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牧牛小卷。元代。方回。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此眠定无南可梦,此渡不忧人鮓瓮。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
《题牧牛小卷》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幅牧牛的场景,通过对牧童和老人的描写,展现了宁静、安详和太平的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童纵牛眠柳阴,
一叟渡牛陂水深。
此眠定无南可梦,
此渡不忧人鮓瓮。
蓑风笠雨开荒寒,
是谁幻化生毫端。
嘻其太平古天下,
不然人牛两奚暇。
诗词的诗意表现出了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牧童纵放牛群,躺在柳树的阴凉之下,他们放松地休憩。而老人则驾驶牛群过河,不为水的深浅所困扰。这种场景表明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它们在宁静中展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平衡和安详。
诗词中提到的牧童在柳树的阴凉下睡眠,他们的梦境没有南方的烦扰,可以安心入睡。而老人带领牛群过河,不用担心人类的猎杀。这种描述意味着这个世界是一个和谐宁静的地方,没有战乱和杀戮的困扰。
诗词中还描绘了农村的农活场景,蓑衣、风帽、雨水和寒冷的开荒景象。这些描绘增加了诗词的生动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质朴和艰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意境。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嘲讽了那些没有时间牧牛的人,他们忙于权力和纷争,而无暇顾及自然和农耕。通过对比,诗人展示了太平盛世的价值,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题牧牛小卷》通过描绘田园牧歌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宁静和自然的向往。诗词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红白各半莲花 其六。明代。岑徵。淡妆浓抹总天工,两象收归一气中。太白青霜明紫阁,洞庭秋水下丹枫。临池对影奇生偶,背面闻香色是空。偏袒袈裟频喻法,欲从高座證归宗。
闺词四十首 点唇 其三。明代。陈子壮。百福雕奁倚再三,荼醾滴露渗朝酣。绛唇不用多妆点,二月朱樱已半含。
钟声。明代。李之世。流云递幽响,隐隐度层岑。断续随风绪,微茫带暝阴。忽惊来枕畔,旋复入空林。政尔息尘想,遥闻亦警心。
九日汝明留郡中不遂同游以诗见寄次韵。宋代。葛胜仲。三年卜筑慕幽人,九日无欢愧病身。始谓窥临陪胜友,那知岑寂度萧辰。醪敷卷白欣初熟,菊蕊舒黄正斩新。闻道小蛮新教舞,归时呼客莫辞频。
上李郎中嘉言二首。宋代。曹彦约。桐川出幽谷,等彼江汉深。修然一派横,清澈寒士心。有时对日光,圭棱灿星金。沙砾谩自苦,安能蔽清冷。我行正寒风,欲涤如烦襟。念彼濯缨人,千载求知音。
方万里史敬舆陈孝先龚圣予胡穆仲相继沦没令。元代。仇远。诸老俱尘土,令予双泪流。几年能再见,一气故应休。江左衣冠尽,人间翰墨留。空山茅屋底,野史属谁修。
次韵徐监岳四首。宋代。陈造。落落过眼谁知音,故山桧枝森碧林。白鸥盟坚不待亩,岂应辟影忘息阴。末路功名梦已断,生平丘壑情自深。素琴浊酒般礴地,颇领渊明千载心。
榆城听角。明代。冰蘗禅师。十年游子在天涯,一夜秋风又忆家。恨杀叶榆城上角,晓来吹入《小梅花》。
调笑令。清代。蒋春霖。银烛。银烛。楼上美人独宿。雪花飞满千山。绣被熏炉夜寒。寒夜。寒夜。笳鼓征帆未卸。
书院二小松。唐代。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汤义少过访赋赠。明代。胡应麟。看花吾汝又蓬莱,彩笔翩翩气不回。二酉再誇藏穴富,五丁重起伐山才。辉腾白璧过秦殿,色借黄金上蓟台。蚤晚河东题赋就,春明门外共徘徊。
客中九日。宋代。潘玙。破帽西风急,寒窗败叶飞。重阳今日是,三径几时归。檐上多黄菊,门前少白衣。吟情淡如水,一雁叫斜晖。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幽居弄。唐代。顾况。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荡东壁。扣商占角两三声,洞户谿窗一冥寂。独去沧洲无四邻,身婴世网此何身。关情命曲寄惆怅,久别江南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