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十首

诗思十首朗读

《诗思十首》是方回所写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流传于宋代。诗意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领悟。

中文译文:
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
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的眼前充满了无数的诗句,但转瞬间却又突然失去了这些灵感。诗歌的精髓和要旨需要经过深入的领悟和熟悉才能掌握,而玄妙之处并不仅仅是凭借思考能够得到的。诗人感叹创作的奇妙之处,有时仿佛默契般得到神灵的助力,有时又仿佛在深处搜寻,只有鬼神才能知晓。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灵感的脆弱和难以捕捉的感叹。通过这首诗词,诗人抒发了自己在创作中的真实心境,以及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探索和感悟。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创作过程中的变化和灵感的捕捉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诗思和创作的心路历程。同时,诗人对创作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把袂河东岁月遄,论心千里托飞翰。山惟长白青青见,路自中条隐隐看。

翠捧五云金案篆,花飘双佩玉琅玕。圣朝侧席期名世,国士还摅一寸丹。

()

宵旰需贤表荐绅,秩宗首选赞华勋。官联天府璇玑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曾听箫韶瞻晓日,仰攀弓剑泣秋云。小臣作颂称仁圣,湛露承恩未足云。

()

五老催归客,天寒道路长。残冬涉易水,几日到浔阳?

学见吾宗盛,身随圣道昌。未应嗟晚达,松菊近柴桑。

()

去年此日忆龙颜,天上初违侍从班。浪迹至今千里外,山呼徒自五更还。

乾坤开泰心同壮,梅柳回春鬓独斑。十载微痾欣顿愈,著鞭随地敢辞艰。

()

故人丘垄望中孤,古木荒村旧路纡。野奠有怀空酹酒,交游无兴更携壶。

人间流落文章在,梦里依稀涕泪枯。此日九原如可作,问君曾记玉楼无。

()

灵景当花县,霞光夕夕环。昔传鹧鸪岭,今为双凤山。

()

衰病自知来日少,偷閒人去卧时多。目前秪有无忧得,身老其如此道何。

啄木鸟悬枫树上,摘茶僧向石梁过。山中底事逢时节,叹息人间咏伐柯。

()
玉趾弯弯一折弓。
秋波剪碧滟双瞳。
浅颦轻笑意无穷。
夜静拥炉熏督耨,月明飞棹采芙蓉。
()

白云起西山,悠悠上无极。鸿鹄从之飞,终朝殊不息。

浮云安可长,羽毛自珍惜。倦来栖中林,回头顾矰弋。

()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玩之堪兴异,何必见幽人。

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

()

何处春来早,坤仪物意熙。烟生金屋重,日上玉阶迟。

()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

中原似沧海,万顷与云连。
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远树乱如点,桑麻郁苍烟。

()

小西门外草漫漫,白露垂珠午未乾。沙漠峥嵘车马道,半空秋影铁幡竿。

()
烂醉高阳池,长啸辟疆园。
当时自谓乐,主人岂无烦。
方塘我所有,嘉木亦已蕃。
盛夏每数来,天高众星繁。
()
渔火宿江村,何人识此情。
变名张俭老,去国蔡雍轻。
独树桥头雨,寒钟夜半声。
春洲有归雁,无那暗魂惊。
()

我昔探禹穴,尝登秦望山。白云横秀色,半落青巑岏。

山高云深缈空旷,势拔海天山万丈。赤城霞气石梁虹,昏旦絪缊各殊状。

()

绀园朝霁望仓箱,绕郭甘棠亦此乡。佛界自来金作粟,仙城何必穗占羊。

朝风半拥天花气,题石都闻陆锦香。识得宰官同姓字,使君还是汉循良。

()

坐对烟江叠嶂图,何如门外翠屏纡。
寻芳敢擅携筇去,命友应从折简呼。
酒里光阴閒活计,诗余情思静功夫。

()

烛焰摇帘,霜威侵被,旅馆凄清。城高风紧,钟鼓不分明。

无那起行残月,生怕见、孤影伶仃。沉凝久,冷无人热,病有谁疼。

()

雨雨风风太惨情,眼前红白霎时盈。骎寻紫燕穿香户,寂寞红鹃哭锦城。

短梦一场春事散,好怀三月客愁轻。明朝急就东园醉,试取残诗补得成。

()
秦地瓜分侯已故。
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
薄有田园还种取。
养成碧玉甘如许。
()

去年登第客,今日及春归。莺影离秦马,莲香入楚衣。

里闾争庆贺,亲戚共光辉。唯我门前浦,苔应满钓矶。

()
京华汩没易忘归,欲去还如鸟着{左米右离}。
但见朝臣均佚诏,未闻御制送行诗。
执殳昔慕前驱伯,弃扇今如失宠姬。
白首渔翁空感慨,当时饯空半皋夔。
()
又因送客朝京阙,意行偶过山之阳。
槛开岷岭半天雪,帘卷峨眉千丈冈。
断霞明空暮江白,密阴藏雨秋原香。
客归便可报明主,满川看看秔云黄。
()

百尺云中五凤楼,樱花墨艳竞千秋。春来瀛海无双色,人占扶桑第一流。

文字缘深风义合,林泉景丽醉吟收。与君诗酒开怀饮,胜作山阴十日游。

()

游兴殊未尽,尘寰不可留。山青只依旧,白尽世间头。

()

翚飞凤翥驾层空,入望湖山几处同。千古逐臣怜我老,一时游客是谁雄。

铿锵独有中丞句,法律元从杜老中。敛衽几回看不厌,避人三舍敢争功。

()

天柱青峨峨,石笋危不堕。
晃晃银云收,谁子开玉锁。
崩腾放闸水,煜爚入洞火。

()
野人心地本无机,为爱茅檐倚翠微。
尽日尊前谁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辉。
()
昨佩鱼符入凤城,春风处处听莺声。
欲寻旧友半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
浮世正如投六簙,野人何意慕三旌。
严州戍满真当老,犹幸为民死太平。
()

采采陔兰负养亲,几思定省泣晨昏。
三年已毕先王制,画日将承圣主恩。
名遂自同周柱史,谏违谁记鲁臧孙。

()
气住即存神,心安自保身。
谁欤二竖子,卓尔一真人。
气泝如潮上,津流若酒醇。
幽居幸无事,莫玩物华新。
()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山水匝秋城,君行思已清。
道逢迎吏拜,田杂戍人耕。
地远知边信,家贫称县名。
应携一琴去,相和长官鸣。
()

()
隔江遥望小蓬莱,满眼风光入寿杯。
涌起涛江为玉酒,泻开东海作金罍。
山龙恰为供香兽,桥鲤真堪截锦腮。
雁字满天霞正赤,染成诗轴胜于坯。
()

谁无数椽屋,盖成多是俗。
如此乱山中,非关松石竹。

()

都尉部千弩,旧事汉材官。连拳一臂三石,夜半破阴山。曾使中有扪足,造次摧坚挫锐,分白辱宠涓。省括一机耳,人未识黄间。

锦为标,虽有戏,技为难。疾飞两箭,兄弟齐夺姓名还。虎帐有筹第一,龙榜预占双捷,底事足荣观。未数蹶张辈,容易立朝端。

()

长桥跨空水弥漫,北望吞天去无岸。洞庭自涌东西山,惊涛忽起行人断。

禹功千年在坤舆,东南大浸惟五湖。如何寇来不少限,铁马万骑翻长驱。

()

为问林塘月,如何分外明。转怜河汉近,偏映竹松清。

疑有羽人驾,杳无天籁声。庾公兴深浅,兹夕可相并。

()

握粟争为笔墨资,笑从疏密论妍媸。一般清味逢人少,自写秋风上竹枝。

()
水火得其御,交而成既济。
水火失其御,焚溺可立至。
不止水与火,万事尽如此。
只知用水火,不知水火义。
()
海量真无满,天和得大全。
朝仪觌麟凤,仙骨称貂昱。
分陕初聊尔,骑箕遂窅然。
平生融洩乐,端不舍黄泉。
()
多谢诗翁肯唱予,挑灯泚笔复踟蹰。
龙文虎脊渠皆有,鹤膝蜂腰我未除。
()

渺渺陵上道,悢悢不得辞。悠悠君行迈,茫茫终何之?

佳人守茕独,燕婉及良时。顾念蓬室士,蓄意忍相思。

()
水浅冻,久留郡中。
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满庭芳云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

十里黄茆路,几株寒食花。云从山崦没,日向石林斜。

()
石室何时霹雳开,曾听绣斧凯歌回。
谁知二百馀年后,复有旌旗笳鼓来。
()

符辈安能刬且编,可怜辛苦事雕镌。绝弦举世无能听,覆瓿他时未必传。

()

莲华舟高河汉垂,黄姑玉女会佳期。玉清久入衙城洞,莫遣成都卖卜知。

()

天水本自空,圆月况秋映。皛皛起霜色,千里一悬镜。

()
和扁过门千百辈,邓先神妙七闽推。
非关玉枕方犹閟,自是金篦刮已迟。
天下岂无书未见,世间唯有老难医。
绮裘宝马相酬赠,未抵樗翁七字诗。
()
惟帝乘离,恢台其德。
平秩南讹,百嘉允殖。
感精嘛运,祖我为历。
璋币迎郊,□□翼翼。
()

羡千年泗水,流圣泽、尚淙淙。远西引河源,东连岱岳,南下瓯江。

如君一门簪绂,更风流文彩世无双。柳外藏书楼阁,竹间放鹤轩窗。

()
只惯娇痴不惯愁。
离情浑不挂眉头。
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
真个去,不忄欠留。
()
老忆亲朋别,贫知客寓愁。
青灯耿遥夜,浊酒对穷秋。
寒日催征骑,新霜倚县楼。
因君问淝水,莫渡北来舟。
()

抛却人间第一官,俗情惊怪我方安。兵符相印无心恋,

洛水嵩云恣意看。三足鼎中知味久,百寻竿上掷身难。

()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

剑江春浩荡,繁锦待谁收。凤管鸣伊甸,龙光迸此州。

藻摛红杏雨,簪盍碧云楼。庶可劳筋息,花间一逗留。

()

华发才名满玉楼,思乡仍作岭南游。三秋鸿雁音书绝,一夕龙蛇谶纬愁。

易水飞霜閒别馆,海天斜日下荒丘。西风独把延陵剑,不是词人亦泪流。

()
青门柳枝藏暮鸦,经过游子未还家。
桃叶渡头可怜水,胭脂井上断肠花。
()

月晕已知风,灯花先作喜。
明日挂帆归,春湖能几里。

()
()

日催槐影上帘旌,快整征衫趁晓晴。此去劝君休惜别,男儿所志在功名。

()

新年雨雪亦大恁,十日中无一日晴。岂应雷电除夜作,复尔天鼓东南鸣。

诸军幸捣莲池穴,大将宜坚缅柳营。几欲临风抚长剑,白头还自笑书生。

()

风捲莲香不断头,田田荷影动清流。红包密障鱼鹰坐,绿盖低容水马游。

时折嫩梢供玉箸,更裁圆叶代金瓯。何如满舰倾醇酎,醉向花前打拍浮。

()

薇省原誇岳牧尊,奇花今睹映离樽。天鸡唤后趋丹阙,相对弹冠庆主恩。

()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
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
元规情不薄,上客有殷生。
夜半酒将罢,公来坐不惊。
舞翻江月迥,谈落麈毛轻。
尘世风流尽,高楼空此名。
()

稻露垂珠远望平,疏风疏雨葛衣轻。枫林摄摄消残暑,禅室登登待早晴。

话到閒愁无一字,棋终残局笑双征。因君莞尔加餐饭,不问参苓托死生。

()
一盘黑白互交罗,生杀其中细琢磨。
樵人疑著当头著,不觉腰閒烂斧柯。
()

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坐调金鼎尊明主,

横把雕戈拜列侯。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

莲叶翻乱红,正在若耶曲。愿见隔溪上,对坐斗眉绿。

()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
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

()
谈经人在翠微中,缥缈烟霏隔几重。
欲寄此心无可托,长随片月挂西峰。
()
大莫大於死生,亲莫亲於骨肉。
河不可冯兮非有难知,言知不从兮继以痛哭。
望云九井兮白浪嵯峨,刳肝沥血兮不从奈何!秋风飒飒兮纸钱投波,从公於死兮下饱蛟鼍。
()

习庵筑室,偏曰观聚。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

昔时彭祖,闻道有、八百穹崇遐寿。屈指我公今几许,历岁才方七九。七百修龄,更三十七,犹是公之有。此逢诞节,盖须来献尊酒。
好是子舍孙枝,居官领荐,迭复青毰旧。陶令解龟何太早,去作幔亭仙友。只恐九重,思贤梦觉,未屈调羹手。周公居左,鲁公还是居右。

()
绀碧遥空秋意生,深檐当午暑风清。
老翁睡起支颐坐,初听新蝉第一声。
()

幽窗重镊鬓边丝,嬴得青鬟谀少时。垆合博山烟吐篆,沙烘石子煖围棋。

靓妆却念画眉鸟,佞巧愁听百舌儿。笑杀陶家五杨柳,春来依旧折腰肢。

()
不入樵夫手,不登郢匠门。
呈麽老丘壑,且无刀斧痕。
()

余观酒诰与宾筵,更上参之大禹言。灼见酒中藏大祸,临杯克戒庶能全。

()

何事虚斋里,犹分苜蓿盘。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抟。

黑夜文星动,青天剑气寒。终南山正好,那得悔儒官。

()

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

宝蜡烧春夜影红。梅花枝傍锦薰笼。曲琼低卷瑞香风。
万里江山供燕几,一时宾主看谈锋。问君归计莫匆匆。

()
半山风雨截江城,未脱人间总是尘。
中夜起看衣上月,青天如水露华新。
()

后主尝是游,幽岩既为寺。书台俯石门,綵阁兼山赐。

双剑削天端,千秋犹霸意。苍茫谷口来,徙倚江南思。

()

峥嵘彻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窅然丧五蕴,蠢尔怀万类。实际罔他寻,波罗必可致。

()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

白石青山到处缘,月高梳栉日高眠。无闻已是惭夫子,四十于今少二年。

()

芙蓉易采波难涉,只恐神龟住香叶。月斜欹枕梦还佳,道情不乱庄周蝶。

()
四叶及王游,共家原坂岭。
岁摘建溪春,争先取晴景。
大窠有壮液,所发必奇颖。
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
()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拼醉浣愁肠。
佳辰若得长无事,何必乘云至帝乡。
()

跃马横戈东楚陲,据吴连越万熊貔。风云首护平淮表,日月中昏镇海旗。

玉帐歌残壶尽缺,天门梦觉翮双垂。南州孺子为民在,愧忝黄琼太尉知。

()

舞罢阳阿夜未终,碧云飞傍玉楼东。绡裾轻曳金莲细,纨扇半遮翠黛浓。

素女调高飞白雪,班姬肠断怨秋风。春心应寄朝生槿,花落花开处处同。

()

长啸西风上凤台,梵宫相倚碧崔嵬。紫髯布政三分后,綵翿呈祥两度来。

潮打石城吴月上,山连淮甸楚云开。金銮殿上骑鲸客,醉墨淋漓落酒杯。

()
八年三郡驾朱轮,更忝鸿枢对国均,老去师丹多忘事,少来之武不如人。
车中顾马空能数,海上逢鸥想见亲。
()

大师兴趣在江湖,拄杖扶行稳当车。苦要诗翁谈生活,穿云涉水到西徐。

()
官小宦游初,清贫如旧。
小簇杯盘旋篘酒。
虽然微禄,不比他们丰厚。
也知惭愧是,皇恩受。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