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别印昆入都。。陈三立。扬子江声日夜喧,历阳树色暗郊原。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浦口别印昆入都》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近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浦口告别昆明印,踏上入都之路。
扬子江的声音日夜喧闹,历阳的树色在郊原中黯淡。
车辙扬起千里春风,也许会沾湿我前行的衣襟,如同岱岳山脉上留下的痕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陈三立离开昆明,踏上前往都城的旅途。他在浦口告别昆明的印象,心中充满着离别的悲伤与期许。诗人通过描绘扬子江的声音和历阳树木的颜色,表达了旅途中的喧嚣与孤独。他意象中的车辙扬起了春风,预示着即将面临的长途旅行和未知的未来。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衣襟可能会被湿润,这象征着他前行时可能会面临的艰辛和挑战,就像岱岳山脉上留下的痕迹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离别和旅途,展示了他内心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种情境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起伏和旅途的曲折。诗人通过对扬子江、历阳树色以及车辙春风的描绘,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诗词更富有生动感和情感共鸣。最后一句提到衣襟湿润和岱岳痕迹,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深度,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陈三立在离别和旅途中的情感体验。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离愁别绪和追求理想的坚定,同时也可以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变幻。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体味到离别与旅行中的人生感悟。
...
陈三立。
和潘仲严八绝 其一 春晴。宋代。郑刚中。午梦悠飏一蝶轻,隔窗惊觉捣茶声。偶然樽酒得佳趣,半夜花间灯火明。
减字木兰花。元代。侯善渊。深根固蒂。天宝流霞光满济。返照连天。冉冉程程玄又玄。无生无灭。湛湛孤然明皎洁。昕散云寥。点破清虚上九霄。
小雪日戏题绝句。唐代。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潘氏园引。宋代。洪朋。君不见豫章城南门,中有潘氏之名园。台基乃是孺子旧,地势直与东湖连。百常之观上造天,曲琼四面珠箔悬。春拍绿波南浦外,朝隮爽气西山巅。方塘曲径洞天远,万草千花未曾见。春风向暖一披拂,薄人花气江城遍。潘郎吟诗春风里,拄杖穿花还复倚。大名今代庞德公,采药鹿门终不起。潘郎事亲爱客同,平生百味樽不空。我来休驾啸竹风,主人闭门语雍容。掉头长歌子潘子,愿言三径相终始。或云丈夫不如此,但恐亦复不免耳。
临江仙 寿黄镇抚。元代。王旭。莫怪今年秋色晚,黄花留过重阳。要随仙客九霞觞。助添无量寿,满意泛清香。富贵功名天已了,何须更问行藏。安排紫绶与金章。五云乡不远,高举看翱翔。
函镜如书帙号日贤如编题共首以伽陀。宋代。郑刚中。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是诸个物者,众生悉如之。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我今於诸有,不起空华见,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宋代。张元干。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宋代。梅尧臣。春风来解吹残雪,灯烛迎阳万户燃。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赭袍已向端门御,仙曲初闻法部传。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
送李焕云赴恭城主簿。宋代。乐雷发。恭城山水接三湘,应觉他乡是故乡。官况不妨栖枳棘,客程还见食槟榔。寒暄未定宜加爱,事业无穷要自强。千古忠魂如相问,试吟雏井漱吟肠。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同家人劝酒)。宋代。魏了翁。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吕梁行。明代。陆深。君不见吕梁之水天下奇,奔腾轰湱无停时。飞冰走雪耀日色,龙吟鲸吼啼蛟螭。恍如鳌足昨夜折,银河倒倾忙骤驰。又如天鼓落下界,神丁六甲相追随。舟人伏枕不敢睡,稚子未解惊满颐。黄河源自星宿海,千里万里归天池。济川以南数十水,汇同潨会来于斯。蓄受既富发泄盛,俯视此理良无疑。不信请看田道间,夜来春雨今朝泥。
送沈融谷回浙秋试。明代。释函是。青云直上乡关路,寄别题诗惜柳条。郡幕已深庭树影,秋江还拟桂香飘。三春去马迟征雁,九夏归人独听潮。才子声名应此日,十年回首话非遥。
哭王子正。元代。杨弘道。匹妇主中馈,虽贫生理存。一编藏丽则,只影卧黄昏。漫下陈蕃榻,虚沾文举樽。北平家世绝,衔恨入荒原。
和龚漕二首。宋代。吴芾。人生笑口苦难开,故事当修戏马台。已许为君拼一醉,何妨今日且衔杯。
岁暇题茅茨。唐代。钱起。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薄田供岁酒,乔木待新禽。溪路春云重,山厨夜火深。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咏史上·邴原。宋代。陈普。无数潜龙不肯藏,炎精展转遂无光。间关鲸海缘何事,更问辽东作范滂。
孟冬之望乘月溯流至广陵。明代。郭之奇。何处澄波泻客愁,射陂流水趁邗沟。天连牛斗同分野,地转东南共一州。
甘露寺紫薇花。唐代。孙鲂。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
自咏。明代。石沆。我有安乐处,名为建德乡。唱于风起籁,虚白月生光。自谓青云馆,何惭绿野堂。傍窗低竹几,临水小绳床。居士斋时卧,先生醉后狂。眼前无异物,身外有余粮。蔬食寻常饭,荤腥间或尝。净神三遍咒,暖室一炉香。念念归真境,心心向道场。世间安饱事,一切不思量。
次韵斯远重别六言四首。宋代。赵蕃。欲语动怀抱恶,重吟生肝肾愁。平生几为此别,今年又作南游。
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宋代。马之纯。凌晨同作蒋山游,细雨丝轻雾不收。谢得东风如有意,故教晴色渐盈眸。松阴十里青丝障,石磴千层白玉楼。弥望宽平如有此,故应常作帝王州。
杂兴十二首。元代。方回。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白头吟。宋代。曹勋。相如素贫贱,羽翼依文君。一朝富贵擅名价,文君见弃如束薪。五羖自傭赁,释褐归强秦。鸣钟列华屋,膳羞罗八珍。厌此糟糠妻,悦彼新美人。二子既失意,瑶瑟流埃尘。促轸不成曲,未唱先眉颦。一发动三叹,泪下沾罗巾。通宵坐披衣,夙昔谁与陈。愁叹不复道,平明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