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閒亭。宋代。叶茵。苔深雨径寒,花落径斓斑。此处无名利,谁有肯往还。性慵棋局废,坐久茗瓯閒。禅观非难事,休官学住山。
《爱閒亭》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苔深雨径寒,
花落径斑斑。
此处无名利,
谁有肯往还。
性慵棋局废,
坐久茗瓯閒。
禅观非难事,
休官学住山。
诗意:
《爱閒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绘了一个苔深、雨径寒冷的景象,花朵正在凋零,但这个地方却没有名利之争,没有人愿意来往。诗人自称性情懒散,对下棋已经失去了兴趣,久坐品茗于茶杯之间,安逸自得。他认为修行禅观并不是一件难事,建议辞去官职,学习住在山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的苔深、雨径寒冷以及花朵凋零的描绘,突出了一个荒凉、寂静的场景。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个地方没有名利之争,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由的地方。诗人以自嘲的态度描述自己的性情懒散,不再对下棋感兴趣,而是沉浸在品茗的乐趣中,享受着茶香的闲适。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即放弃官职,学习住在山中修行禅观,表达了对宁静、超脱尘世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繁华的超脱态度。它寄托了人们追求内心宁静、远离浮躁的向往,呼唤人们在喧嚣与繁忙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愿,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以洞庭橘寄杨秘监。宋代。张镃。橘色浑如柿色黄,诚斋有句合为尝。岂为都市颇难是,要是洞庭亲寄将。雨露山中今有味,星辰天上旧无香。遥知老监开奁处,为釂椒花雨一觞。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时为校书郎)。唐代。于瑰。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显敞含清暑,岚光入素秋。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政成多暇日,诗思动先秋。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昔曾窥粉绘,今愿许陪游。
留别白门诸公。明代。释函可。不因行乐亦蹉跎,几度柴门石易过。岂有文章逢运使,屡将香饭乞维摩。三山花落催行棹,五岭云飞返旧柯。莫叹江流千万里,莺啼无限夕阳多。
六世祖师画像赞 五祖。宋代。释德洪。观前后身,两镜一面。左右对之,三者顿现。今非昔是,增金以黄。昔非今是,谤沉无香。已绝死生,岂缠老少。全机现前,常明而妙。夜江佐舟,吾今渡汝。句中之眼,如水有乳。
不寐。宋代。方岳。不寐何为者,閒人最号忙。酿方传得法,诗未足成章。药草霜多损,寒蔬雨半荒。幸无天下责,夔禼在岩廊。
西菩寺三题 其三。宋代。释居简。蚤觉元龙不足豪,泠然步武老嫌高。刺天娄见群蜚下,欲驷晴霓看抃鳌。
无照林亭。元代。善住。累土崇丘作小亭,手栽花木满林坰。郡中高树已全绿,屋外远山才半青。过眼荣枯荒圃草,到头聚散野池萍。馀生但愿身长健,杖策时来对翠屏。
送魏滁洲。宋代。王洋。惠政从来到处宽,民心欢喜吏心寒。醉翁亭畔霜初肃,酿酒泉边菊未乾。紫绶绣衣催传送,黄童白叟挽车看。今君已是滁阳守,父老犹称魏长官。
枕簟入林僻花瓜留客迟十韵。宋代。叶茵。人人苦炎歊,於我觉太甚。北户其清凉,万事付一枕。
点绛唇·花信来时。宋代。晏几道。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