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

木犀朗读

《木犀》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作品。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根久向月中栽,
不信天香坠下来。
自是人间与天上,
一般种子一齐开。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美丽的景象,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共生。诗人借用了木犀花的形象,抒发了对自然界芬芳的赞美和对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木犀花为中心,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诗中的“灵根久向月中栽”意味着木犀花的灵性和纯洁,暗示它的根源来自于天空,与月亮相连。而“不信天香坠下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香气的敬畏和欣喜,仿佛它是一种神奇的香气,不可思议地从天上降临到人间。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自是人间与天上,一般种子一齐开”。这句话揭示了人与天地之间的紧密联系,暗示了宇宙的统一和共生。诗人通过比喻将人与天地相提并论,将木犀花的开放与天地间的种子生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共通性的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木犀花为载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思考。它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类与宇宙间互动关系的思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南粤中丞悲画壁,西林少宰壮横戈。毕生大节还天地,一片丹诚托啸歌。

昔岭人归辽鹤远,浣花溪冷楚猿多。杲卿噀血存遗稿,泣鬼惊天永不磨。

()
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
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
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
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
()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

世人良自浅,非尔独能深。老意趋枯淡,孤踪近郁沈。

方成隔江望,一纵倚楼心。对面谁相识,栖栖未易寻。

()

黄鹄凌云不可寻,遗音流落感人心。朱颜绿鬓留难驻,明月清风古到今。

韫椟有时惊卞璞,绝弦无地置牙琴。傅岩萧瑟伤心处,一局文楸锁竹林。

()

有鸱有鸱,集于乔林。征夫遑遑,以北以南。居人之子,我是用覃。

东人之子,衣服粲粲。西人之子,车马有烂。中人之子,噂噂衎衎。

()

春事时已歇。
池塘旷幽寻。
残红被径隧。

()

出谷閒行野杖随,水南村北夕阳时。山禽也解轻儒服,谁更中林独下帷。

()

霏霏小雨映烟光,睡起文书正满床。
芍药倚阶才弄色,酴醾堆驾渐吹香。
林端好鸟犹相应,叶底残花欲自藏。

()

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

寒泉古木山之隅,尘土不到幽人庐。清风一榻酒微醒,坦腹自读羲皇书。

门径萧然寡轮鞅,易安隐约柴桑居。平生心迹许谁共,展图令我思归与。

()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
千种繁春,春已去、翩然远迹。
谁信道、荼_枝上,静中留得。
晓镜洗妆非粉白,晚衣弄舞余衫碧。
粲宝钿、珠珥不胜持,浓阴夕。
()
行人立马闯烟梢,为底寒香尚寂寥。
是则孤根未回暖,已应春意到溪桥。
()
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
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
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
()
禹穴生云朝暮奇,青山断处夕阳垂。
莺声政好还飞去,独倚枯筇无限时。
()
熏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
只得掾曹作南熏,国香未向俗人夸。
()
道人兀坐云岩山,云岩之云是知己。
风嘘岫吸漫不知,道人之心亦如此。
从地涌出焕金碧,信手拈来自奇伟。
门施铁限十五年,一旦刺头闹篮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