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酬胡编校赋竹屋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朗读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紫气曾临屋有光,
老僧相对说修藏。
貌瘦渐觉衣冠古,
交淡谁知道谊常。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僧居住的竹屋。诗中提到,竹屋曾经有紫气降临,充满光彩。老僧对面相坐,讲述修行的内心体悟。老僧面容瘦削,衣冠衰古,但他的修行境界却愈发深邃。他的修行态度淡泊,但真正懂得他的修行之友依然明白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词通过对老僧和竹屋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老僧虽然外表貌瘦,衣冠陈旧,但内心却拥有着超越时光的智慧和修行的精神。他的修行之友虽然没有他的境界,但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淡泊和谦逊。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风范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风貌和境界,通过反差的手法凸显了他们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中使用了紫气和光的意象,表达了修行者与道的连接,强调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智慧。同时,通过对老僧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修行者内在的美和超越物质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风范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修行之友的赞美和敬意。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理想状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

猜你喜欢

西山环绕古西平,番簇相连汉戍营。秣马征夫思野战,牧牛童子待春耕。

路经三峡风涛急,水满三川月色明。回首咸阳渺何许,岭猿啼处不胜情。

()
未明定观三千界,且看江西十八滩。
照出芙蓉城下月,金波影裹麦秋寒。
()

盈盈一水边。
夜夜空自怜。
不辞精卫苦。

()

杨柳阴阴宪府深,读书因见圣贤心。钟期去后今千载,谁复人间是赏音。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

秦淮水榭入新凉,两岸笙歌夜未央。翻笑鸣机劳巷绩,输侬当户理新妆。

()
朝漕百舟金,暮漕百舟粟。
一岁漕几舟,京师犹不足。
此河百馀年,此舟日往复。
自从有河来,宜积万千屋。
()
意一仙翁,自紫府中,出游戏身。
看脊梁铁铸,担当社稷,精神玉炼,照映乾坤。
谏省伏蒲,紫垣直笔,硬语曾惊天上人。
福身去,建红牙兼纛,南海之滨。
()
去家无十里,过岭即他乡。
避地身三到,伤时泪数行。
高檐齐古树,新屋背斜阳。
我欲相邻住,青山志未偿。
()

圣皇车驾出九重,狩猎屡驻钟山东。龙旗黄幄照晴空,羽林猛士气如虹。

经丘越壑上巃嵷,是时霜清十月中。木叶脱落鸣天风,黄金羁络玉花骢。

()

春禊何如秋禊佳,高情远致自吾侪。会无常数馀閒日,坐有清流宜水涯。

旧谱翻成添韵事,新题吟去散诗牌。祓除此际知尤快,风淡无尘月不霾。

()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

试移顽石补颓厓,四角宽平惬素怀。真境且拚供潦倒,俗缘何苦费安排。

竹须略洗通幽径,草不全除护浅阶。问道丹邱更何有,个中风月已无涯。

()
古柳参天鸣啄木,青芜覆地下鸣鸠。
白头懒作留春计,睡起移时独倚楼。
()

侵寻老易至,荏苒岁如驰。万事如云变,浮名空尔为。

()

〔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
坎坎击鼓。
鱼山之下。

()
把酒欲歌骊。
浓醉何辞。
玉京烟柳欲黄时。
明日景阳门外路,相背春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