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东湖观竞渡。宋代。黎廷瑞。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端午东湖观竞渡》是宋代黎廷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在东湖观看端午节竞渡的情景。诗人描述了自己参与了传统的兰汤游泳后,更换了新衣服。在湖边的垂柳下,他守在龙舟边观看竞渡的盛况,但他的心中始终念念不忘那些参与竞渡的人们,他们已经离去,不再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端午节的场景中。兰汤浴罢试新衣,展示了年轻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的盛装和庄重。垂杨底下,形容了湖边绿柳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清新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竞渡的思念和不舍。他守定在龙舟旁边,默默地观看着竞渡的盛况,但心中却始终想念着那些曾经参与竞渡的人们。这些人已经离去,不再归来,这种别离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巧妙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有浓厚民俗氛围的端午节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竞渡活动的情感投入。这首诗词既展现了端午节的习俗风情,又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深情思绪,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价值。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黎廷瑞。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上皇子嘉王生辰诗三章。宋代。陈傅良。要识皇图水,当观艺祖初。维持今尽是,回复更何如。庸陋谁推毂,衰迟此曳裾。慙无为寿具,独袖一编书。
寄陈显仁秀才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自怜破甑已无堪,况复经年卧瘴岩。忽得新诗慰牢落,却疑仙露洒尘衫。
留守太尉潞国文公宠示耆年会诗次韵继和。宋代。苏颂。四登台衮垂三纪,三镇神崧第二春。会老特过丞相阁,开筵仍具大官珍。追寻故事图形在,喜遇承平笑语频。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贵如方岳虞咨牧,清比西山晋列真。盛集古今应未有,谩夸灵鹫会中人。
和刘太守十州诗·芳草洲。宋代。陈瓘。绿色映波千古恨,至今南浦两依依。我今又出江东去,多少行人宦未归。
添竹。宋代。洪适。添竹乘春力,期君共岁寒。青青怀特操,碌碌愧粗官。尚有哦诗日,尤胜借宅看。他时谁检校,何处报平安。
读天台侍郎黄公神道碑。宋代。高斯得。昔纂宁宗纪,名臣叹寂寥。钜奸方枋国,多士谩盈朝。快读黄公传,如闻舜代韶。尽言醒众聩,独立耸清标。辨枉全张猛,持身简竖刁。要途方凛凛,归梦已摇摇。疏广还家勇,羲之入海遥。寒花矜晚节,老桧傲霜朝。迁史虽犹缺,邕碑亦孔昭。咨予无健笔,魂去若为招。
避暑松竹间。宋代。陆游。双松五丈高,万竹一尺围。上有林蝉鸣,下有涧鸟飞。正午不见日,我来每忘归。清诗忽陈前,永与世俗违。直北有异境,烟汀连钓矶。何当霜雪时,散发槲叶衣。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七。明代。杨巍。草色西园绿映裾,雨晴小阁景偏馀。穷如阮籍仍耽酒,愁过虞卿懒著书。向日鸟声何历乱,绕亭竹影自扶疏。静中忽得高人咏,世事无能可到予。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二。明代。黄公辅。丹枫穿日洒阴层,搜壑寻幽处处登。若悟安心原有偈,谁云游客不如僧。湘流岳峙烟岚幕,幡定风清梵贝灯。兴剧不知禽语夕,钟声树杪隔林腾。
感寓四首。宋代。戴复古。采薇人固高,饮露蝉遂清。谋兹一粒粟,举世共营营。营营亦多涂,中有亏与盈。陋巷一箪食,朱门九鼎烹。穷达各有命,繄谁主权衡。吾生未可必,秋风白发生。
南浦。唐代。韩偓。月若半环云若吐,高楼帘卷当南浦。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正值连宵酒未醒,不宜此际兼微雨。直教笔底有文星,亦应难状分明苦。
南柯子(塔院僧阁)。宋代。陈与义。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阑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此间何似玉霄峰。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人日淮河阻闸。明代。郭槃。淮海严扃若建瓴,春程那得遂扬舲。金花綵胜怜人日,银汉孤槎滞客星。忽漫洪流成地险,重烦使者注河经。当年禹贡传书日,疏凿何人奏汉庭。
新霁。宋代。张耒。园门几日断行踪,新霁欣然路小通。晚萼有情开宿雨,长林尽日舞高风。后皇佳植宁无橘,鸾凤求栖亦有桐。不惜园林娱逐客,此情谁似主人翁。
次邓州界。唐代。韩愈。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题思诒斋。宋代。王绅。温温经尺璧,宝之无不至。盈盈一杯水,捧之惟恐坠。人生七尺躯,负抱良己贵。欲思淑厥身,当须奉名义。五陵豪少年,昂昂多意气。不图显扬谋,声誉只如寄。栖栖陋巷人,箪瓢或弗继。动履不忘亲,令名日昭㫼。置器且求安,保身岂无计。载歌思诒诗,令人发长喟。
东武怀古 其四。清代。周亮工。嵯峨岩壑苦跻攀,大海南遵第几湾。客况驼头东莞郡,归心雁背穆陵关。琅玡赤映方升日,泰岱青分未了山。老鬓羞惭霜雪满,长淮路近不知还。
行宫口号二首。宋代。任希夷。新青染偏金堤柳,废绿羞开玉树花。今代离宫呈气象,六朝荒址满桑麻。
捣练子。清代。郑文焯。帘影静,粉香和。澹澹妆眉细细歌。今夜海棠花下酒,为谁风露得愁多。
初秋感事三首。宋代。刘克庄。跌荡当年赋两京,晚抛笔砚事春耕。达空函启已心懒,读夹注书犹眼明。金匮旧闻虚论次,香奁少作悔流行。而今老病都休也,起听秋声百感生。
赋得。明代。张泰。昭代难为事隐沦,也随时辈走清尘。吟边柳絮金城雪,梦里梅花玉岛春。青史同心怀旧侣,碧云高咏属幽人。东风吹破银河冻,会踏仙槎理钓缗。
丁酉除夜。明代。霍韬。双桧擎云起謇思,年年北风向桧吹。云花撒地影犹冷,龙梦腾天春未迟。鹤借空青闲宿侣,虹横孤碧见标枝。与君岁暮歌双桧,歌竟惟教双鹤知。
送岳阳陈倅秩满还朝八首。宋代。廖行之。先汉郡有丞,选置不浪取。次公在河南,吏严而独不。皇家重监郡,小试烦大手。上方求宽和,淹外讵容久。
赠王曰常。明代。范汭。一月留君兴未阑,酒杯无限费春寒。海棠欲卸辛夷尽,取次看花到牡丹。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宋代。邵雍。一簇烟岚鏁乱云,孤高天柱好栖真。从今便作西归计,免向人间更问津。
頔上人持莹萝月五诗见示因走笔和韵聊禦睡魔。宋代。郑清之。竺乾心法拈花笑,洙泗家风鼓瑟希。一问已应居第二,更询来处落三机。
对月。宋代。宋祁。月华真可爱,堂上共徘徊。白露方徐贶,清风适共来。蚌津随照满,乌阁为啼开。万虑方岑寂,愁看云汉回。
宋传道挽词二首。宋代。韩元吉。德履无遗恨,弦歌有去思。养亲三釜乐,作郡十年迟。壮志沈黄壤,英游闭赤墀。丰碑颂遗爱,谁为继罗池。
秋风。宋代。苏泂。秋风清入骨,秋树薄于云。老去悲时序,新来断句文。燕鸿相背发,泾渭一生分。信有难言事,天高不为闻。
肩吾生日以三绝为寿。宋代。魏了翁。俗学场中蚤掉头,一窗书卷古人谋。东西日月自明耳,皇恤人间有喘牛。
养拙庵述怀。明代。伍骥。钝怀好习静,筑野龟山阴。容膝宽天地,披吟乐古今。炫炫举世尚,喋喋非余心。抱瓮长松下,看云度晚深。
郊居集句十首 其八。明代。卢龙云。小亭终日对幽丛,十载长安似梦中。内外忘怀能自适,驱驰卒岁亦何功。閒心不厌耕南亩,往事应须问塞鸿。达士招邀同笑傲,徘徊却忆酒壶空。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宋代。王之道。聚散时来不自由,相逢相别欲何尤。韦皋况有三年约,陶谷端非一日谋。残角为谁惊晓梦,远山多事惹春愁。故园又作骊驹赋,尚幸持觞为劝留。
挂金索。唐代。无名氏。行功足。蓬莱三岛群仙聚。瑶池会、圣贤无数。尽是修真,学道列仙侣。侍奉高真,西王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