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梅

访梅朗读

《访梅》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梅花为主题,通过冷月、碧云、瘦耸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月冷碧云笼野水,
棱棱瘦耸吟肩起。
一天寒气湿衣裳,
人在石桥香影里。

诗意和赏析:
《访梅》以冷月、碧云、瘦耸等描写手法,勾勒出了寒冷、清幽的冬日景象。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品质,梅花在严寒的冬季中依然怀抱希望和生机,为人们带来温暖和鼓励。

首句“月冷碧云笼野水”,通过描绘月色冷冽,碧云遮挡着野水的景象,表现出严寒的冬天。这种景象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种寂寞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棱棱瘦耸吟肩起”,通过形容梅花瘦削、挺立的形态,以及吟唱的肩膀隆起的动作,给人以梅花在严寒中顽强生长的形象。

第三句“一天寒气湿衣裳”,通过描写冷天的湿冷感,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气候。这种湿冷的感觉让人们更能体会到冬日的寒冷。

最后一句“人在石桥香影里”,通过以人物为视角,将人与梅花的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石桥是梅花的背景,梅花的香影在冬天中显得尤为珍贵,也表达出人们在严冬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梅花的芬芳和美好。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冰冷的冬日景象,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品质。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敬佩,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王镃朗读
()

猜你喜欢

戊午年中总妙龄,京闱秋榜忝同登。状头却被残形误,策手频教大老称。

提学情怀浓似酒,传家衣钵薄如冰。移风易俗空赍恨,不是无能是未能。

()

金奏以谐,飙游斯格。灵监章明,皇心励翼。肃奉雕俎,来升綵席。

享德有孚,凝禧无斁。

()
运动一阳初出。
照破太空微密。
万象总潜形。
炫然明。
()

汝兄旧学在羊城,深夜咿唔不彻声。一举成名非易得,诸生对卷好求精。

也知天爵来人爵,须信身耕让笔耕。北极洪澜深著眼,凭将脩举步南溟。

()
能为孝义复为文,惟有君家事渐新。
旌表已迎金殿敕,子孙常宴杏园春。
亲情广阔追随大,鼓笛喧胜嫁娶频。
更置书堂书万卷,不辞延待四方人。
()

絓席湘水上,始观祝融峰。何人奠炎服,植此金芙蓉。

下窥俯南极,仰攀接层穹。昂昂五峰尊,同立元气中。

()

郊外融和景,浓于城市中。
歌声留客醉,花意尽春红。
游人一何乐,归驭莫怱怱。

()

隔城山色翠娟娟。含黛贴红舷。柳气如尘,酒香如水,鬟影如烟。

不须春去才惆怅,春好也生怜。燕昵晴初,鸦招暝后,莺话愁边。

()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雇风云入指挥。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

秋声夜到秋香院。重帘试卷都开遍。只似旧时香。更添些子黄。
绮窗人共赋。犹忆分香句。别后几回秋。见花空复愁。

()

同乡相遇说瀛洲,海阔天高白雁秋。老我不禁霜雪苦,俸余应为买貂裘。

()

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荆树有花兄弟乐,

橘林无实子孙忙。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

()

湘流落日外,沙迥暮生烟。
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
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
暗里猿声断,愁深搅夜眠。
()

读遍南华夜更长,竹炉火暖酒如汤。一时诗思清人骨,窗外梅花浸月香。

()

一夜南风约晓晴,看山如在越中行。丹藏别室生虹气,啸入空岩作虎声。

倒涧枯松留古怪,悬崖飞瀑漱寒清。神仙若个能千岁,吾欲崆峒问广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