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金陵

送僧之金陵朗读

《送僧之金陵》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锡孤携问去程,
萋萋原草暮烟平。
六朝旧迹秦淮畔,
应感兴亡听水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僧人离开金陵的情景。僧人孤身执着着宝贵的金银钵,向自己问询即将踏上的旅程。原野上的青草茂盛,夕阳下的烟雾平静而美丽。在秦淮河畔,可以看到曾经兴盛过的六朝古迹,这些景象使僧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兴衰,他倾听着水流的声音,似乎在思考人世间的起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作者对离别和人生的思考。首句中的"金锡孤携"表现了僧人的孤独和虔诚,也暗示了他将要离开的事实。"萋萋原草暮烟平"描绘了自然的宁静景象,通过形容词的运用,传达了一种淡泊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以"六朝旧迹"为线索,将目光投向了充满历史底蕴的秦淮河畔,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最后一句"应感兴亡听水声"把诗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听水声表达出作者对兴衰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将离别和人生的哲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离别与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虔诚敬畏之情。这首诗词既有着宋代文人的清丽风骨,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的超脱和思考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离别与人生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
时时对兰竹,夜夜集诗篇。
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
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
()
紫气飞空不自谋,谁怜黾勉匣中留。
西山猛兽横行甚,北海长鲸何日收。
星斗不堪供醉舞,蛟龙会看反重湫。
功成变化无踪迹,望断中原百尺楼。
()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

昔与子周旋,揽镜头俱黑。今与子别离,鬓边丝堪织。

黄鹄畏网罗,紫燕悲伏枥。自顾无蛾眉,众女空见嫉。

()
袖薄吹香过,发重萦鬟亸。
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
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别泪看频堕,密约何曾果。
()
如何是主中宾。
云月带重轮,又曰收。
〔颂〕主中之宾,温故知新。
互换相照,师子嚬呻。
()

绝学千秋梦始醒,藻频何处荐舂陵。那知山市潢污里,别有春风一径庭。

()
朔南万里使车驰,忽得山阴虎节归。
华省班联青琐贵,故乡心逐白云飞。
江风双桨催红旆,海日层楼倚翠微。
郡事逍遥吟醉里,老年行乐更光辉。
()
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
古今世盛无如此,过此其来便不同。
()

楼对南山澹翠微,小轩绕竹更临池。漫栽松菊开三径,且学鹪鹩寄一枝。

罗雀闲门无燕贺,会心幽兴有鱼知。问君何物宜清供,茶熟风生月上时。

()
年来幽事慰心期,已有溪云彷佛知。
不似山南似山北,直须拄杖叩门时。
()

炎荒避地廿年过,杞国忧天奈尔何。杂种犬羊纷北虏,妖氛牛斗更南倭。

浮云江汉愁心结,新月关山涕泪多。身佩安危有诸老,舌们孤孽且长歌。

()
怅望淮山落木风,楚天云雾更重重。
粤从西路来东路,倏见三冬过一冬。
貂敝人谁怜季子,楼高吾岂下元龙。
求田问舍今良策,自觉归欤兴颇浓。
()

谁此设懒床,颇称我衰惰。公事凡少休,须来默然坐。

()

外家金紫见英髦,谱牒相传尚未遥。蝶梦正酣沧海月,鸾章忽拜紫宸朝。

留城落日双鸿杳,汲冢西风万叶飘。车骑东来须一见,山窗剪烛话清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