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茅山六言三首。宋代。周文璞。昔年唱采芝歌,已老头颅柰何。不见飚轮碾处,白云出没常多。
《望茅山六言三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文璞。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望茅山六言三首
昔年唱采芝歌,
已老头颅柰何。
不见飚轮碾处,
白云出没常多。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茅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对茅山景观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昔年唱采芝歌”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茅山采集仙草时的欢乐心情。这句话蕴含着青春和活力的意象,唤起了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年老的无奈,他说“已老头颅柰何”。这句话表明诗人已经年过半百,头发已经斑白,对自己年龄的感叹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自问是一种反问,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的衰老和时光的无情的痛感。
第三句“不见飚轮碾处”描绘了茅山景观的变化。飚轮是指风车,碾处指的是石磨碾麦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茅山旧时景象的怀念,他感叹自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风车和石磨。这里通过茅山景观的变化,折射出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
最后一句“白云出没常多”呈现了茅山常见的云雾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茅山自然风光的向往和思念。白云是茅山的特色之一,它时常在山峰之间升腾、缭绕。这句话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意境。
通过对茅山景观的描绘和对自身年老的反思,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青春时光的怀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艺术的形象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周文璞。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浯溪摩崖怀古。宋代。杨万里。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谁知鼙鼓动渔阳?肃宗灵武何仓皇?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三千宫女为谁妆?空遗两鬓愁秋霜。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