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锦水居止二首。唐代。杜甫。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万里桥西,百花潭北,那里有我亲手经营的草堂。
高敞的轩廊都对着流水,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
西部的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归中的锦城一片金黄。
可惜那山川壮美的地方,回首遥望已然模糊渺茫。
参考资料:
1、陈铁民.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三十一卷:三秦出版社,1999:659
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0
这首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秋。五月,杜甫全家离开浣花溪草堂,乘舟东下。九月到云安(今四川云阳),因肺病加剧,在云安养病,暂住在严明府的水阁里。柏茂林等起兵讨旰,蜀中大乱。诗人怀思成都草堂,写了这二首诗。
参考资料:
1、凌朝汉.洗石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308
所谓“形胜地”,指的是“锦水居止”内外的形胜之地。就成都草堂本身的形胜看;它位置在“万里桥西”与“百花潭北”之间,这一方面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万里之行,始于今日。”诸葛亮对费祎的送行辞似乎言犹在耳。另一方面勾起对民间习俗的雅兴,在四月十九日那天,成群的男女老少,来往于浣花溪边,尽情游宴。草堂的“柴门”前是不是停泊过东吴的客船,那“面水层轩”有没有反映着西山的雪影,看看那些“经霜老树”:童童青盖的“倚天柟树”、浓荫铺地的桤木、疏柯昂藏的苍松,等等,莫不洋溢着豪纵自然的风光和峻峭挺拔的气势。
其实,对草堂形胜的描绘,杜甫写《怀锦水居止二首》之前,曾推出一个特写镜头,即《绝句三首》其二云: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王嗣奭说: “言草堂形胜,又思留住。”仇兆鳌亦说: “见成都形胜,而仍事游览也。”可见这块形胜之地,很值得“居止”。不过,在这诗里,王嗣奭也有未弄清之处: “但温江在成都西五十里,水槛亦不相及,不解所谓”(《杜臆》卷之六)。其所以“不解”,就在于他见木不见林,只看到草堂形胜,没有看到与之相连属的其他形胜之地。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杜甫具有“视通万里”的创作本领,善于在相距遥远的此岸与彼岸之间牵线搭桥,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立体浮雕。这里,诗人巧妙地不仅把草堂形胜与成都形胜挂钩,同时又与蜀中一些形胜之地连在一起。水槛与温江相距不过“四五十里”,而“锦水居止”与之“相及”的就更加辽阔了: “西山白雪”与“锦城曛黄”遥遥相映, “巫峡水”与“锦江波”千里来相会。这是绝妙的蜀中形胜图。杜甫之所以念念不忘这些“形胜地”,其一的首二句揭示了严峻的重大因素。玄宗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后,唐代的历史由统一进入了分裂的时期。在这时期里,一些怀有野心的地方官吏,利用他们的地位,形成封建割据势力。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战乱不息,使人民处于一场浩劫之中。蜀中也不例外。
前人多认为:杜甫因崔旰乱蜀而怀思草堂。这是不错的。不过,倘若从诗中提到的“军旅”、“天险”、“雪岭”、“锦城曛黄”等句看,所谓“风尘战伐多”,显然不仅针对崔旰之乱而言,可以说此句概括了杜甫入蜀后所遭遇的各种战乱,似乎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实际。例如,宝应元年(762年)年诗人在成都草堂写道: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广德元年(765年)十月在阆州写道: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街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永泰元年(765年)在云安写道: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射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尤其值得注意的,跟《怀锦水居止二首》同时同地所作的《将晓二首》其一云: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边。”《杜诗详注》引黄鹤说:“‘巴人常小梗’,谓上元间,剑南东川节度兵马使段子璋反,伏诛。宝应初剑南西山兵马使徐知道反,伏诛。明年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反,杀成都节度使郭英义。”所谓“常小梗”与“战伐多”,正是同一含义的不同说法。此外,“常小梗”的“梗”,还应包括吐蕃。据《唐书·郭正一传》:“高宗召群臣问所以制戎?正曰:‘吐蕃旷年梗寇,师数出;坐费粮赀。”梗寇指强悍的吐蕃,所以赵次公解释“天险”为“忧吐蜀能犯蜀之险也”,解释“雪岭”为“吐蕃中山”(《九家集注杜诗》)。它是有一定依据的。观此可知,那些形胜之地面临如此频繁的各种战乱,使诗人牵肠挂肚。 “雪岭白”和“锦城黄”在诗人心灵上投下浓重的阴影。
杜甫对草堂有过多次的怀念。避乱梓州时,他深恐草堂遭到焚毁,焦虑着绿竹和小松难以成长;一旦战乱稍有平息,便在重返草堂途中,想象着如何过几天安定的生活。而这最后一次在云安的怀念,又比前几次的怀念内涵更加深刻得多;诗人似乎察觉到:日趋没落的唐帝国,对混乱的地方割据势力,已经难以控制了。蜀中“形胜地”无日不在战乱中受到严峻威胁。 “回首”固然“茫茫”,深重的灾难却依然蔓延。杜甫对草堂的怀念,不仅仅是对个人“居止”的依依眷恋,同时是对其他形胜之地的衷心爱护,这是诗人从另一角度来倾吐他一贯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思。
参考资料:
1、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第399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梦马诗。明代。张家珍。久失飞黄马,空馀血战衣。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力尽犹追敌,功高几溃围。年来生髀肉,梦尔泪频挥。
虎丘新复古石井泉,太守沈虞卿舍人劝农过之。宋代。范成大。劝耕堂上醉高年,和气春风共蔼然。大士亦修随喜供,夜来古井跃新泉。
次直指老人韵送璠化士兼呈丘中大 其三。宋代。释慧空。南庵居士今摩诘,久稔声光未扣门。忽睹曼殊说三偈,坐令身在对谈边。
醉落魄。宋代。石孝友。友莺梦蝶。寻花问柳深相结。教春去后群芳歇。零落朋游,辜负好时节。眼边愁绪多于发。迢迢一水通吴越。旧欢新恨都休说。坐暖残红,沈醉碧天阔。
谢郏正甫。宋代。孔平仲。当年辇毂参农正,今日江湖望岁星。冷局自安心有素,故人相厚眼偏青。幅巾舒散殊官属,华衮腾骧入帝庭。一荐未为门下德,荷公敦笃好忘形。
留题长庆寺呈天镜净公。明代。袁华。阴阴双梓昼当门,问讯毗耶丈室尊。谪仙时过青莲宇,异道或来黄竹园。山近蓬莱深雨露,地邻泮水荐蘋蘩。会稽自昔多奇迹,奈此南归驾短辕。
离齐州后五首。宋代。曾巩。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清平乐。宋代。史浩。南阳宾友。道旧须尊酒。一曲为公千岁寿。弦索春风纤手。忠谋黼黻明昌。英词锦绣肝肠。帝所盛推颇牧,人间尤重班扬。
玉簟凉 题次香悼亡词后。清代。易顺鼎。珠涨迷江。是万里泪痕,报答成双。丝丝花气息,怎断了偏长。离红无主,又霎时换作,缟梦冰凉。收影去,早暗消龙骨,偷费乱肠。檀郎。春尘锦瑟,秋雪玉箫,赢得此恨茫茫。仙山天样远,那觅返魂香。虚幌旧并倚处,有小月飞上钗梁。芳约准,待拚他连理唐昌。
和何议曹郊游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谢朓。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流溯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宋代。阳枋。造化仁民意,潇潇夜雨声。焦原换得润,枯黍喜更生。染出林阴密,濯余天气清。秋河从此挽,尽洗北来兵。
江城子(瀑布)。宋代。李纲。琉璃滑处玉花飞。溅珠玑。喷霏微。谁遣银河,一派九天垂。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幽人独坐石嵚{山/欹}。赏清奇。濯涟漪。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澒洞但闻金石奏,猿鸟乐,共忘归。
转招摇。厚陵回望,双阙起岧峣。晓日丽谯。金爵上干霄。风雨阕,夜宫闭,不重朝。奉鸾镳渐遥。玉京知何处,飞英衔恤,乱絮缠悲,春路迢迢。缥缈哀音,发龙笳凤箫。
光景同,惨淡度岩邑,指河桥。马萧萧。络绎星轺。拂天容卫,江海上寒潮。万国魂销。追昔御东朝。开钿扇,垂珠箔,侍珰貂。宝香烧。散飘。开仁寿域,神孙高拱,昆仑渤澥,玉烛方调。一旦宫车晚,旋归泬寥。九载初,如梦次,功得琼瑶。
十二时(一曲)。宋代。范祖禹。 转招摇。厚陵回望,双阙起岧峣。晓日丽谯。金爵上干霄。风雨阕,夜宫闭,不重朝。奉鸾镳渐遥。玉京知何处,飞英衔恤,乱絮缠悲,春路迢迢。缥缈哀音,发龙笳凤箫。光景同,惨淡度岩邑,指河桥。马萧萧。络绎星轺。拂天容卫,江海上寒潮。万国魂销。追昔御东朝。开钿扇,垂珠箔,侍珰貂。宝香烧。散飘。开仁寿域,神孙高拱,昆仑渤澥,玉烛方调。一旦宫车晚,旋归泬寥。九载初,如梦次,功得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