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孔氏女至。明代。李东阳。南风吹送北河舟,有女东来慰白头。病里心情无那老,别来风景又经秋。鹊声报日书先到,雨脚干时泪始收。预想离程还在眼,难将一笑解千忧。
《闻孔氏女至》是明代李东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风吹送北河舟,
有女东来慰白头。
病里心情无那老,
别来风景又经秋。
鹊声报日书先到,
雨脚干时泪始收。
预想离程还在眼,
难将一笑解千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女子乘着南风的船从远方来到北河,前来慰问一位年迈的白发老人。老人身患疾病,但他的心情并未因衰老而低落,而来客带来的秋天景色更让他感到别样凄凉。在黎明时分,鹊鸟的鸣叫声先报晓,而雨停后,老人的泪水才逐渐止住。老人预感到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但他难以用一笑来解开内心的千般忧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南风、秋天景色和鸟鸣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老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离别之情。诗中的南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而秋天景色的描绘则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老人面对病痛和离别的压力,但他的心境却依然坚定,展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预感,他感觉到离别在即,但又无法轻松地抚平内心的忧愁。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构建了一种深邃而含蓄的情感,让读者在细腻的描绘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游仙词三十三首。宋代。王镃。灵液长流满地香,洞中多是散仙房。金炉煮就金精汁,欲献元君未敢尝。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宋代。苏轼。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贫妇谣。元代。杨维桢。西家妇,贫失身。东家妇,贫无亲。红颜一代难再得,皦皦南国称佳人。夫君求昏多礼度,三日昏成戍边去。龙蟠有髻不复梳,宝瑟无弦为谁御?朝来采桑南陌周,道旁过客黄金求。黄金可弃不可售,望夫自上西山头。夫君生死未知所,门有官家赋租苦。姑嫜继殁骨肉孤,夜夜青灯泣寒杼。西家妇作顷城姝,黄金步摇绣罗襦。东家妇贫徒自苦,明珠不传青州奴。为君贫操弹修行,不惜红颜在空谷。君不见人间宠辱多反复,阿娇老贮黄金屋!
草草庐。清代。吴雯炯。草草庐何处,扶疏竹树间。水声川上阁,雨色画中山。盛世惭无补,居停得此间。重赓诗老句,题壁漏痕斑。
咏席诗。南北朝。柳恽。照日汀洲际,摇风渌潭侧。虽无独茧轻,幸有青袍色。罗袖少轻尘,象床多丽饰。愿君兰夜饮,佳人时宴息。
咏荔二首 其一。明代。庞嵩。贝叶琼枝万颗丹,累垂当户压雕栏。炎天冰碗浆沉玉,相对浮瓜午共閒。
次桐庐。宋代。郑刚中。回舟逆水甚徐徐,尚距桐江百里馀。只有梦魂无阻碍,夜来先已到吾庐。
十二日同福昌令王赞善游龙潭。宋代。邵雍。一潭冷浸崖根黑,数峰高入云衢碧。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於侧。
端午内中帖子词 其三 太上皇后阁。唐代。王圭。仙艾垂门绿,灵丝绕户长。何人握彤筦,金殿纪多祥。
遣兴二首。宋代。赵蕃。秋清意自佳,况此山崦静。今晨风日暖,亦复起我病。丛深木樨多,激烈香成阵。何必檐卜林,方能明佛性。
城外见杏花。元代。吴师道。曲江二十年前会,回首芳菲似梦中。老去京华度寒食,闲来野水看东风。树头绛雪飞还白,花外青天映更红。闻说琳宫更佳绝,明朝携酒访城东。
游溧阳下山寺(一作灵泉精舍限韵)。唐代。许坚1。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奉和圣制喜雨。唐代。张九龄。艰我稼穑,载育载亭。随物应之,曷圣与灵。谓我何凭,惟德之馨。谁云天远,以诚必至。太清无云,羲和顿辔。于斯烝人,瞻彼非觊。阴冥倏忽,沛泽咸洎。何以致之。我后之感。无皋无隰,黍稷黯黯。无卉无木,敷芬黮黤.黄龙勿来,鸣鸟不思。人和年丰,皇心则怡。岂与周宣,云汉徒诗。
示李幻生。明代。释函是。与世推移寄此身,随流认得幻中人。不妨击楫同波浪,一曲芦江别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