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酬胡编校赋竹屋。宋代。刘黻。紫气曾临屋有光,老僧相对说修藏。貌癯渐觉衣冠古,交淡谁知道谊常。文类锦机君独艳,才如袜线我无长。近来司得安心法,菜饭蒲团一炷香。
《次酬胡编校赋竹屋》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紫气曾临屋有光,
老僧相对说修藏。
貌瘦渐觉衣冠古,
交淡谁知道谊常。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僧居住的竹屋。诗中提到,竹屋曾经有紫气降临,充满光彩。老僧对面相坐,讲述修行的内心体悟。老僧面容瘦削,衣冠衰古,但他的修行境界却愈发深邃。他的修行态度淡泊,但真正懂得他的修行之友依然明白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词通过对老僧和竹屋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老僧虽然外表貌瘦,衣冠陈旧,但内心却拥有着超越时光的智慧和修行的精神。他的修行之友虽然没有他的境界,但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淡泊和谦逊。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风范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风貌和境界,通过反差的手法凸显了他们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中使用了紫气和光的意象,表达了修行者与道的连接,强调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智慧。同时,通过对老僧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修行者内在的美和超越物质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风范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修行之友的赞美和敬意。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理想状态。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西宁感怀。明代。鲁能。西山环绕古西平,番簇相连汉戍营。秣马征夫思野战,牧牛童子待春耕。路经三峡风涛急,水满三川月色明。回首咸阳渺何许,岭猿啼处不胜情。
送了禅人。魏晋。释慧远。未明定观三千界,且看江西十八滩。照出芙蓉城下月,金波影裹麦秋寒。
望织女诗。南北朝。范云。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三。明代。薛瑄。杨柳阴阴宪府深,读书因见圣贤心。钟期去后今千载,谁复人间是赏音。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梅圣俞诗集序。宋代。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金陵绝句 其三。清代。徐梓。秦淮水榭入新凉,两岸笙歌夜未央。翻笑鸣机劳巷绩,输侬当户理新妆。
汴河曲。宋代。郑獬。朝漕百舟金,暮漕百舟粟。一岁漕几舟,京师犹不足。此河百馀年,此舟日往复。自从有河来,宜积万千屋。如何尚虚乏,仅若填空谷。岁或数未登,飞传日逼促。嗷嗷众兵食,已忧不相属。东南虽奠安,亦宜少储蓄。奈何尽取之,曾不留斗斛。秦汉都关中,厥田号衍沃。二渠如肥膏,凶年亦生谷。公私富囷仓,何必收珠玉。因以转实边,边兵皆饱腹。不闻漕汴渠,尾尾舟衔轴。关中地故存,存渠失淘斸。或能寻旧源,鸠工凿其陆。少缓东南民,俾之具饘粥。兹岂少利哉,可为天下福。
沁园春。唐代。无名氏。意一仙翁,自紫府中,出游戏身。看脊梁铁铸,担当社稷,精神玉炼,照映乾坤。谏省伏蒲,紫垣直笔,硬语曾惊天上人。福身去,建红牙兼纛,南海之滨。天公偏福吾闽。遣夜锦开藩为帅臣。记前回散了,几多饭碗,如今积了,千万禾囷。心与天通,阴功无量,直待时来秉化钧。年年宴,在人正次日,寿庆千春。
七月望日避地省坑存思庵留题时章林出白石可。宋代。舒岳祥。去家无十里,过岭即他乡。避地身三到,伤时泪数行。高檐齐古树,新屋背斜阳。我欲相邻住,青山志未偿。
甘露诗。明代。杨荣。圣皇车驾出九重,狩猎屡驻钟山东。龙旗黄幄照晴空,羽林猛士气如虹。经丘越壑上巃嵷,是时霜清十月中。木叶脱落鸣天风,黄金羁络玉花骢。万骑杂遝纷纭从,锦袍羽箭控雕弓。戈甲照日晴光融,豪鹰健鹘筋骨雄。劲翮直上摩苍穹,斮豜殪兕射麋熊。妖狐狡兔无遗踪,鴐鹅鹙鸧势蹙穷。堕羽洒血相横纵,欢呼得隽意气浓。乃知圣主致治隆,不以既治忘武功。因时顺动习兵戎,为苗驱害慰三农。四郊自此乐年丰,上天降祥福圣躬。瀼瀼甘露凝柏松,饴甘肪白醴酪醲。珠玑骈联缀芳丛,粲粲不受杲日烘。灵氛煜煜气冲融,呈祥现瑞何所钟。衮衣垂拱蓬莱宫,梯航玉帛俱来同。小臣叨禄愧才庸,但愿万岁歌时雍。
和秋禊六首 其一。明代。范景文。春禊何如秋禊佳,高情远致自吾侪。会无常数馀閒日,坐有清流宜水涯。旧谱翻成添韵事,新题吟去散诗牌。祓除此际知尤快,风淡无尘月不霾。
七里濑。南北朝。谢灵运。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甃厓。明代。谢迁。试移顽石补颓厓,四角宽平惬素怀。真境且拚供潦倒,俗缘何苦费安排。竹须略洗通幽径,草不全除护浅阶。问道丹邱更何有,个中风月已无涯。
晚春初夏八首。宋代。张耒。古柳参天鸣啄木,青芜覆地下鸣鸠。白头懒作留春计,睡起移时独倚楼。
迎神。唐代。王维。〔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坎坎击鼓。鱼山之下。吹洞箫。望极浦。女巫进。纷屡舞。陈瑶席。湛清酤。风凄凄兮(一作又)夜雨。不知(一本无此二字)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一作我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