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九兄秋吟五首

次韵九兄秋吟五首朗读

《次韵九兄秋吟五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于乌鹊桥边见,
定向笙箫鹤上逢。
淅淅萧萧到荷叶,
今年秋不属梧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诗人苏泂表达了自己在秋天的感受。他并没有在乌鹊桥边看到乌鸦,却在另一个地方听到了笙箫声,看到了飞翔的仙鹤。秋风轻轻吹拂,带来了荷叶的萧瑟声,但今年的秋天并不属于梧桐树。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方式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中以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和声音,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知。

首先,诗人提到了乌鸦,但他并没有在乌鹊桥边看到它们。这是一种意象的对比,乌鸦是常见的黑色鸟类,而乌鹊桥则是一个与缘分相关的传说中的地方。诗人没有在那里看到乌鸦,似乎暗示着诗人对于缘分的期待和失望。

接着,诗人描述了笙箫的声音和飞翔的仙鹤。笙箫是一种古代的乐器,通常用于表达欢乐和喜庆。而仙鹤则象征着祥瑞和长寿。这些意象的出现,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高雅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诗人用"淅淅萧萧"来形容秋风吹拂荷叶的声音。这种声音带来了一种凄凉和萧瑟的感觉,增强了诗中秋天的氛围。而诗人提到今年的秋天不属于梧桐树,或许是对往年的失望和对变化的觉察。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事物和声音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缘分和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变化和失望的感受。这种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引发读者对秋天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

猜你喜欢

江波何似西湖曲。村烟相对峰南北。何处不青青。青青是汉茔。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旧日厌残红。人行九里松。

()
驿尘飞,天意紧。
香雪芝封,犹带吴泥润。
昨夜宝_开玉镜。
一点西风,便觉寒秋近。
()

西来之水如建瓴,渔者陆处烟中汀。竹柎泛泛代舴艋,蹋浪稳如平地行。

不营万匠篊,不结百囊罟。渔竿藋藋荷乌鬼,长喙碧睛水中虎。

()
初来淮阳春已晚,下里数楹聊寝饭。
此邦花时人若狂,我初税驾游独懒。
任王二君真解事,来致两盘红紫烂。
天姝国艳照蔀屋,持供佛像安敢慢。
()

直言濒死荷戈馀,社稷犹思再埽除。指佞朝廷惟汲黯,存亡时势异申胥。

秋来草没宫门路,夜半镫寒屋漏书。要识艰危成节概,不随流俗在平居。

()

少年识事浅,所志学干禄。虽误点贤书,不饱侏儒粟。

子当奋脩翎,余亦理征轴。薄技倘一售,还山艺松竹。

()

九门锁钥一夜开,金吾将军骑马来。马前缇骑拥大戟,阗城溢郭欢如雷。

明日都人争动色,报道将军已擒贼。将军神勇人不知,但见騄耳随风驰。

()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
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
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

问讯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他时要向山中去,容我一庵遮薜萝。

()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

三国功名可立谈,赋成赤壁倍崭岩。
想君梦去神游处,慷慨风流真可参。

()

逍遥金地与人疏,山静风光碧有馀。开筑当年看锡卓,焚修今日听星居。

灵株瑞草人难识,明月清风室更虚。坐久半天琼佩响,泠泠此理属真如。

()

一濠剩绿,有当年、西子淩波尘影。分得香溪三尺玉,曾试春风宫锦。

仙步翩鸿,艳歌浮鹢,转烛空明镜。漂花暮水,绕城犹作荒哽。

()

远寺疏钟动,长江片月流。客愁眠不得,起视水边楼。

河汉星将曙,关门柝未休。榜人初击楫,西上秣陵州。

()
秋林不可寄,九月已寒风。
鸿雁云呼远,蝇蚊雨洗空。
篱花荒正色,岸蓼卧枯丛。
别浦栖渔隐,何期共短篷。
()

上下青山今白头,穿云入坞未能休。因君去觅仙洲路,却叹周南独滞留。

()
十羊烦九牧,自古贻笑嗤。
任贤苟不贰,焉用多人为。
师行仰供给,州县方告疲。
差徭逮所历,添官有权宜。
()

曾见丹崖凤尾飘,锦苞今映镜波遥。低昂百态心虚见,起灭千端影彻消。

哲匠西山捐槚梓,美人南浦委蘅萧。秋风许我延清赏,预报扶衰度小桥。

()

()
一阳生,万汇生。
正当生,作麽生。
群阴消殄,吾道大亨。
()
我诗音节变巫巴,君向风流守故家。
剥啄未嫌惊梦蝶,吟哦惟恐到昏鸦。
沅湘自昔皆因适,蛮左于今况杂华。
岂不怀归归未遂,水痕还落岸头沙。
()

董承种辑骚为迂,耿纪金祎计逾疏。
精卫有心安问海,螳螂方怒岂知车。

()

冶城风雨送秋森,万寿嵩呼五夜心。帝座仰瞻天共远,主恩遥荷海同深。

容台礼乐虚南北,建业江山自古今。龙辇凤旌回首地,似闻韶濩奏馀音。

()
绣岭花残翠倚空,碧窗瑶砌旧行宫。
闲乘小驷浓阴下,时举金鞭半袖风。
()

百岁谁免死,贵足留其名。三良殉秦穆,慷慨平生情。

一诺奉明主,千秋共哀荣。从容就长夜,斯人岂偏生?

()

河身倾仄险于谗,舐掌离车频谑諵。但有雕云敷党族,谅多酸雨送松杉。

凭将知罪存麟史,分得文章与蟹监。哭泣妇人俱不可,相传司马旧青衫。

()

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奈愁何。
长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
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

()

三窟憎狡兔,两端忌首鼠。含糊有前却,遗患在养虎。

操刀贵能断,坐见皮寝处。应须下车搏,不待探穴取。

()

江门日日弄扁舟,雨雨风风得自由。昨夜桃花新水涨,鲚鱼多在碧莎洲。

()
桐孙枝有海潮音,玉指初调万簌沉。
烛影荧荧锁窗底,此时端欲见琴心。
()

庐陵游乐夕阳山,太守何人若是班。
三岛幻成一丘小,五峰对峙两溪环。
竹间庭院邻翁卜,木杪楼台仙者寰。

()
楼上从容晓日明,春风随意动郊坰。
定知有象根冲漠,未信至精惟杳冥。
万化淳时春蔼蔼,一元亨处雨零零。
忘言共倚栏干见,录满周原水满汀。
()

徂徕山高知几重,青青削出金芙蓉。琪花瑶草长岩壑,挺拔更有千年松。

扶疏香叶遮数亩,藓苔蚀遍苍皮厚。半空灵籁几曾停,六月凉飙长自有。

()

名稽汉仪,歌参唐宗。往于卿少,乘秋气中。周天而行,如姊之崇。

可飞霞佩,下琉璃宫。

()

山中大药几时成,黄帽青鞋入汉京。休怪儿童惊异貌,共传三耳是先生。

()

宰相五更朝,金鞍拂柳条。何如磐石上,散发坐吹箫。

()

百年有几相逢日,一别重来十二年。海水萍踪仍此地,岁星荔实忽周天。

长江浪击轰云炮,绝漠寒深大窖毡。公正南归吾北上,欲论近事恨无缘。

()

碧海初弦月,清光向夕流。半规升古塞,欹影下层楼。

河汉冥冥夜,藤萝漠漠秋。开帘镇吟望,华发不禁愁。

()

水花分别种,红白敢争妍。南国灵根老,中央正色鲜。

宫妃重入步,院吏误相传。安得濂溪种,移来共岁年。

()

昨日寻君恨不逢,离愁散入暮烟中。古陂净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年少向人偏肮脏,时危临事始疏通。论心长欲书灯共,无奈君西我复东。

()
世事纷纷过眼新,九衢依旧涨红尘。
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
一片寒姿苍玉质,久作歙江秋水骨。
磨瑕砻垢饱风霜,袖手南游来楚国。
我曾研破青烟痕,露华半勺拖玄云。
文理细密温而淳,伯乐一顾空马君。
()
一明一切明,一了一切了。
道无不是无,道有元非有。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到如今不得妙。
()

楚国献玉人,抱玉山中哭。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

()

几人平地上,看我半天中。(《登楼》见《吟窗杂录》)

()

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百花摇。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归路碧迢迢。

()
万瓦禅林耸翠螺,四围山色玉新磨。
恍疑别换胸怀子,霁月光风觉转多。
()
屋东双梧桐,婉娩无真资。
朝为春风条,暮为秋霜枝。
夜久风叶呜,惊鹊一再飞。
梧桐不足愁,会有明年期。
()
早得虚名翰墨林,谢归忽已岁时侵。
春郊射雉朝盘马,秋院焚香夜弄琴。
病酒闭门常兀兀,哦诗袖手久愔愔。
浮沉不是忘经世,後有仁人识此心。
()
汉阳城对古西门,官柳青青几树存。
叶暗市楼迷楚望,花飞江浦断湘魂。
因风暂逐金羁影,和雨先沾翠袖痕。
犹有旧乌栖不定,啼将客梦到乡园。
()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
()
忆奉先人窆,深勤长者车,哀辞推杰作,虞主为佳书。
今日君仙去,秋阴我病余。
莫酬三施重,缄泪洒幽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