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冬至朗读

《冬至》是宋代马廷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气为背景,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寒律琯又飞灰,
万壑松风冬起雷。
风景不殊云黯淡,
雪霜初霁日徘徊。
无人献袜抛尘屦,
有客传觞酦冻醅。
天地不教阳德尽,
韦编曾叩伏羲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作为表达的载体,通过描绘冬至时的山寒、风雷、云淡、雪霜和日出等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诗的开头,"山寒律琯又飞灰",表明了冬至时山寒的严寒气候,琯又飞灰则是指琯瑟琴声在寒冷的山间回荡。这一句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打开了整首诗的氛围。

接着,"万壑松风冬起雷",展示了冬天风声和雷声的威力。松树是冬季常见的景物,风吹过松树,发出沙沙声,仿佛雷鸣般响亮。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增强了诗词的气势和节奏感。

下一句,"风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霁日徘徊",表达了冬至时的景色,云淡黯淡,雪霜初霁,日光迟迟未出现。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冬至时的寒冷和阴沉,同时也折射出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无人献袜抛尘屦,有客传觞酦冻醅",描绘了冬至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提到无人献袜,抛尘屦,形象地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和人们的贫寒。而有客传觞,酦冻醅,则展示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团聚欢庆的场景,反映了人情味和社会的温暖。

最后两句,"天地不教阳德尽,韦编曾叩伏羲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诗中提到天地不教阳德尽,意味着人们的道德伦理状况不佳,社会需要改进。而韦编曾叩伏羲来,则寄望于古代传说中的伏羲,希望能够借助古人的智慧来改善当下的社会状况。

《冬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季节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自然景色的寒冷、阴沉和人们的团聚欢庆,与对道德伦理的忧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关切。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冬至时光景和人生境遇的思索,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朗读
()

猜你喜欢

舍北有渔矶,下临清溪流。柳阴出朱桥,莲浦横兰舟。

莼丝二三亩,采掇供晨羞。鱼虾虽琐细,亦足赡吾州。

()
柳下嵇郎好在无,深居应得静工夫。
丹成便许随鸡犬,分定初知豢鹤凫。
痒处端能窥鸟爪,梦中不用断龙胡。
别来亦有閒忙事,日向黄家问酒垆。
()
荷叶欲漠漠,柳絮已飞飞。
东风如车轮,日夜挽春晖。
天郊多名园,曷不事鞍鞿。
休日不暇沐,权门亚冠衣。
()

烟楠雾柏富奇材,梁柱还须匠石裁。刀布不劳赍计吏,圣朝今选学官来。

()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一避无涯火院。二避利名萦绊。三避敬钦频,自是田分三段。堪看。堪看。金玉结成光灿。

()

小舟如一叶,风顺亦悠哉。浪撼山疑动,云移树欲来。

荐贤容有道,遗逸愧非才。莫惹怀乡恨,临风进一杯。

()

游遍名山忆故山,藜筇半秃衲衣班。天边飞锡凌风度,江上浮杯泛月还。

薝卜香中翻贝叶,薜萝深处扣柴关。他年宦辙过常郡,幸借空门半日閒。

()

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新年筋力太龙钟。

腰似铁锚儿重。

()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迳,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

少年纵笔羡才人,老去枯肠稍逼真。喜子能诗通性命,何妨取径近艰辛。

()

昨夜起观星,月在杨板上。今宵不见月,星影空摇漾。

羽虫飞拂户,灯吐孤火壮。伫立掩衡门,愁来独惆怅。

()
花发吴淞江上村,隔花吹笛正黄昏。
风尘远道归何日,灯火高楼合断魂。
夜静几家无别泪,雨声终日过闲门。
天边杨柳今无数,短叶长条非故园。
()

穷颜妙画今虎头,忽以武侯为范侯。他日却写十比丘,下笔不数僧贯休。

作佛作相三昧游,在江在海两浮沤。丈夫心机入法流,到处还渠第一筹。

()

空天映雪海鹰青,云锦追驰犬嗅灵。羡杀健儿围后渴,虎腔饮血不知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