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晓鸡。元代。仇远。严城鼓角送钟声,顷刻三更四五更。却是邻家鸡唱准,不差消息已天明。
《邻家晓鸡》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清晨的鸡鸣为题材,通过描绘鸡的叫声来反映时光的流转和人们对时间的感知。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严城鼓角送钟声,
顷刻三更四五更。
却是邻家鸡唱准,
不差消息已天明。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活的规律。诗人通过描绘晨曦时刻,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生活的安排。
诗中的"严城鼓角送钟声"揭示了守夜的军士及城市中的钟声,在寂静的夜晚中传递时间的信息。"顷刻三更四五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深夜已过去,黎明即将来临。
而"却是邻家鸡唱准,不差消息已天明"则是本诗的重点所在。诗人以邻家鸡的鸣叫作为一个准确的时间指示器,强调了鸡鸣与天明的紧密联系。邻家鸡的准时报晓象征着时间的准确流转,也传递出了乡村宁静生活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同时也呈现了乡村宁静的生活场景。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一种平和而朴实的方式,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与自然的美妙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菩萨蛮。宋代。周紫芝。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粉汗湿吴绫。玉钗敲枕棱。鬓丝云御腻。罗带还重系。含笑出房栊。羞随脸上红。
九日慈恩寺阁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敕寺四围湖,秋林层阁孤。天空木更响,风口帽还扶。鱼群席下跃,鸟影镜中趋。泛菊看山海,寒烟暮有无。
已丑正月二十四日避地盐楹入省坑存思庵和旧。宋代。舒岳祥。雪蕻羊白,菘芽栗肉黄。为谁端有此,正尔未能忘。觉后心无愠,修来面有光。道人参妙趣,一炷石炉香。
应天长。五代。毛文锡。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山房。宋代。陈允平。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燕居。宋代。楼钥。大老今居东海滨,燕居晚岁更申申。外生但喜长依教,一笑相从莫问贫。闲里只将诗作活,酒边犹有笔如神。乞言授几俱休论,且作羲皇以上人。
明月满庭树招马道士。唐代。朱涣。明月满庭树,与子步清影。参横北斗低,共此良夜永。一从明月缺,子即与我别。两浆泛西江,摇荡万顷雪。明月今复圆,子行阿那边。爱而不可见,望望空凄然。愿子理归舟,复向长安道。快来我庭前,趁此明月好。
古离别。唐代。权德舆。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春秋战国门·智伯。唐代。周昙。三国连兵敌就擒,晋阳城下碧波深。风涛撼处看沈赵,舟楫不从翻自沈。
秀亭秋怀十五首。元代。方回。老怀幸无事,何用知秋风。团团乌桕树,一叶垂殷红。为此有所感,长吟敲虚空。城市了在目,心隔云万里。燕席鼓吹急,游骑呵殿雄。亦各适尔适,扰扰尘堁。焉知天地外,有此颓然翁。
勉无咎 其二。元代。熊鉌。唤作三才祇此躯,乾坤一日可无儒。稍馀礼义存馀脉,亟把诗书教小雏。黑窣窣时鱼是鲁,声呜呜处虎为菟。祇今时节当如此,可笑迂生独向隅。
醉题书斋二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蹉跎颜驷不敢陈,寂寂邓禹行笑人。酒龙千秋吐气色,文豹万里甘沈沦。图经山海纫为袖,客馆华阳樵作薪。丈夫头颅可知矣,胡不归把沧江纶。
题鄂王墓。宋代。叶绍翁。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小舫。唐代。白居易。小舫一艘新造了,轻装梁柱庳安篷。深坊静岸游应遍,浅水低桥去尽通。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蘋香起打头风。慢牵欲傍樱桃泊,借问谁家花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