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蹋月韵

和立斋蹋月韵朗读

《和立斋蹋月韵》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观察这天地之间,哪里没有这样的明月。
对着月亮,我们的心灵相通,只是我自己欠缺了这位客人。
月亮清澈,人心也更加明朗,我们的心境相互呼应。
一生中怀揣着这份约定,如今我的鬓发在月光下闪烁。
我有一句话,愿与月亮结盟。
清澈的光芒永不受遮挡,德行时刻更新。

诗意和赏析:
《和立斋蹋月韵》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宇宙中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诗人首先指出了在天地间无处不有的明月,强调了月亮普遍存在的事实。然后,诗人在与月亮相对时,感受到了心灵的相通,但他自己却感到自身的不足,欠缺了这位客人的美好品质和境界。

接着,诗人用“月清人更清”来形容月亮的清澈,表达了月亮的纯净和高洁,而人的心灵也因此而更加明朗。诗人认为月亮的清澈与人的心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彼此交融。

诗人提到自己一生中怀揣着与月亮的约定,这种约定可能是对月亮纯净和高尚品质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境界的追寻。此刻,诗人的鬓发在月光下闪烁,暗示着他在岁月中的沧桑和改变,但同时也显示了他内心的光辉和智慧。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希望与月亮结盟,与月亮共同追求纯净和高洁。他期望月亮的光芒永远明亮,不受任何阻隔,与德行一样时刻焕发新生。

整首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纯净、高尚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以及对与月亮结盟、追求德行的愿望。通过与月亮的对比和联想,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凸显了月亮作为美好象征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

猜你喜欢

画阁雕栏春暗渡。行来罗袜苍苔护。日长人倦不胜情,香满炷。

风吹幕。啼莺却在花深处。

()

行比先民老更成,耻随流俗竞浮荣。家山日暮愁云起,留得庵居朴字名。

()

一雨初晴小雾披,海天羊胛报晨晖。寒消艳雪沈楼唱,暖入重帘御袷衣。

柳外轻黄纷漠漠,梅梢残白怅微微。烟皋笑电无穷乐,行御鲸牙逐锦翚。

()
唐山绝顶棋盘石,戏局流傅名自昔。
仇勒细间白发翁,云是仙人曾对奕。
苔封石灯不敢多,竹引清风时拂试。
个中黑白子不留,想是仙童为收拾。
()
马风得遇修仙举。
不羡人间富贵。
筑个环墙居住。
且避风霜雨。
()
黄鹄高飞碧落寒,向来山水梦惊残。
故情若问玄真子,依旧江头把钓竿。
()

雨后添新涨,盈盈碧沼深。临流洗俗耳,对月静尘心。

松引仙禽舞,萍摇锦鲤沉。飒然风拂面,翠竹助清吟。

()

宝篆结金纹,玉皇衣上云。飞驰双日月,开闭几乾坤。

灵夔挟辀吼,幰弩指幡首。绛霏密葱茜,隐隐龟衔纽。

()

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

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

()

宁越佳山水,城楼枕北湖。
丘陵助形势,沟洫借膏腴。
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

()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

一束生刍未肯烧,只缘黄犊腹犹枵。更从牛后传薪火,曝向斜阳胜采樵。

()

千门钥入断人声,楼阁沉沉夜气生。
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霜云映月鳞鳞色,风叶飞空摵摵鸣。

()

向晚西风入翠微,楼西一隙透斜晖。寒蝉底事声凄切,催得飞鸦打阵归。

()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