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令

无梦令朗读
物外茅斋映竹。
一饱残羹冷粥。
乐亦在其中,记得风仙叮嘱。
叮嘱。
叮嘱。
保养灵明性烛。

《无梦令·物外茅斋映竹》是元代诗人马钰的作品。这首诗意蕴含深远,描述了物外茅斋映照着竹子的景象,以及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所获得的乐趣和启示。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物外茅斋映竹,
我住的茅斋远离尘嚣,竹子的影子映照其中。
一饱残羹冷粥。
我只有残羹剩饭作为食物。
乐亦在其中,
然而,我在这简朴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快乐,
记得风仙叮嘱。
记得风仙的叮嘱,
叮嘱,叮嘱,
他曾嘱咐我要保养内心的灵明之性,
犹如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物外茅斋映照竹影的景象,通过物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过着清净超脱的生活。茅斋代表了宁静和纯朴,而竹子则象征了坚韧和延续。这种环境与生活方式使得作者能够超脱尘世的繁华和物质的诱惑。

诗中提到的“一饱残羹冷粥”表达了作者生活简朴的境遇,虽然只有残羹剩饭,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依然能够感到满足。这种从物质中的解脱和超越,使得他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乐趣。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记得风仙叮嘱”,风仙可能是一个道家仙人的形象。他叮嘱作者要保养内心的灵明之性,犹如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这句话强调了心灵的光明和纯净的重要性,将物质的贫乏与内心的丰盈相互对比。作者通过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纯净,从而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启示。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内心清明的生活态度。它呼唤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通过保持心灵的明亮,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马钰朗读
()

猜你喜欢

相逢狭路间,道狭正踟蹰。如何不群士,行吟戏路衢。

辍步相与言,君行欲焉如。淳朴久已凋,荣利迭相驱。

()

松下披衣坐著,飞瀑岩前洗脚。
画向尘污人看,教知山林之乐。

()

孤山山下断桥边,万树寒香雪后天。我亦骑驴来吊古,夕阳荒冢寺门前。

()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

珍重缄书报所欢,得盘桓处且盘桓。烟霞密约终当践,城市嚣尘去不难。

老鹤随身云一片,春莺饶舌日三竿。明朝料理还山棹,月满松窗好共看。

()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

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谁作招寻侣,清斋宿紫阳。

()
十年寻梦旧江湖,岁晚寻幽爱此居。
今日门前山色好,客来衔袖有文书。
()

十载灯前笔下耕,如今雁塔幸题名。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

()

红垂灯穗倍常明,缓缓晴须作好晴。
着柳春风微有色,催花夜雨细无声。
炉香早起蹒跚拜,杯酒朋来潋滟倾。

()

古寺氛埃表,幽程屈曲通。

高峰常似雨,阴壑易生风。

()

前月南溪送远归,别来相念不相违。几回望眼迷阴雨,无限愁心对夕晖。

万古兴亡云北度,一年寒暑雁南飞。清时文彩怜君盛,圣代才名愧我微。

()
粉蝶黄蜂二月天,初晴已觉十分妍。
市桥船击垂垂柳,花寺钟敲淡淡烟。
幽趣静看青鸟啄,闲情独羡白鸥眠。
谢家风月今何许,总入池塘梦里篇。
()
亭前一望水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
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
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
日暮片云楼古树,昔人留与后人愁。
()
三百里湖水接天,六十二翁身刺船。
饭足便休慵念禄,丹成不服怕登仙。
胸中浩浩了无物,世上纷纷徒可怜。
但有青钱沽白酒,犹堪醉倒落梅前。
()
东墙才过午,写此此君真。
日翳倏无迹,云开俄有神。
因缘咸自尔,形似竟谁亲。
笔墨有非伪,天公恐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