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阳。金朝。王哲。十一月严风作威。月中玉走日金飞。结就三三三处宝,得披六六六铢衣。乘凤携鸾跨雾归。上天降*不相违。功满三千缘业尽,行成八百落尘
《得道阳》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一月的严寒风威严肃。月亮中的玉兔奔行,太阳如金鸟飞翔。结缘于三三三处宝地,获得六六六铢的祥衣。乘凤凰,携鸾凤,跨越云雾归来。向上天祈福,不与福缘相违背。功德满盈,三千世界的因果业障尽去,修行达成,八百尘世的纷扰也被抛弃。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场景。诗中的"十一月严风作威"表达了严冬的寒冷与狂风的威力。"月中玉走日金飞"则通过对月亮和太阳的描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天空的壮丽景象。
诗词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修行得道,获得宝地的祥瑞和吉祥的衣袍。"结就三三三处宝"和"得披六六六铢衣"表现了修行者获得的功德和神通之奇特,象征着福报与荣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修行者凭借凤凰和鸾凤的引导,跨越云雾返回人间,与天地相通,表达了修行者与神仙境界相通的境地。
最后两句"功满三千缘业尽,行成八百落尘"寄托了诗人对修行者的期望。修行者功德圆满,业障尽去,达到了修行的顶峰,脱离了尘世的繁华与纷扰。
整首诗以奇妙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得道的过程和修行者的境界。展现了王哲对于修行者得道归来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寄寓了对纷扰世俗的超越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元日 其一。南北朝。邹浩。閤门拜表贺君王,数载追陪鹓鹭行。郁郁匆匆又元日,望云空断九回肠。
甲子孟夏石岩湖一首。清代。吴灏。夏山晴霭草色新,沙软湖平断纤尘。小住岩湖松竹冷,澹然相对寂寥身。
衢州杂感。清代。洪升。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创建魁星阁。宋代。何万选。天开奎壁作灵神,杰构凌霄景运新。乍向鱼洲排雁塔,更看虎阜跃龙津。山林风俗如邹鲁,翰苑文章迈汉秦。此后鳌头夸遂水,应知魁阁瑞光频。
许介之约过清溪道上有成。宋代。戴复古。行尽白云际,乘槎过水西。稻田秋后雀,茅舍午时鸡。野饭自不恶,村醪亦可携。闻钟欲投宿,何处是招提。
降龙。宋代。曾巩。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礼下天子一等尔,衣服居处何其殊。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先后荧煌首珠翠,侍者百十颜温瑜。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穷民疾首望雨露,太上欲倚攀姚虞。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补艾恬以愉。生前赫赫浪自重,身后没没宁非愚。
竹林书屋。明代。张泰。竹里巢栖隐,萧然君子居。清风蒋生径,古意邺侯书。凤宿寒灯外,芸香春笋馀。惟应过三益,著论辟玄虚。
英宗皇帝词二首。宋代。曾巩。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感遇·之六。唐代。陈子昂。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赠卫山人。清代。屈大均。卫子兴来书自圣,鸾鶱凤举繇天性。弯弓昔作李将军,搦管今为王大令。虎豹雄姿可奈何,无因血战出朝那。林泉处处成高隐,丝竹时时间浩歌。我今学书费毫素,下马何时草露布。君家夫人笔阵图,与尔经营及迟暮。报恩况复有文章,经世何妨向烟雾。
九月四日遣愁。明代。陶宗仪。尘锁断弦琴,悠悠岁月深。遗言仍在耳,恶日倍伤心。路隔重泉窅,坟封宰木阴。临风耿无语,老泪一沾襟。
海棠月。宋代。张玉娘。永夜无人玉漏迟,团团月上海棠枝。月留凉露芳尘暗,花弄清晖淑影移。粉黛三千春对镜,银波万顷晓凝脂。深闺为尔牵愁兴,坐问容光强赋诗。
故关。明代。梁维栋。故关天险与云盘,车马邅如不忍看。况复雪深飞鸟绝,谁言行路不艰难。
好事近。唐代。无名氏。潇洒小楼东,斜亚一枝梅雪。若在玉溪仙馆,更风流奇绝。花神应为护芳心,付与何人折。行客几回搔首,认暗香浮月。
南寺僧人求草书 其一。明代。岳正。脱帽南山政事馀,无禅本性亦如如。前身不是山僧化,肯与山僧作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