句话揭示了人与天地之间的紧密联系,暗示了宇宙的统一和共生。诗人通过比喻将人与天地相提并论,将木犀花的开放与天地间的种子生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共通性的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木犀花为载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思考。它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类与宇宙间互动关系的思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二首 其一。清代。铁保。南粤中丞悲画壁,西林少宰壮横戈。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
寓龙峰遣兴。宋代。释绍嵩。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
竹里馆。唐代。卢象。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八月廿七日挈孥渡江居武昌大潮街湖舍 其二。清代。郑孝胥。世人良自浅,非尔独能深。老意趋枯淡,孤踪近郁沈。方成隔江望,一纵倚楼心。对面谁相识,栖栖未易寻。
读傅岩居士旧诗轴有感。宋代。欧阳澈。黄鹄凌云不可寻,遗音流落感人心。朱颜绿鬓留难驻,明月清风古到今。韫椟有时惊卞璞,绝弦无地置牙琴。傅岩萧瑟伤心处,一局文楸锁竹林。
有鸱六章。明代。李梦阳。有鸱有鸱,集于乔林。征夫遑遑,以北以南。居人之子,我是用覃。东人之子,衣服粲粲。西人之子,车马有烂。中人之子,噂噂衎衎。谁屋室潭,潭谁教猱。有冠谁遇,人艰难谁,寤寐永叹。尔视尔友,令色令仪。弗视尔友,靡臧靡嘉。尔视尔友,予德予哲。背姻背娅,罔不愆蔑。朔日日亏,十月其雷。山川震崩,星辰逆行。二三君子,匪疚匪疾。曰时则然,匪我敢逸。燕雀在堂,翩翩其羽。鱍鱍鲂鱮,在于河渚。弗念弗畜,孰获尔所。小子作诗,诲言式女。
读书斋诗。南北朝。谢灵运。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题林峤扇。明代。王恭。出谷閒行野杖随,水南村北夕阳时。山禽也解轻儒服,谁更中林独下帷。
春日。宋代。韩元吉。霏霏小雨映烟光,睡起文书正满床。芍药倚阶才弄色,酴醾堆驾渐吹香。林端好鸟犹相应,叶底残花欲自藏。便觉春风如我老,须君驻世有奇方。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宋代。苏辙。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北客南来岁欲除,灯山火急万人扶。〈灯山例以北使见日立。欲观翠辇巡游盛,深怯南宫锁钥拘。〉
题山居读书图。明代。龚诩。寒泉古木山之隅,尘土不到幽人庐。清风一榻酒微醒,坦腹自读羲皇书。门径萧然寡轮鞅,易安隐约柴桑居。平生心迹许谁共,展图令我思归与。君不见诸公衮衮登云衢,车马甲第争纷如。无劳肉食已自愧,进退况复怀次且。又不见百年光景过隙驹,邯郸一梦俱成虚。彼常不足我有馀,冥鸿高举谁能拘。
周颂·酌。清代。佚名。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满江红(荼_)。宋代。赵彦端。千种繁春,春已去、翩然远迹。谁信道、荼_枝上,静中留得。晓镜洗妆非粉白,晚衣弄舞余衫碧。粲宝钿、珠珥不胜持,浓阴夕。金翦度,还堪惜。霜蝶睡,无从觅。知多少、好词清梦,酿成冰骨。天女散花无酒圣,仙人种玉惭香德。怅攀条、记得鬓丝青,东风客。
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唐代。白居易。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著了好归田。
越上即事。宋代。释绍嵩。禹穴生云朝暮奇,青山断处夕阳垂。莺声政好还飞去,独倚枯筇无限时。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宋代。杨万里。熏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只得掾曹作南熏,国香未向俗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