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朗读

《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卢山下义门中,
弘开讲席招蜀翁。
主人择客又择主,
童蒙求我我求童。
俊杰识时审出处,
道义结交全始终。
惟应上墓似庞老,
便合移家随葛公。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送别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的场景。诗人仇远在东卢山下的义门中,看到主人兴致勃勃地搭建讲席招待前去拜访的蜀翁。主人挑选宾客,宾客也挑选主人,彼此之间互相追求。通过亲眼见证杰出人才的识时明理和审视出身背景的能力,以及在道义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诗人表达了合适的人应该像庞老那样能够被人们尊重,就像跟随葛公一样,愿意迁移家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人际关系和社交交往的复杂性。通过选择字词和场景的描绘,诗人仇远传达了他对人情世故和人与人之间相互选择的理解。他在诗中提到了童蒙和俊杰,暗示了不同年龄段和身份背景的人都参与其中。诗人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中相互选择和结交朋友的重要性。

诗词中还通过对庞老和葛公的提及,展现了对德行和品质的敬重。庞老是指庞统,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而著称。葛公指的是葛洪,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道士,他的作品主张修身养性,强调仁义道德。通过引用这两位人物,诗人传达了对高尚品德和道义准则的追求。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交往、选择和友情的思考。仇远通过描述这一场景,表达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对品德高尚的人的敬佩,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谊和道义的珍视。这首诗词以其朴实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品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

猜你喜欢

边风卷地时,日暮帐初移。
碛迥三通角,山寒一点旗。
连收榻索马,引满射雕儿。
莫道功勋细,将军昔戍师。
()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

春色已随银树去。点苍千里行云暮。四颗明珠行复聚。

歌舞处。鹤桥便是秋娘渡。

()

气聚升为五色霓,倏然散与太虚齐。海山兜率犹黏著,那更投生向玉溪。

()
隆佳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
故里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
见雅态之韶华兮,蒙长霭以为帏。
醉融光兮渺渺瀰瀰,迷千里兮涵烟眉。
()

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

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翩翩白雁秋光渺,又见前山紫翠重。

()

绿树村村暗,黄茆处处低。渔人贪落照,晒网屋檐西。

()

一春风雨愁中去,春去还添送别愁。
心事两年同下泪,莺声旧日独凭楼。
舟车已断寻前路,城郭重归失旧游。

()

人在白云处,舟在清溪曲。不闻欸乃声,但见山水绿。

()

於已搜寻臧善,虑思绝泯为先。减财节色保丹田。对景须行方便。老幼自然有禄,且休苦苦孜煎。放开一朵白花莲。管取西江月现。

()

大汉是治。与天合意。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申悉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

()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
()

读书学剑两无成,牢落无由话此情。闻道太平公事了,蓬窗閒杀老书生。

()

人世春如梦,繁花依旧春。如何花满树,不见种花人。

()

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
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