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寄瓢斋》是明代袁凯所作,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思念故土的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见瓢斋心自苦,
金陵又复上金华。
茫茫春草兼春水,
肠断东风日易斜。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作者袁凯离开瓢斋(即故乡)的心情为主题。他曾在金陵(即南京)逗留,但如今又返回金华(即故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天的茫茫草原和春水无边,东风不停地吹拂,但这些景象却更加加重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离乡之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离乡思乡之情。首句“不见瓢斋心自苦”,以“不见”开头,凸显了作者与故乡的分离。他怀念故乡的瓢斋,表达了内心的苦楚和无奈。接着,诗人提到离开金陵后又回到金华,表明他一次次地离乡背井,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诗中的“茫茫春草兼春水”描绘了春天大地的广袤景色,以及春风轻拂的情景。这种广阔的自然景观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相呼应,凸显了作者心境的萧索。最后一句“肠断东风日易斜”传达了作者久别故乡的辛酸之情。东风日渐斜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离别。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这种离乡背井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主题,它使诗人与读者共情,感受到离故园而引起的伤感和思乡之苦。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自和。宋代。洪咨夔。得寮便住似西资,谁暇安巢更择枝。阖密不妨中酒圣,楼明大好养书痴。志公分科存刀尺,庞老家风欠笊篱。大厦千间宵八尺,傍人莫笑太穷猗。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宋代。杨万里。病较欣逢五五辰,宫衣忽忆拜天恩。旧时叠雪含风眼,今看空山雨点痕。
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宋代。陆游。洛阳化为灰,棘生铜驼陌。讨贼志不成,父老泣陵柏。
题钱舜举浮玉山居图二首 其二。宋代。郑元祐。客常笑我不买山,我爱水竹村幽闲。石梁平坦行可度,吠犬鸣鸡邻舍间。昔人养性藏深密,懒出户庭消永日。花开花落罔知年,补屋牵动苍萝烟。钱公画图好山树,一绿交映如春天。
青玉案(题《草窗词。宋代。李莱老。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垂丝缕。花冷絮飞寒食路。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拈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绝和韵。宋代。程公许。引袂天负几席傍,满城无处不甘棠。定知丹雀衔书近,趣拥弓旌入帝乡。
夏日昼寝梦游一院阒然无人帘影满堂惟燕蹋筝。宋代。陆游。桐阴清润雨余天,檐铎摇风破书眠。梦到画堂人不见,一双轻燕蹴筝弦。
月下树影同石城赋。明代。宗乘。了不异真树,枝枝生自空。下檐云转影,摇壁野过风。淡极如烟外,欹多似水中。闲人古来少,心喻幸君同。
雨夕排闷。宋代。陆游。买牛耕剡曲,举世笑迂疏。流落愈忧国,衰残犹读书。滔滔安税驾?耿耿独愁余。破屋秋多雨,情怀用底摅?
梅花集句 其二十二。金朝。李龏。携手城南忆旧游,故人行役向边州。冰肌自是生来瘦,不识人间离别愁。
送弟士季赴永春。宋代。黄公度。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自知无用甘林泉,君亦何为尚州县。君今未用叹滞留,丈夫勋业要晚收。信臣千载循吏传,密令当年褒德侯。高才所莅无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倘免诛求急星火,行看寇盗尽锄耰。
赠惠山圣长老。元代。杨载。道人卓锡向名山,路绝岩头未易攀。海上潮来风浩浩,洞中云出雨潺潺。松楠直起参天碧,苔藓旁行匝地斑。藉甚后人蒙法施,有如流水注苍湾。
泰山四首 其三 日观峰。明代。欧大任。一出金门奉紫泥,孤灯日观听仙鸡。君看东海扶桑影,高照长安玉殿西。
遣兴 其二。明代。顾清。绿重墙头柳,红欹谷口桃。燕轻翻水捷,鹳暖入云高。好景宜佳句,残尊有浊醪。故人沧海上,相忆钓金鳌。
杂意 其二。明代。韩邦奇。贵阳长灵杉,千章百尺高。秋来动风色,云外起天涛。负此栋梁材,生之万山隈。世无鲁公输,千载委荆莱。
和张文玘 其一。金朝。李俊民。景物秋来件件佳,江山都助与诗家。我怜五鬼俱难送,先为文穷结柳车。
和赵章泉见寄二首。宋代。刘宰。先生人物眇应刘,千载诗亡独泝流。五字还堪荐郊庙,一官何事老林丘。章泉乐处知何似,南涧良朋亦健不。欲拜庞公何日是,梦随飞鹤过山头。
题画廿四首。明代。唐寅。春驴仙客到诗家,为赏临溪好杏花。山佃驮柴出换酒,邻翁陪坐自捞虾。
梅子。元代。周巽。中林有佳实,孟夏雨初肥。离离青垂处,落落红绽时。昔曾感商梦,摽有兴周诗。调鼎将用汝,倾筐一塈之。临风每相望,聊以慰渴思。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宋代。苏轼。?此诗卷二十三已收,题为“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梁仲苍挽词。宋代。楼钥。延赏高三让,殊科擅一鸣。元宝文未极,长吉记先成。妙语遗膏馥,玄谈悟死生。行人痛埋璧,父子若为情。
双调望江南•初见。清代。彭孙遹。初见处,记得在东皋。曾与酒人司白堕,便从仙籍识青腰。颜色为谁娇。行酒罢,灭烛更相邀。并体花间刚恰好,凌波一捻已魂销。何况是今宵。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三。宋代。苏轼。白汗翻浆午景前,雨馀风物便萧然。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
阳春曲。唐代。温庭筠。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曲阑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独登南楼兼怀严圣几俞若晦。宋代。章甫。昼景微微敛,阴云稍稍低。炎凉催旅燕,风雨听鸣鸡。独立江楼上,想思浙水西。诗情兼酒伴,何日手重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