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楚南师。宋代。释智圆。昔年江上别,高迹杳难寻。浮世人稀见,青山隐更深,琢诗穷有象,体道极无心。惭负眠云约,西峰夕照阴。
《寄楚南师》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在江上分别,你的身影已经难以寻觅。
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很少有人能见到你。
青山遮蔽得更加深邃,你的高迹隐藏其中。
你的诗作犹如琢磨出来的形象,深深地体悟了道的真谛,却毫无私心。
我感到惭愧,没有实现与你共同的理想,只有西峰上夕阳的阴影陪伴着我。
诗意:
《寄楚南师》表达了诗人对与楚南师相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高深的文学才华和道德修养的赞美。楚南师是诗人崇拜的对象,他在昔年与楚南师别离之后,再也无法找到他的踪迹。诗人认为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上,能够有幸见到楚南师的人十分罕见。青山的高峰掩映着楚南师的身影,使他变得更加神秘和难以捉摸。诗人欣赏楚南师的诗作,认为他的诗作犹如琢磨出来的形象,无私地体悟了道的真谛。诗人自愧不如,感到惭愧自己没有能够达到与楚南师一样的高度,只能在西峰的夕阳阴影中黯然思念。
赏析:
《寄楚南师》通过描绘楚南师的离别和他的高深才华,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楚南师的崇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上别离的场景,与楚南师离别后再也无法找到他的身影。诗中的“浮世人稀见”和“青山隐更深”形象地表达了楚南师的高远和隐逸之态。诗人以“琢诗穷有象,体道极无心”形容楚南师的诗作,赞美他的才华和对道的领悟。最后,诗人以“惭负眠云约,西峰夕照阴”表达了自己的自愧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楚南师的敬爱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赠曹先生。唐代。吕岩。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少年仙子说闲事,遥隔彩云闻笑声。
偶书。宋代。邵雍。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皇王旁伯时虽异,礼不诗书道自新。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沁园春。唐代。无名氏。快阁春边,倚阑干外,东西晚晴。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陶柳清新,潘花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怪来昨夜长庚。与一道澄江月共明。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後,千尺泉清。兴庆宫中,长生殿里,早踏金鳌背上行。明年好,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登楼三首。宋代。狄遵度。道之不行乘桴浮,赴河蹈海成今游。春归应到岭北树,日出先照天南楼。
与诸同僚偶会赋八题·邑署独鹤。宋代。苏颂。常赋士衡云,兼怀惠连雪。庭前闻清唳,天外见寒月。舞爱素琴横,饥思朝露洁。问尔谁为群,威凤在丹穴。
南乡子·归雁转西楼。宋代。陈允平。归雁转西楼。薄幸音书日日收。旧恨却凭红叶去,飕飕。春水多情日夜流。杨柳曲江头。烟里青青恨不休。九十韶光风雨半,回眸。一片花飞一片愁。
太极中事事皆有即无佛。宋代。陈普。三春蝴蝶谁言梦,六月苍蝇讵可憎。未怪康衢中有虎,每疑太极裹无僧。
秋夜怀顿修。明代。释函是。高秋静院寒先至,孤月长涂影倍怜。生死顿疑千里外,悲欢徒忆十年前。相看容易成岐路,共阅艰难更远天。岁月岂堪离别过,残荷衰柳几潸然。
镇筸四首 其一。清代。缪荃孙。西南天尽处,高踞百蛮秋。风俗黔中近,江山楚上游。箐浓蛇屈曲,云密鸟钩辀。介子祠堂在,论功世寡俦。
孟浩然墓。唐代。罗隐。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庚子出都留别 其三。清代。宋育仁。黄尘九陌转惊雷,天马如龙岂有媒。献赋十年犹汉戟,访碑重译见秦灰。青词他日无家令,黄
寄戴石屏。宋代。胡仲弓。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怀远。宋代。陈师道。海外三年谪,天南万里行。生前只为累,身後更须名。未得平安报,空怀故旧情。斯人有如此,无复涕纵横。
闻其年以博学宏词荐为赋短歌。清代。吴绮。陈郎五年不得意,青衫颓落凌云气。忽闻天子下徵书,乡里小儿叫奇事。兵兴以后文章贱,牙郎估客乘高幰。尽谓黄金可致身,公卿那用张华研。吾侪有字何堪煮,贱卖长门人不与。妻儿大笑乃公痴,何如且学扬州贾。陈郎本在泥途中,一朝走入甘泉宫。掀髯脱却犊鼻裈,乃知吾道非终穷。吁嗟小儿小儿汝莫嗔,当今天子重才人。
宣甫宿约见过既而不至翌日有诗为示谨次元韵。宋代。苏颂。夙昔成嘉约,朝来不见过。出门非有碍,掩室返多魔。咫尺且犹尔,分携将奈何。徘徊延望久,云际待金波。
闻熊振之明经 其二。清代。李振钧。异香吹煖玉箫声,惭愧旗亭浪得名。烟水易迷神女梦,江山如见古人情。帘栊夜半红灯暗,杨柳阴中画舫轻。未必使君真解事,鸭阑不使宿鸳惊。
怨诗二首·其二。唐代。崔国辅。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题卢鸿十志图。元代。何中。厓欲脱,峰欲飞。水洒洒,烟熹熹。石间老树不老色,翳萝悬阴石入黑。调琴未了趣观泉,十处奇踪日相迫。紫虚万里丹霞开,直上倒景之高台。佳云好花满嵩少,仙友为我今归来。莫嫌登山脚,曾踏东都路。姚崇宋璟可人故,不然岂肯容易出山去。
蒋志父。宋代。李曾伯。蒋志父,名不详。理宗嘉熙间与李曾伯为江东转运司府同僚,多有唱和。
寄题安福士人家赏静轩听雨二首。宋代。赵蕃。心远渊明趣,室虚庄叟书。宅边种柳树,濠上乐鲦鱼。往者不复作,斯人今则疏。谁为赏静者,吾欲并门居。
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六 严君平。宋代。刘克庄。卖卜本逃名,下帘无市声。如何穹壤内,知世有君平。
访留昭文於范村山閒不得见。宋代。楼钥。黄扉处士掩松关,小立松风去住难。可叹山中真宰相,未容神武挂衣冠。
赋建安林尚能家追远堂一首。宋代。刘一止。履霜存永慕,风树寄悲惋。古来孝子心,百岁常辗转。鸡豚逮亲存,适意宁一脔。他时毂千乘,泣涕颜有腼。生世苟如此,岂得但理遣。所以奉尝事,自竭叵不勉。尚能七闽秀,器识颇凝远。求官自束发,捧檄恨晼晚。归怀追养勤,作堂近山巘。欲招九原魂,彷佛此息偃。牛羊家自腯,菘韭傍可剪。春秋及时祀,情物两俱腆。遂令里间儿,艰诧知礼典。孰先如此堂,孰孝如此悃。从今大而门,至行神所戬。
蝶恋花。宋代。晏几道。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