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秀才

寄余秀才朗读

《寄余秀才》是宋代释智圆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余秀才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秋天曾经拜访过我,
一别又已过了一年。
夕阳无法带来来信,
西风中充满蝉鸣声。
我的头发已见苍苍,
但我的诗篇却新编。
不可轻视那红色的桂花,
岁月的流逝使我在海边徒劳度日。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对友人余秀才的寄托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诗中描绘了去年秋天作者与余秀才的相聚,然而一别之后已过了一年,却没有收到余秀才的来信,只能在西风中听着耳边蝉鸣声。作者感叹时光的流逝,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苍苍,但他依然有新的诗篇创作。最后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余秀才的期待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将友情的深厚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描绘夕阳无法带来来信和西风中的蝉鸣声,诗人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强化了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自身的描述,突显了岁月不饶人的无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岁月流转的描绘,传达了人生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思考。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和感伤之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溪孙处士,百劳东去燕西飞。

()

今岁南天太暄暖,梅花瘦损无肌肤。梅花命苦要寒冻,多食风雪方肥腴。

一朵开残始一朵,未开已落无根株。檀香玉蝶半成蜕,葳蕤不得长黄须。

()

五蕴若实有,则合有色形。五蕴若实无,则合无形声。

祇为假名字,所以妄来停。若了名相空,事尽总惺惺。

()
墨敕双驰侍帝傍,何堪窘步入明光。
退风久作翻风翼,倦客何能入客梁。
野寺残僧思缓步,断桥流水忆寒香。
何时裋褐携筇去,数里松声细麦冈。
()
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
深藏七泽衣如雪,却见中朝鬓似丝。
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
()

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一朝移岸谷,千载困风尘。

失水鼋鼍没,依城鹳雀邻。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
年年征袖拂孤篷,饱历风霜似有功。
行李又谋千里外,别情多在数联中。
骚骚荻岸飘新白,索索枫江落冷红。
若遇雁音频寄字,寒窗时欲对清风。
()

太守祠堂倚翠冈,坐间龙象是陈黄。草生书带祗园里,树蔚甘棠瘴海阳。

川岳何年如带砺,墉壕终古似金汤。边氓得离干戈苦,一饭犹应祝圣皇。

()

凤阙恩纶傍日裁,龙门新府倚天开。悬知代马空无匹,却怪秦鸾去不回。

紫气关前看渐远,白云汾上赋生哀。黑头公辅行相及,莫为安仁鬓早催。

()

青青涧畔松,不为霜雪衰。凿凿涧中石,不为流水移。

胡为白发人,忽若朝露晞。长夜去冥冥,儿心宁不悲。

()

阳和一脉荐来还,两眺亭台紫翠间。杨柳巷通山北宅,木兰舟倚水西湾。

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閒。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

()

重阳过了秋逾爽,自豁楼窗眺晚西。野外倒涵天影动,海云平压雁行低。

兴来频放深杯饮,吟到须还大字题。近喜书房添一宝,陶泓买得古端溪。

()

十年班缀近彤庭。一笑下霓旌。好是平分风月,新秋特地凉生。
华堂燕喜,流霞觞满,彩戏衣轻。要识他年荣贵,从来玉润冰清。

()

旧谷催新谷,今秋似去秋。年衰犹健饭,官达也穷愁。

树鸟依依宿,檐萤细细流。个中诗句在,倚杖得冥搜。

()
老衲迎门只敝裳,问年还举四山黄。
谁云此院通衢著,渠自长閒人自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