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主簿泰兴解官归四明

送郑主簿泰兴解官归四明朗读

《送郑主簿泰兴解官归四明》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师友於今说郑乡,
亲庭分付旧行藏。
但知职分宜栖棘,
尽把声名属憩棠。
一字未曾缘荐墨,
扁舟才可着诗囊。
问津渔浦多西笑,
独为莱衣味更长。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傅良送别郑主簿泰兴解官归四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祝福之情。诗人认为郑主簿在今天的社会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他的职责使他不得不面对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诗人并未直接描写郑主簿的功绩和才华,而是将焦点放在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上。诗人认为郑主簿不仅在职务上表现出色,而且在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上也无可挑剔。他以谦虚、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反对声音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微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主簿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官员应有的品质和风范。诗人认为郑主簿能够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因职务的荣誉而骄傲自满,也不因困难而气馁退缩。他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看作是居住在荆棘之中,而他却能够在其中安居乐业,不忘初心。诗人用"声名"和"憩棠"来形容郑主簿的成就和名声,意味着他的成就是建立在安宁和稳定的环境中,而他的心态和修养使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词中的"扁舟"和"诗囊"象征着郑主簿的文学才华。"扁舟"表示他的文学之舟,而"诗囊"则暗指他的才华之藏。诗人认为,只有在他安居乐业、安心从事自己的职责之后,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这种将职责和才华结合起来的态度,使得郑主簿的声名更加持久。

整首诗词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郑主簿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真诚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郑主簿的赞美,间接地传达了自己对真诚友谊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纯朴风格和为人处世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珮,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只合逍遥坐道场。
()

开畦还汲井,勤苦待蔬成。不及池头草,无情日夜生。

()

苏门长啸不可亲,鹿门采药更绝尘。老死故山虽自许,掩书未免愧斯人。

()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

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

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

()

由来燕赵士,意气负平生。买妓千金醉,平戎一剑行。

君王曾锡宠,宾客尽知名。今日狭邪道,相逢重结盟。

()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
巴东有杜鹃,杜鹃啼春花正妍。
巴西有杜鹃,杜鹃啼血花可怜。
巴东巴西久为客,目断江南归未得,月明满地山花白。
()

樱桃花欲落,风雨暮凄迷。
忽忆郊园日,竹林通涧西。
弱蔓滋野援,兰叶长芳畦。

()

秋夜园林风露凉,蟲声无数出颓墙。
前朝旧事过如梦,一抵清秋一夜长。

()

一官去作南安守,六载归来东海翁。塑像建祠民俗厚,登科致仕圣恩浓。

故园禾黍无新业,诸子诗书有祖风。独对孟光林下醉,交游何处更相逢。

()

皇帝即位之二年,大将军帅师取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
平。
越明年冬,上将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念开国诸臣劳烈,

()

亿舜日。万尧年。咏湛露。歌采莲。愿杂百和气。宛转金炉前。

()

溪涧冰来懒灌园,残编读罢闭柴门。文章盖世曾推仰,却喜南人得殿元。

()

清风生瓮盎,吾亦爱吾贫。看竹云连屐,钩帘雨映人。

梅花偶到座,砚水动浮春。意外浑无物,青山共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