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朗读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凄凉的三五朵花,在冷冷的溪水上投下了阴影。美好之处并不在于数量,而是诗的灵感来自于孤山的遥远。

诗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几朵孤零零的花朵在寒溪上的倒影。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所传递出的主题是对寂寥、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人认为,真正美好的事物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激发出诗人内心的灵感和情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对孤山远景的凝视,以及对自然景色中微妙之处的敏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淡泊寂寥的情感。通过描述三五朵花的凄凉和溪水的寒冷,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传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诗中的"孤山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又在孤独中显现出一种诗意的乐趣和寄托。与繁华喧嚣的世界相比,孤山远处的寂静和清幽给予诗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宁静。通过这首诗,诗人呈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在孤独和寂寥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寥的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情感境界,强调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艾性夫朗读
()

猜你喜欢

楼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犹带广陵尘。翻阶不羡掖垣春。
不分与花为近侍,难甘溱洧赠闲人。如羞如怨独含颦。

()

邻鸡振羽非恶声,北斗倒挂玉绳横。朋来劳苦饥寒解,客去悠飏羽翼成。

()

竟投南寺宿,知子寄松寮。
几恨隔良晤,孤愁破此宵。
秋钟清历历,夜竹冷萧萧。

()
符札深投进玉函,琅琅震响穴难探。
隔凡不许游人到,一窦中藏万丈潭。
()

共醉高楼听渭城,每依天末望神京。东吴雅度归公瑾,西汉清才数贾生。

直以忧勤书短疏,肯将簪弁逐浮名。亦知昼夜通玄运,犹自临风寄哭声。

()

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
问岩云朵朵为谁飞,向来读何书。
道江南名宦,掉头勿顾,彩服归兵。
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
渺渺辽天鹤,应费招呼。
()

吴山晓阁妆螺子。山木倒开蛮镜里。笔床闲写竹衣红,书带自垂藤菜紫。

机头小轴穿花绮。纂就散丝盈络纬。秋波千顷照芙蓉,无数彩云江畔起。

()

嗟乎天地黯淡白日黩,为鸱为鼠何反覆!三月有客过江言,月望榕城人集木。

出者仰天皆屏息,入者和尘保走肉。传闻男子得三人,伏尸流血耻臣仆。

()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
槁梧策策晚风秋,始觉天边雨意休。
扫尽阴霾共一醉,豁开空阔慰双眸。
青铜未至无王老,红袖何嫌有莫愁。
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
()

雨歇前林,薰风度、琴声清淑。绮窗迥、张眉初扫,弄弦鸣玉。三叠瑶池仙侣宴,九江鹤唳清江曲。政伯莺、此日梦维熊,祥烟馥。金徽外,音时续。雕筵上,听难足。且相将一醉,满倾醽醁。共祝遐龄何所似,水流不尽高山矗。算未应、归去抱琴书,云间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