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端叔和九日诗至用韵奉谢恤邻之义且申前请。宋代。陈傅良。壮不如人老更迟,可怜赤□□宗余。乡微肤使贤方伯,谁激西江活鲋鱼。
《丁端叔和九日诗至用韵奉谢恤邻之义且申前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傅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不如人老更迟,
可怜赤□□宗余。
乡微肤使贤方伯,
谁激西江活鲋鱼。
诗意:
这位年长的丁端叔,比起壮年时更显得老迈,但他却比较稳重。他可怜地存在着孤苦无依的境况。尽管他来自一个偏远的乡村,却为国家发挥了重要的职务,像方伯一样治理着乡里的事务。他的贡献有如激荡西江的活跃鲋鱼。
赏析:
这首诗以丁端叔为主题,通过描写他的年纪和境况,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中的"壮不如人老更迟"一句,意味着丁端叔虽然年纪已经老迈,但他的精神和才智却比年轻人更加成熟和稳重。"可怜赤□□宗余"一句,描绘了丁端叔孤苦无依的境况,暗示了他经历了一番艰辛。接下来的两句"乡微肤使贤方伯,谁激西江活鲋鱼",表达了丁端叔在乡村中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像激荡西江的鲋鱼一样,为乡里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丁端叔的描写,展示了他在乡村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作者通过对丁端叔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智慧和能力的崇敬。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对丁端叔的敬意,以及对他对乡村做出的贡献的赞赏。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寄题九仙俞君竹屋。元代。方回。竹绕屋之外,屋中人定贤。戛风疑有客,搅雨不妨禅。勿起青奴想,毋垂玉版涎。新梢添秀色,长日照吟编。
和王沣州喜雨。宋代。吴芾。田父苦亢旱,伤心涕泗沱。使君悯斯民,雩禜亦何多。古庙舞群巫,袂属肩相摩。密云自西郊,奈汝旱魃何。天官感精诚,霹雳加谴诃。遂协毕星好,一洗吾民痾。顿觉田亩间,欢然声气和。人生一饱足,宁复忧其他。要当及丰年,对酒仍高歌。只愁偃鼠腹,未醉颜已酡。
喜凉。唐代。韩偓。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四山毒瘴乾坤浊,一簟凉风世界清。楚调忽惊凄玉柱,汉宫应已湿金茎。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稳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马夜翻营。东南亦是中华分,蒸郁相凌太不平。
浣溪沙(儿辈欲九日词而尚远,用“满城风雨近得阳”填成浣溪沙)。宋代。李处全。宋玉应当久断肠。满城风雨近重阳。年年戏马忆吾乡。催促东篱金蕊放,佳人更绣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飞觞。
和韩倅沧浪亭韵。宋代。袁说友。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十年夜隔青藜杖,一日身游碧玉壶。莫道欲归归未得,买山作计定何如。
小年二首 其二。明代。林光。旅馆身如赘,春催未尽年。童颜欺白发,老眼看青天。徇俗焚巫马,乘风笑纸鸢。岁穷穷未送,泪落湿薪烟。
晓巡北圃七绝。宋代。白玉蟾。游人脚踏杏花泥,花片吹风点绮衣。为复残春催杜宇,是他杜宇唤春归。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唐代。苏颋。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南华十咏 其三。明代。王渐逵。中天英粹异寰荒,万古山川瑞气藏。天竺不知何世界,宝林犹自说西方。
秋晚野步。唐代。贯休。藤屦兼闽竹,吟行一水傍。树凉蝉不少,溪断路多荒。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苍茫。
宝佑丙辰余奉漕檄经从得识九锁山面目咸淳乙。宋代。王洧。九锁山寒玉作围,红尘世事可曾知。峰回似觉前无路,身到因思旧有诗。云掩岩扉龙蛰冷,月明华表鹤归迟。梅花笑我真迂阔,踏雪重游腊尽时。
洞庭秋老翠陂陀,景物恢奇望里过。石柱天风回鹳鹤,海门波浪见鼋鼍。
帆樯万里怜渔父,鼓角中流和棹歌。独倚蓬窗浑不醉,浮云西北意如何。
同顾九和侍讲郑继之户部顾与成正郎殷近夫县令泛太湖作军中乐酒酣赋诗。明代。孙一元。洞庭秋老翠陂陀,景物恢奇望里过。石柱天风回鹳鹤,海门波浪见鼋鼍。帆樯万里怜渔父,鼓角中流和棹歌。独倚蓬窗浑不醉,浮云西北意如何。
高士咏。混元皇帝。唐代。吴筠。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应物方佐命,栖真亦归居。贻篇训终古,驾景还太虚。孔父叹犹龙,谁能知所如。
苦寒行。宋代。田锡。昨日北风高,霏霏满天雪。千里六出花,六日飞不歇。深山深一丈,树木冻欲折。平地盈数尺,布肆不成列。覆物生辉光,照人清皎洁。紫塞群玉峰,沧溟白银阙。篁竹为琅玕,松风蒒玉屑。官吏来参贺,物情亦感悦。瘴疠已消除,丰穰及时节。长吏因疾恚,请假来一月。病眼为寒昏,风头因冷发。汤药厌服饵,酒肉愁罢辍。夹幕映重帘,炉茵与衾褐。禄粟不忧饥,帑俸无乏绝。江海主恩深,素餐心激切。儿童温且饱,当风泝凛冽。朝索暖寒酒,暮须汤饼设。不知有饥寒,灯火夜暖热。越人轻活计,舂税供膏血。及至风雪时,日给多空竭。樵苏与网捕,负薪冰路滑。口噤无言语,股{左木右栗}衣疏葛。藜藿不充饥,冻饿多不活。惭惶褚夸恩,彷徨空殒越。因作苦寒行,聊与儿童说。
陪谒徐王庙。明代。杨士奇。闵子乡中询父老,徐王庙下驻旂旄。庙前山势如鸾凤,万古涂山相对高。
三和。宋代。刘克庄。曾课山间种艺诗,自犹不记更谁知。岂无鼠盗食新笋,曾有凤来栖老枝。未敢名为真福地,便应唤做小仇池。篮舆只合村夫举,儿子门生负笈随。
寿宁宣老赞。宋代。李之仪。石霜山中二虎,后世儿孙无数。堂堂大为古佛,一身普照寰宇。别出寿宁一枝,又作慈云法雨。他时侍立坐边,往往呵佛骂祖。
述怀。五代。梁意娘。踪迹浮萍落五湖,一番相别一番疏。不知此去从何处,还许春风得见无。
荡轻舟、片帆云水,离愁能载多少。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
乡梦杳。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青山住好。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
摸鱼儿 题查哲生“重赁吟馆图”。清代。赵我佩。荡轻舟、片帆云水,离愁能载多少。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乡梦杳。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青山住好。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销魂最是芳草。红襟燕子曾相识,卅载旧游重到。幽径悄。待种竹锄梅,门巷经营好。巢痕再扫。尽家具安排,茶经鱼计,都付袖中稿。
寄赠林志仁博士。明代。王恭。麟经独抱上王畿,宫锦新裁博士衣。六馆夜凉闻漏起,五门天曙退朝归。凤凰台上吹箫迥,鳷鹊楼前见雁飞。西掖环林应不远,相逢休道故人稀。
袁使君平寇歌 其四。明代。佘翔。天柱崔嵬控上游,长江东下堑皇州。荆舒一战鞬櫜卧,南顾无劳圣主忧。
范增墓。明代。陈荐。藏名羞立虎狼朝,乘鹤东依项籍豪。愤失兰图撞玉斗,不知天命与金刀。还家落日埋英气,回首浮云委旧劳。百步西连陵母冢,峨峨先识泰同山高。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宋代。王安石。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高位纷纷谁得志,穷途往往始能文。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直使声名传後世,穷通何必较功勋。
赠徐碧鉴 其一。宋代。真德秀。人言得罪为狂疏,若论狂疏罪不无。亦既自呵还自笑,只缘骨相合崎岖。
咏梅三十首 其五 岭梅。元代。冯子振。谁种霜根大庾颠,地高天近得春先。枝南枝北元同干,何事东风亦有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