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蹋月韵。宋代。王柏。我观天壤间,何处无此月。对月两心同,正自欠此客。月清人更清,心景两相迎。平生负此约,鬓影今星星。我有一句话,愿与月同盟。清光无晦蚀,与德时时新。
《和立斋蹋月韵》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观察这天地之间,哪里没有这样的明月。
对着月亮,我们的心灵相通,只是我自己欠缺了这位客人。
月亮清澈,人心也更加明朗,我们的心境相互呼应。
一生中怀揣着这份约定,如今我的鬓发在月光下闪烁。
我有一句话,愿与月亮结盟。
清澈的光芒永不受遮挡,德行时刻更新。
诗意和赏析:
《和立斋蹋月韵》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宇宙中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诗人首先指出了在天地间无处不有的明月,强调了月亮普遍存在的事实。然后,诗人在与月亮相对时,感受到了心灵的相通,但他自己却感到自身的不足,欠缺了这位客人的美好品质和境界。
接着,诗人用“月清人更清”来形容月亮的清澈,表达了月亮的纯净和高洁,而人的心灵也因此而更加明朗。诗人认为月亮的清澈与人的心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彼此交融。
诗人提到自己一生中怀揣着与月亮的约定,这种约定可能是对月亮纯净和高尚品质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境界的追寻。此刻,诗人的鬓发在月光下闪烁,暗示着他在岁月中的沧桑和改变,但同时也显示了他内心的光辉和智慧。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希望与月亮结盟,与月亮共同追求纯净和高洁。他期望月亮的光芒永远明亮,不受任何阻隔,与德行一样时刻焕发新生。
整首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纯净、高尚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以及对与月亮结盟、追求德行的愿望。通过与月亮的对比和联想,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凸显了月亮作为美好象征的意义。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天仙子。明代。张振。画阁雕栏春暗渡。行来罗袜苍苔护。日长人倦不胜情,香满炷。风吹幕。啼莺却在花深处。
朴庵先生何公哀挽八章。明代。程敏政。行比先民老更成,耻随流俗竞浮荣。家山日暮愁云起,留得庵居朴字名。
春霁。宋代。宋祁。一雨初晴小雾披,海天羊胛报晨晖。寒消艳雪沈楼唱,暖入重帘御袷衣。柳外轻黄纷漠漠,梅梢残白怅微微。烟皋笑电无穷乐,行御鲸牙逐锦翚。
棋盘仙迹。宋代。韩信同。唐山绝顶棋盘石,戏局流傅名自昔。仇勒细间白发翁,云是仙人曾对奕。苔封石灯不敢多,竹引清风时拂试。个中黑白子不留,想是仙童为收拾。又不闻樵采之人王子质,邂逅仙人执手谈,赢轮未决藏机密。贫看柯烂不知时,少憩山中方七日。谁识囊中日月长,归来尘世无相识。
桃源忆故人。金朝。马钰。马风得遇修仙举。不羡人间富贵。筑个环墙居住。且避风霜雨。灵光昼夜常修补。异日功成归去。得住蓬莱洞府。侍奉吾师父。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宋代。范成大。黄鹄高飞碧落寒,向来山水梦惊残。故情若问玄真子,依旧江头把钓竿。
秋夜印月池作。清代。胤禛。雨后添新涨,盈盈碧沼深。临流洗俗耳,对月静尘心。松引仙禽舞,萍摇锦鲤沉。飒然风拂面,翠竹助清吟。
故事相国金印紫绶三公亦如之作金印辞。唐代。王质。宝篆结金纹,玉皇衣上云。飞驰双日月,开闭几乾坤。灵夔挟辀吼,幰弩指幡首。绛霏密葱茜,隐隐龟衔纽。祥文写天影,寿骨耸岳顶。莲巢秋风泠,甘守相国印。
十八砺。宋代。郑思肖。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
北湖。宋代。陶弼。宁越佳山水,城楼枕北湖。丘陵助形势,沟洫借膏腴。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自知千载后,歌调有农天。
四时读书乐。宋代。翁森。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澎湖杂咏 其十六。清代。陈廷宪。一束生刍未肯烧,只缘黄犊腹犹枵。更从牛后传薪火,曝向斜阳胜采樵。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宋代。欧阳修。千门钥入断人声,楼阁沉沉夜气生。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霜云映月鳞鳞色,风叶飞空摵摵鸣。犬马力疲恩未报,坐惊时节已峥嵘。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唐代。韩愈。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