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元代。艾性夫。萧萧三五花,影落寒溪浅。佳处不在多,诗兴孤山远。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凄凉的三五朵花,在冷冷的溪水上投下了阴影。美好之处并不在于数量,而是诗的灵感来自于孤山的遥远。
诗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几朵孤零零的花朵在寒溪上的倒影。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所传递出的主题是对寂寥、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人认为,真正美好的事物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激发出诗人内心的灵感和情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对孤山远景的凝视,以及对自然景色中微妙之处的敏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淡泊寂寥的情感。通过描述三五朵花的凄凉和溪水的寒冷,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传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诗中的"孤山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又在孤独中显现出一种诗意的乐趣和寄托。与繁华喧嚣的世界相比,孤山远处的寂静和清幽给予诗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宁静。通过这首诗,诗人呈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在孤独和寂寥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寥的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情感境界,强调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艾性夫。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浣溪沙(赏芍药)。宋代。葛胜仲。楼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犹带广陵尘。翻阶不羡掖垣春。不分与花为近侍,难甘溱洧赠闲人。如羞如怨独含颦。
夜投南寺会梵印松涛二师弟。明代。雪溪映。竟投南寺宿,知子寄松寮。几恨隔良晤,孤愁破此宵。秋钟清历历,夜竹冷萧萧。话到灯花老,邻鸡报诘朝。
哭迹山主政。明代。邱云霄。共醉高楼听渭城,每依天末望神京。东吴雅度归公瑾,西汉清才数贾生。直以忧勤书短疏,肯将簪弁逐浮名。亦知昼夜通玄运,犹自临风寄哭声。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唐代。卢纶。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八声甘州(东阳岩)。唐代。曾原郕。问岩云朵朵为谁飞,向来读何书。道江南名宦,掉头勿顾,彩服归兵。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渺渺辽天鹤,应费招呼。谩说缁巾缟带,与豸冠犀剑,优乐如何。渐桥横采石,国步已趑趄。想归来、顿成憔悴,欢季鹰、闻早忆莼鲈。丹泉冷,崖钟绝响,夕照啼鸟。
玉楼春 其三 题诗纬。清代。毛奇龄。吴山晓阁妆螺子。山木倒开蛮镜里。笔床闲写竹衣红,书带自垂藤菜紫。机头小轴穿花绮。纂就散丝盈络纬。秋波千顷照芙蓉,无数彩云江畔起。
日哭三君子行。清代。彭鹏。嗟乎天地黯淡白日黩,为鸱为鼠何反覆!三月有客过江言,月望榕城人集木。出者仰天皆屏息,入者和尘保走肉。传闻男子得三人,伏尸流血耻臣仆。泣曰三人者为谁?客云以耳不以目。将疑将信听客云,迟之七日果来复。督臣不挠被幽囚,生死存亡握粟卜。屈指三山王邦伯,骂贼睢阳身为戮。碧水丹山司马公,含笑就刃无颦蹙。忠烈同时孰后先,刚锋交下血喷漉。上有猛兽正负嵎,下有豺狼心久蓄。张牙开齿狞人前,耽耽视之欲逐逐。堂堂尽见七尺躯,下风稽颡惟俯伏。悬河谈天舌槁然,肝胆冰寒形神觫。三公浩气归山河,杀身成仁彼所独。如是我闻闭紫桑,虚空掩口吞声哭。吁嗟乎!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哀今之人谁非食君禄。
九月三十日汉臣置酒次日有诗次韵。元代。方回。槁梧策策晚风秋,始觉天边雨意休。扫尽阴霾共一醉,豁开空阔慰双眸。青铜未至无王老,红袖何嫌有莫愁。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
雨歇前林,薰风度、琴声清淑。绮窗迥、张眉初扫,弄弦鸣玉。三叠瑶池仙侣宴,九江鹤唳清江曲。政伯莺、此日梦维熊,祥烟馥。金徽外,音时续。雕筵上,听难足。且相将一醉,满倾醽醁。共祝遐龄何所似,水流不尽高山矗。算未应、归去抱琴书,云间宿。
满江红(周监务生日,妻善鼓琴)。宋代。李漳。 雨歇前林,薰风度、琴声清淑。绮窗迥、张眉初扫,弄弦鸣玉。三叠瑶池仙侣宴,九江鹤唳清江曲。政伯莺、此日梦维熊,祥烟馥。金徽外,音时续。雕筵上,听难足。且相将一醉,满倾醽醁。共祝遐龄何所似,水流不尽高山矗。算未应、归去抱琴书,云间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