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祠

宣公祠朗读

《宣公祠》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宣公祠
公不生唐世,
贞元事若何。
主恩思报切,
臣罪忤时多。
佞舌攻何忍,
刚肠死不磨。
倚兰凝伫久,
一鹭点沧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宣公的敬意和忧思。宣公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贤明君主,他并没有生活在当时的唐朝,而是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诗中,作者思考着贞元时期的事情,贞元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一段时期,作者以此为引子,探讨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情和罪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和君主的敬意。诗词开头两句“公不生唐世,贞元事若何”,表达了宣公并非生活在唐朝,而是在另一个时代,作者因此思索起当时的贞元时期的事情。接着,诗词转向了主恩和臣罪的议题。作者提到主恩,表明臣子应当对君主的恩情深感思考和报答之切。然而,作者也提到臣子的罪过,表示在时代的变迁中,臣子们往往会犯错或忤逆君主。接下来的两句“佞舌攻何忍,刚肠死不磨”,表明作者对于佞言和谗言对君臣关系的破坏感到愤慨,同时强调了君臣应该保持坚定的品德和正直的态度。最后两句“倚兰凝伫久,一鹭点沧波”,通过借景抒发作者的忧思之情。兰花是高雅、清香的象征,倚兰表示作者长时间思索君臣关系的深度思考。而一只鹭鸟点破了沧波,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在动荡的世局中保持清廉和正直的品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宣公的敬意和对时代变迁的忧思,同时强调了忠诚、正直和清廉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
天临黼扆,云集弁缨。
金石遞奏,典礼德成。
玉趾缓步,龙驾翼行。
言旋北极,永燕西清。
()
人生期满百,有兴且追游。
白发来非约,青春去莫留。
兔乌双转毂,今古一凭楼。
莫问穷通事,从今付分休。
()
脸晕轻红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时。
杜鹃叫落花梢月,独倚东风睡不足。
()
骨露皮穿未肯休,冥机蛮触战蜗牛。
一肩人我都担了,遍界从教是髑髅。
()

董狐之后无良史,千古是非成彼此。诸葛曾蒙入寇名,涑水犹然况馀子。

缅忆当年天柱折,龙蛇起陆坤维裂。一二孤臣川岭间,泣尽穹苍还继血。

()
上神仙住九上华,故留灵锁护烟霞。
云根欲断溪回处,浪出常山几片花。
()

酒馆湖船尽有名,玉杯时得肆闲情。至今人说张员外,不是看花不出城。

()

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

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

()

大漠秋深万马驰,小王轻徱逐胡儿。燕歌翻作从军乐,羌笛愁闻出塞悲。

乌垒风传青海箭,雁门霜拂黑山旗。周疆汉戍千年事,谁建旄头捣裔夷。

()

肇禋崇祀,式奉尊灵。因高尽敬,扫地推诚。六宗随兆,五纬陪营。

云和发韵,孤竹扬声。我粢既絜,我酌惟明。元神是鉴,百禄来成。

()

写韵亭高楼更高,百年登览著吾曹。客和月日成三九,我与鲲鹏共一毫。

山吐南云飞炮石,江横西雪涌波涛。黄花到眼应多感,不欠黄花插鬓毛。

()

云敛层霄,鸠鸣屋角,朝来又做轻阴。雨雨风风,搅将花信无凭。

东风整日无聊赖,蹴残红、点缀空林。恁消它、燕掠莺捎,愁损花魂。

()
金闺寂寞罢妆台,玉箸阑干界粉腮。
花落掩关春欲暮,月圆欹枕梦初回。
鸾胶岂续愁肠断,龙剑难挥别绪开。
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
造物蕴神巧,轩豁露真趣。
嵌空划仙掌,罅拆喷石乳。
半壁垂鲛绡,晴天洒飞雨。
扪萝不知疲,酷爱岩石古。
()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
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
新篁依约佩初摇。
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
()
玉盘行脍簇青红,输与山家淡煮菘。
要识坐堂哀觳觫,试来临水看噞喁。
()

鹤唳柴门月过墙,梅花如雪满林香。
风光直许闲人占,不耐闲人夜亦忙。

()
酒开瓮面扑人香,菊折霜余满把黄。
我是化工君信否?放迟一月作重阳。
()

啮雪吞毡瀚海头,节旄落尽恨悠悠。孤臣不为一身惜,降将应怀万古羞。

绝塞旅魂惊永夜,秦关归兴动高秋。表忠麟阁图形像,未数当年博陆侯。

()
三尺没腰雪,京华频岁无。
高低相掩覆,窍隙似封糊。
帖缺都迷丑,增妍不问枯。
因时混贫富,遇物得图觚。
()
黄河倾落九天来,砥柱三山立欲摧。
崖谷吐吞成雾雨,蛟龙战门作风雷。
()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

人事悲欢里,交情冷暖中。山林催晚计,颜面久秋风。

有传记耆旧,无书问子公。反关违世久,幽事亦匆匆。

()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
万树残英委泥滓,柳花成絮独高飞。
自怜织质无人赏,宛转还从洛浦归。
()

数着分明一局残,仙人曾此暂消閒。山僧不解盘中意,横卧苔矶听涧泉。

()

天柱峰高逼太清,灵岩端足擅高名。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樵径雪深多虎迹,清溪风暖尽猿声。

()

飞光洗积雪,南山露崔嵬。
长淮水未绿,深坞花已开。
远闻山中泉,隐若冰谷摧。

()

击牲酾酒荐明蠲,飣果装香婢仆专。
拣米作糜分糁碗,折莼为箸插芳筵。
儿惊庖下添熏肉,神笑人间用纸钱。

()
山耸千层青翡翠,溪流万顷碧琉璃。
游人来此醉归去,几个亲曾到武夷。
()

西来紫气照天东,辟土开疆万世功。缓带喜延东阁客,挥毫独振大王风。

彤幨拂柳莺迁木,绛韝穿花蝶护丛。咫尺辕门俨山斗,可容于迈数从公。

()

湖上千峰恋客游,此中惟爱白云秋。从君收拾青山去,墨沈香醪共一舟。

()

愔愔院宇。愁听红鹦语。解事东风吹梦去。飞入谢庭深处。

玉人娇睡银屏。侍儿密下帘旌。忘却香添翠被,醒来半臂凉生。

()
但能了净。
万法因缘何足问。
日月无为。
十二时中更勿疑。
()
云中峰午午,潭上树亭亭。
久作大梁客,贫留小阮醒。
滩愁江舸涩,祠信楚巫灵。
日暮渡头立,山歌不可听。
()

霜杵敲寒,风灯摇梦。

()

何年立庙对沧溟,合殿濛濛紫雾冥。香暗水仙毛发古,剑留山鬼髑髅腥。

寝楼下瞰扶桑日,饷道遥连析木星。圣代祝釐频遣使,徽音不日下宫庭。

()

父祖成完节,丹心激懦夫。枕戈枭逆虏,抚剑志伊吾。

忠孝公何愧,哀荣世所无。从今紫荷橐,接武上亨衢。

()
忆昔相携吴楚游,日同匕箸夜同裯。
奇欢东坝千钟酒,苦恨西湖一叶舟。
共把愁心对陵阙,独将佳句播沧洲。
河山犹未归尧禹,痛尔飘零先白头。
()

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

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

()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

飞云楼上月华明,几度中秋在帝京?却有钱郎挥翰手,倚阑横笛最含情。

()

六月边头未请粮,河西已到万馀皇。欢声欲沸三关士,满载嘉禾出太仓。

()

百计留春,春不住、愁怀填溢。争如对、宝梳压鬓,翠环铺碧。紫绶金章都是梦,云庐花坞如何觅。劝金杯、浅笑傍宾筵,须均一。前夜月,新离毕。收歰雨,呈红日。荷主人情厚,五云齐出。一颗樱桃天付与,数声水调人飘逸。叹荒园、三月百花残,无踪迹。

()
择蔬翻饼闹残更,儿女喧喧短梦惊。
想得春风连夜到,东禅粥鼓忽分明。
()

斜风花外飘红雨。杜宇声中春暮。一棹冲波来去。芳草秦淮渡。

谁家亭阁临流处。日日鸾笙吹度。不是有人窥户。那用疏帘护。

()

一讣惊传渐已真,但来相慰各沾巾。谁能洗却关情话,祗道乾坤无此人。

()

祖龙遗事久荒唐,今日青门草又芳。渭水东流通砥柱,骊山西折走咸阳。

龙争久识由三户,蚕食空教毕六王。一恸沙邱成往事,后人犹自赋阿房。

()
东巷西巷新月明,南村北村戏鼓声。
家家输赋及时足,耕有让畔桑无争。
一村婚娉皆邻里,妇姑孝慈均母子。
儿从城中怀肉归,妇涤铛釜供刀匕。
()
秋山淡墨写千峰,辉映门阑气象中。
瑞霭亦知人意喜,华觞宁惜醉颜红。
庄椿此去几千岁,汉阁他时第一功。
试问溪头閒草木,公来无日不春风。
()
勋业无成照水羞,黄尘入眼见山愁。
烟中漠漠江南岸,更与家人一少留。
()
辛卯中书落笔年,曾陪学士堵墙间。
看渠手把州麾去,故里春迎昼绣还。
我似青蒿君玉树,君方绿鬓我苍颜。
一尊话别休辞醉,报政归来紫禁班。
()
真伪纷纷甚得知,风流千古一羲之。
山阴胜概今何在,却有人传定武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