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

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朗读

《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乡的山峦已经看不见了,我带着一家老小回乡却路途阻滞。
我们无端端被轻视和排斥,像是戴着细腻的冠冕却羡慕出征的勇士。
我忍受着贫穷,不愿背弃先人的事业;我扛着沉重的石头,却不知谁是客人谁是敌人。
宁愿饿死寒冷也不愿背离故乡,怕被南方人嘲笑成北方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外面历经艰难困苦的遭遇。诗中通过描绘家山不见、路途阻滞、受轻视和排斥等情景,展现了作者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境遇。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和传统价值的执着坚守,不愿背离先人的事业,宁愿忍受困苦也不愿屈服。诗中还流露出对南方人的偏见和对自身身份的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困境,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和时代的不公和排斥。通过描写作者的家山不见和归乡之路的难行,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辗转的心境。作者用"丁字无端轻介胃"和"蝉冠却羡出兜鍪"这两句,表达了自己无端受到的轻视和排斥,同时对那些奋勇出征的人羡慕不已。诗中的"箕裘忍坠先人业,甔石谁客子谋"表达了作者不愿背离先人的事业,愿意承担沉重的责任和困境。最后两句"不惜饥寒同一死,南来恐来作北人羞"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对身份的坚守,宁愿饱受饥寒也不愿背离故乡。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传统价值的眷恋和坚守,体现了宋代时期士人对于家国情怀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

猜你喜欢

叶叶流云堕鬓生,天低大野暮江平。花袍白马少年意,古屋荒冈秋日晴。

下岭寒深依酒力,万杉风急失溪声。烟鬟回首成追忆,独有岩花空自莹。

()

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

探雏网黄口,旦暮有馀食。宁知下鞲时,翅重飞不得。

()

东西车马走秦川,扰扰飞尘混晓烟。
我亦中间游宦者,尚惭无语赋归田。

()

古人制器固不苟,虞陶殷梓以之久。有利之物寇必集,函以生人矢死人。

火金既炽万物夭,鱼恶其网兽恶罠。夸父之足岂不趫,蛟吊于河山泣木。

()

举世汨声利,君若了不关。孰知天性真,乃在樵斧间。

秋晴微雨歇,黄叶漫空山。长歌入幽谷,无营心自閒。

()
动地东风起。
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
惊岁月、飙驰云驶。
()

小憩

()

狼㬻遗种等高车,万族相从到尾闾。魑魅入林逢不若,虾蟆吞月鉴方诸。

昔闻靺鞨歌西乐,今见祛庐制左书。始受一廛濠镜地,有明师早漏多鱼。

()

发源由太古,东逝几朝昏。
欲识无穷意,当看石上痕。

()

朝登北山头,千里入平望。本欲寄吾怀,胡为返惆怅。

晴云随白日,西去没青嶂。素丝行满头,吾年安可壮。

()

柏山小小丛林,安居九十日。五日不升堂,隔日不入室。

与么承当去,已是拗曲作直。吹糠著米,无赃考贼。

()

见说韩门素识兵,故知西北势先倾。未应有子如豚犬,何在夫人自筑城。

()

何事虚乘八月槎,归来惟对旧烟霞。箕裘自笑儿孙拙,林壑空羸岁月赊。

闭户著书金享帚,避人高枕笔生花。贤愚不问从彭泽,天运吾生岂有涯。

()

水阔风恬晓露浓,半空云气尽成龙。万方无事君王圣,河伯阳侯次第从。

()

青山来朔漠,绿树杂西皋。残醉驱炎色,新城倚暮涛。

卧便松影密,兴对野人豪。宁复悲歧路,萧疏感二毛?

()

偃蹇我如蛙伏井,飘零君似鹊寻枝。回头十二年前事,一笑那能似彼时。

()
内史兰亭晚卜邻,永和风月凛如新。
功名不入闲人梦,诗酒犹关老子身。
檐浅时时闻霣箨,池清一一见潜鳞。
正令未逐飞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

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

残叶暗飘金井。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

()

紫庭有朱凤,羽翮何翩翩。朝游华山云,暮宿苍梧烟。

一朝失其凰,嗟哉相弃捐。彷徨四海求,何当待采旋。

()
山沍雪云低,荒芜略有蹊。
逢人多说虎,隔坞忽闻鸡。
寒剖蜂房户,晴分麦町畦。
迩来神亦健,薄饭厌羹藜。
()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

冲寒去唤隔江䒀,眠食他州胜旧无。射圃将军陪缓带,经斋弟子对肥壶。

灵丹或许陶公乞,丽句还从谢客摹。雁荡龙湫疲应接,梦魂何暇到南湖。

()
笊篱木杓,钱贯井索。
受用见成,家风廓落。
生涯放得信缘看,佛法更於何处著。
不用安排只麽从,自然心地常安乐。
()

涉颍倦纡回,浮淮欣迥直。遥村含水气,远浦澄天色。

灵涛稍欲近,仙岩行可识。玄览属睿辞,风云有馀力。

()

九霄飞下白云章,宠假琳宫许退藏。梦得固难之播水,汲生安敢薄淮阳。

宁随鸡鹜同争食,自喜芝兰保独芳。苕霅西山犹好在,扁舟从此钓沧浪。

()
云归雨亦止,鸦起窗既白。
秋宵未为永,不寐如岁隔。
平明亟不榻,亦未暇冠帻,检校案上书,狼藉鼠啮迹。
食箪与果笾,攘取初不责,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册。
()
两只胡床小憩些,一枝筇杖拄倾斜。
烟云惨淡天将雪,风日荒寒梅未花。
人去客来酤酒市,鸡鸣犬吠野人家。
清游不用忙归去,强管行程是暮鸦。
()

珠宫逢暑夜,独坐思无涯。旅服方裁葛,归期已及瓜。

香销云影散,钟静斗杓斜。搔首不能寐,虚庭待月华。

()
只道秋萧索,木犀能再开。
惊看倚修竹,便恐满苍苔。
花瘦非畴昔,香深有自来。
微吟真浪尔,细折为谁哉。
()
渐渐东风暖。
杏梢梅萼红深浅。
正好花前携素手,却云飞雨散。
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
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
()
春寒怪底一分加。
元是东君雪作花。
已后残梅矜夜魄,强随飞絮舞朝霞。
霜葩荐斚何人共,碧实堆盘尽客夸。
()

料应白发有来时,三十登头似未宜。
愁已生根从汝摘,老先呈态要人知。
莫劳晓日梳千下,终见秋霜起一丝。

()

霜满枫林叶正稀,江乡摇落雁南飞。天边日射红云岛,树里鸡鸣白板扉。

邺架藏书心未老,侯门弹铗愿多违。还期倒屣昆仑上,卧看沧溟旧钓矶。

()

雪云厌天寻丈低,将军观兵出打围。弯弓数肋射走鹿,刀槊不减并州儿。

盘空健鹘眦欲裂,落日洗空狐兔穴。将军白马锦貂褕,奏凯归来清夜月。

()

读书非贵嗜,吾子喜欲迷。十年费膏火,群嘲笑书痴。

磊落载五车,望海无津涯。双瞳如秋月,一出照耀之。

()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

石榴有子兆开先,况复来从雨露边。一座惊看无似者,诸公持赠不徒然。

家如王祐多阴德,齿及商瞿未暮年。见说近来兰入梦,试看明月掌珠圆。

()

华鸾编玉,文螭液金。颂德摛英,扬徽嗣音。紫幄天开,翠华日临。

岁岁年年,如周太任。

()

水国生秋草,离居再及瓜。山川临洞穴,风日望长沙。

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日昏闻怪鸟,地热见修蛇。

()
避地归来四阅春,春来草木尽青青。
桃花暖逐桃花水,竹叶光临竹叶瓶。
闭户自求安乐法,活人时说卫生经。
移床却就溪边坐,照我新生白发星。
()

风雨不出门,人事颇周浃。高斋诵金文,虚昼了白业。

登楼聊四望,新翠满林叶。江南春欲暮,日月如转睫。

()

晨暾乍出上榑桑,散作奇文五色章。旸谷影高争焕烂,赤城标建远微茫。

曾为烧佛禅师号,复作修仙道士粮。若使有缘逢子晋,便求咽嗽上升方。

()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

()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

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
以南权正,无心应物。
威德标宗,不可轻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