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

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朗读

《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是宋代文人陈傅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风、水际、山巅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管领春风别有天,
不论水际与山巅。
祝融玉立湖湘冻,
独付寒梢笑粲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风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感叹。诗中的"管领春风别有天"表达了春风的独特魅力,好像有一种特殊的天空只为春风所拥有。作者并不在意水际和山巅的位置高低,因为春风可以轻易地到达任何地方,无论是水边还是山巅。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湖湘地区,用"祝融玉立"的形象描绘了湖湘的美景。祝融是古代神话中的火神,"玉立"形容了祝融高大挺拔的形象,突出了湖湘地区的壮丽景色。"湖湘冻"表明湖湘地区已经进入寒冷的季节,但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寒梢仍然"笑粲然",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乐观。

整首诗以春风、自然景物和生命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景抒发了对生命坚韧和乐观的理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奇妙和坚韧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西署逢君共握兰,奉恩犹是理为官。三涂雪傍城头过,二室云从阁上看。

河月开尊吟夜色,洛花移槛护春寒。省中人忆周南客,柱后冠新更一弹。

()

温饱无心梦亦安,壮怀牢落放教宽。江山笑我垂垂老,风雨撩春故故寒。

宦思若何宜解组,世情如此且加餐。东郊按辔看农事,多少穷檐望驻鞍。

()

古人为学躬耕作,不羞贫贱羞无学。所以学士类贤良,纵居富贵亦清约。

今人为学贪富贵,但事诗书百业废。衣冠端坐自称贤,那识贤人真趣味。

()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

盈尺知丰稔,开窗对酒壶。飘当大野匝,洒到急流无。

密际西风尽,凝间朔气扶。干摧鸟栖枿,冷射夜残垆。

()
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骑马入真阳。
山川莫道非吾土,一见衣冠是故乡。
()
蟾彩霜花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熏。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

莫把韶华细算。九十今犹未半。春纵不嫌多。奈愁何。

只是日长无绪。添上水沈几炷。窗外影移花。夕阳斜。

()

试持玄渚钓,暂罢池阳猎。翠羽饰长纶,蕖花装小艓。

钩利断莼丝,帆举牵菱叶。聊载前鱼童,还看后舟妾。

()
人物竞纷华,骊驹逐钿车。
此时松与柏,不及道傍花。
()

殷勤敬礼辟支牙,缘在西庵居士家。午夜飞光惊晓月,六时腾焰灿朝霞。

一番顶带因初结,七转生天果不差。庸士执方犹未信,防风安得骨专车。

()

碧池流水绿潺潺,高下楼台紫翠间。阮籍才华胜南族,谢安清致满东山。

标名花坞莺争道,集句桃符鹿守关。洒扫园丁今白发,秋翁化鹤几时还。

()

劝一杯。复一杯。短锸相随死便埋。英雄安在哉。
眉不开。怀不开。幸有江边旧钓台。拂衣归去来。

()
一寸柔肠万叠萦,那堪更值此春情。
黄鹂知我无情绪,飞过花梢禁不声。
()

方洲秋日景荒凉,古木幽篁遍草堂。写入溪藤送君去,情随疏影共斜阳。

()

自从天隐自然庭,愈觉嚣尘喷鼻腥。可要洞研齐物论,更须深味洗心经。

独醒终了醒如醉,独醉那辞醉不醒。列百圣贤真趣在,古人糟粕是螟蛉。

()

松栝阴阴禁篽连,楼居高筑伫神仙。入门解识金银气,披荔还开日月天。

白发飘零犹昨日,丹砂成就是何年。弱流自隔人间世,重到华胥亦可怜。

()

布衣笔致似耶非,兴到神来便中机。大巧信能如大拙,不嫌拖带水云飞。

()

秦中幽胜地,乃在终南山。盘石负磊磊,清泉散潺潺。

侃侃古君子,亹亹泉石间。图史纷座隅,衡门昼长关。

()

吕梁之水青石矶,中天寒月何霏微。梅花寂寞有谁赋,芳草飘零胡不归。

江海故人忽入梦,英雄白首空沾衣。明朝怀袖有尺素,安得双鸿云际飞。

()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

无端玉叶连天起,不放金波到晓流。暗惜蚌胎沈海面,仰思鹏翼破风头。

()

南国有佳树,结阴君子堂。
秋风凋碧叶,素实登新尝。
顷怀朋游重,千里走绛囊。

()

年来得奇疾,仿佛似书淫。
二史番休读,三诗梦觉吟。
少时轻寸晷,老去惜分阴。

()
欲劝东君尽一杯,临岐无语独迟回。
晚风自有留连意,递得莺声过柳来。
()

泰岱崩颓日,乾坤混阖年。共惊梁木坏,谁拥劫灰然。

北极悲遗老,东吴泣大贤。八荒情惨怛,九域涕沦涟。

()
黄帘绿幕窗垂雾。
表立如承露。
夕郎偷看御街灯。
归奔河边残点、乱如星时余在炉亭六日礼数内,同舍诱余窃出观灯,亟归。
()

君恩赐我老菟裘,旋筑池亭野趣幽。地势曲连青嶂绕,波光环匝翠烟浮。

兴来樽酒随时办,客散琴书尽日留。为问标题意何在,一生心足是归休。

()

斋阁行将近,迂回又隔蹊。八窗中远水,万柳外长堤。

凿曲添鱼舍,芟枝减鹤栖。无人残暴汝,宜近亦宜低。

()

岸帻坐微凉,荷池雨新足。永夜寂无人,流萤度深竹。

()

种鱼亦有池,艺蔬亦有圃。胡为轻弃之?遽忍去乡故。

人情薄如云,时政猛于虎。可怜伏腊供,粗足了官府。

()
夺却衲僧拄杖,当下便无伎俩。
喝下铁眼忽开,直据千峰顶上。
()
连夕雨盈畴。
先为农家做麦秋。
更放年头晴甲子,知不。
应是天公及尔游。
()
满壁故人何在,倚阑心事谁同。
蚤径游丝罥日,乱山瘦马行空。
()
渡江桃叶郎莫歌,巴西竹枝愁更多。
黄尘百丈水花黑,把酒劝郎无渡河。
()
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
退之著论差伤早,不待阳城伏阙时。
()
东风晴色挂阑干,眉叶初晴畏晓寒。
江上别筵终日有,绿条春在长应难。
()

屈身必受制,屈志必违仁。

受制已则辱,违仁首则屯。

()

虚窗晴影竹筛金,清坐閒翁对榻吟。天外霞随孤鹜远,地中雷动一阳临。

披云高步仙坛迥,竟日冥搜古洞深。胜事与公方自得,却嗔俗驾蓦来寻。

()

对面意不尽,长风吹别襟。江湖浮树杪,鹳鹤下秋阴。

群盗还多难,诸方虑已深。治平望公等,尧舜格君心。

()

清於明鉴绿於蓝,水色山容总一般。
游子正怀羁旅恨,聊将目力解眉攒。

()
洞达开堂奥,荒唐说刹尘。
儒醇明告子,释黠热瞒人。
()

蔼蔼才名世,駸駸日转禺。
一时同接淅,平昔共栖梧。
揽辔真壮士,拥旄良丈夫。

()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
天人道洽真游降,禅祀功高帝业昌。
迎气东郊风乍暖,受釐中禁日初长。
()
削出青山根,峭立碧玉圭。
不作湘竹老,不染帝子啼。
不为盘中蔬,岂与烟茁荠。
()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

残阳半挂碧峰头,野水萦洄萧寺流。竹绕颓垣荒径僻,苔封片石古文留。

榴花艳艳开茆屋,杨柳阴阴隐佛楼。弄月归来扳绝磴,苍苍岚翠拂衣浮。

()

玉树娟娟雪初霁,琅玕石上苔花碎。何处飞来双鹡鸰,相顾和鸣有深意。

闻说姚生好弟兄,不学田家分紫荆。埙篪声里蔼和气,终日披图看鹡鸰。

()
弟妹今安在,飘零各贱贫。
诗成难寄远,目断更伤神。
风俗殊方异,交情白首新。
辛勤营一饱,媿此百年身。
()

偶然乘兴一登楼。江色俯晴流。试看千山枫老,无奈又残秋。

云影碧,晚峰浮。雁声悠。栏杆倚遍,地上天边,何处消愁。

()
栝隐又深千嶂月,笋将犹欠一枝筇。
道人欲识岩栖处,因鹤东来问漫翁。
()

弱岁赏花在西蜀,海棠香国竞相誇。何时再作成都客,惆怅江天叠暮霞。

()

大江东去月分明,乌鹊南飞露气清。
如此婵娟人不爱,倚楼独立过三更。

()

乾为天兮为圆,有时兮不然。醒复醒兮日月皆为之右转,醉复醉兮天勿为之左旋。

骛遐观兮北睨,敛孤照兮南䀽。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兮,夫何波浪之瀰漫。

()

集仰小亭间,幽人独往还。风微花气足,树密鸟声闲。

鱼跃有源水,云登无尽山。骋怀神自远,万汇各开颜。

()
杌尔何年客此洲,飘流谁弃止谁收。
无心使口肝使目,有干作身根作头。
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
纷纷翦纸真虚负,立槁安知富可求。
()
直以傭为业,何妨睡作魔。
吟诗终日少,饮酒一生多。
坐久头鸣籁,行迟脚有鹅。
林居三十载,一室小维摩。
()

水清滩自急,荡桨直须人。劝卿休恨水,多为不知津。

()

广寒玉兔落阴精,秀结秋风一种青。却笑风霜憔悴死,虚劳捣药济长生。

()

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喣媮命僮仆,可以树桑麻。

清旦理犁锄,日入未还家。

()

楼船徐度鼓逄逄,忆别追游俯碧窗。几日壶觞并残岁,连宵风雨卧空江。

云边暗数青山九,竹里谁怜白鹤双。明日城东访曹植,锦袍嬴得醉春釭。

()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
雨里观山夐不同,何须九叠看屏风。
紫觚坛上排苍璧,青步障边铺翠茸。
谷锦未回晴日照,衣绡聊借淡烟笼。
只今万木添红缬,更倩青霜染晓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