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老僧听琴

洛社老僧听琴朗读

《洛社老僧听琴》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老僧听琴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言几载不闻琴,
屡听清弹苦契心。
少待庭柯蝉噪静,
为师更作醉翁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僧听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思索和感受。首先,作者自言已经有几年没有听到琴声了,这表明琴声在他的生活中已经变得稀缺。接着,他听到了一曲清雅的琴声,这琴声深深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作者用"苦契心"来形容这琴声,表达了其内心对琴音所传递的苦涩和情感的共鸣。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一个安静的庭院,庭柯上的蝉声已经停息。这种静谧的环境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聆听琴声和思考琴音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称为"为师",并开始吟唱起来,仿佛是一个陶醉于琴音中的醉翁。这表明作者将自己融入了音乐之中,身心沉浸在琴音所带来的愉悦和启迪之中。

整首诗词通过对琴声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琴音所引发的情感共鸣的追求。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自我称谓的变化,诗人展示了自己在音乐中的陶醉和超脱,以及对艺术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和对琴声的思考,也展现了诗人在音乐中追求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超越现实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音乐与心灵的交融,传递出一种寂静与远离尘嚣的情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朗读
()

猜你喜欢

卷箔舒红茵,当轩玩明月。懿哉深夜中,静听歌初发。

苔含殿华湿,竹影蟾光洁。转扇来清风,援琴飞白雪。

()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
念昔徂殁子。悠悠不可胜。

()

魏生狷者流,勃窣名理窟。物好都不营,而以求真悦。

眄睐当世人,迷津要余筏。片语识其端,雄思坐超发。

()

诗道贵和平,由来写性情。
要知冲口出,绝胜撚髭成。
理到辞须达,神超韵自清。

()

服膺从圣轨,厉志尊前闻。敦厚觅砥道,高明抗浮云。

玄元极三古,疏通穷八垠。焉能为栖栖,掩抑斥鴳群。

()

何必山巅与水涯,安心随处便为家。有人问我西来意,笑指长天落晚霞。

()

闲时白羽但邀凉,懒着荷衣怕骇常。付与乡评还月旦,古来嘉会重冠裳。

()

五杂俎,南城促。往复还,矢相属。不得已,自屠戮。

()

独施清静化,千里管横汾。黎庶应深感,朝廷亦细闻。

心期在黄老,家事是功勋。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

闲行涧底采菖蒲,千岁龙蛇抱石

()
经国终能匏子甘,转漕万里出东南。
屯田果得京师计,请为朝廷拜邵庵。
()

迢迢郁水远中流,屹立孤峰起鹭洲。两岸烟村浮下界,几重云树隔危楼。

渔歌夜度清霄月,僧罄时闻碧汉秋。白发归来吾亦老,好将卜筑借菟裘。

()

一抹残阳碧映岑,孤峰倒影自成阴。牧童横笛归家去,鞭趁牛羊出远林。

()

蜃楼五色倚晴空,□接巍巍孔氏宫。□挟一毡从此去,餋容三釜许谁同。

秃蛟吸砚生秋雾,健鹘辞鞲奋北风。别后□□新作□,好裁玉版寄征鸿。

()

名家宰名邑,将谓屈锋铓。直是难苏俗,能消不下堂。

冰痕生砚水,柳影透琴床。何必称潇洒,独为诗酒狂。

()
少日狂游好。
阆苑花间同低帽。
不恨千金轻散尽,恨花残莺老。
命小辔、翩翩随处金尊倒。
()

长安三千里,喜行不言永。清路黄尘飞,大河沧流静。

更怀西川府,主公昔和鼎。伊郁瑶瑟情,威迟花骢影。

()

是非处处生尘埃,唯君襟抱无嫌猜。收帆依雁湓浦宿,

带雨别僧衡岳回。芳樽稍驻落日唱,醉袖更拂长云开。

()
不遣身心同槁灰,化工随手自量裁。
一栏仙葩端倪露,九畹崇兰次第栽。
生意可观那画得,暗香难觅偶吹来。
柴门漫说何曾闭,俗驾经过也未猜。
()
柴门木落叶成堆,十日元无一再开。
书坐藏多为饱祟,诗缘吟苦作穷媒。
儿言山圃当收栗,僧约溪桥共探梅。
堪笑此翁推不动,地炉无火画寒灰。
()

衰病伶仃一老大,桃笙六尺傲朝晡。天公有意存吾道,疟鬼无知害老躯。

肝胆轮囷犹顾我,形容枯槁似非吾。有时怒见不平事,强起挑灯看湛卢。

()

吹箫人去竹房空,海内犹怜学术工。最是西泠桥畔路,淡烟疏柳夕阳中。

()

亭临流水上,地接古城隈。
日永檐楹静,春深锦绣开。
鸥随清漾远,风杂乱香来。

()

柴门地僻长苍苔,惭愧比邻数往来。四壁蓬蒿贫士宅,孤村风雨故人杯。

书签药裹应成癖,水鸟山花莫漫猜。万事形骸俱拨置,百年怀抱为君开。

()
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
讵料雨复痴,日日闻震雷。
中元节倏居,巨飚瓷喧豗。
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
()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停舟十二峰峦下,幽佩仙香半夜闻。

()

槛户淩虚影倍长,羲和高臬候青阳。涵灯未透琉璃影,浮水初韬舍利光。

风到草间吹欲转,日中沙界迹偏藏。焰埃幻灭劳相问,惟向清阴礼法王。

()
一笑憧憧雁鹜行,簿书堆里赋秋阳。
心如坠絮沾泥懒,身似飞泉激石忙。
雨後蹲鸱先稻熟,霜前浮蚁斗枨香。
天涯节物遮愁眼,且复随乡便入乡。
()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

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

()

高树嘶蝉秋已半。昼长人静香清。栏花难记旧时名。

蕉心分绿影,桐叶送秋声。

()

千古文人信有权,一言那肯博婵娟。为逃相路教歌舞,严续殷勤亦枉然。

()
一冬长是暖,见雪独精神。
田野眠方稳,湖山认不真。
众禽忧失树,孤客喜忘贫。
只此严凝气,中含造化仁。
()

成败何足校,英雄自有真。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

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

()

种自何年,金邪元邪,穆乎高苍。恰崩涛乱泻,熊啼兕吼,枯根直裂,虎跛龙僵。

客有将归,我来树下,万斛藤萝漏夕阳。摩挲歇,笑树犹如此,时代苍茫。

()

晨兴长意佳,独坐开半扉。池塘澹不流,轻燕帖水飞。

青阳醉万物,随地生光辉。云飞与川驰,何处不生机。

()
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

梦潜寤。感侻装媠服,荒唐云雨。问含波、媚盼春莹,可解佩兰贻汝。

依约烟心,翡翠正翔、玉荷羞语。剩一眉、山痕遥黛横浦。

()

纷纷吏民散,遗我以兀然。
悄悄今夕意,鸟影驰隙间。
向来房州谷,採药危得仙。

()
朐霜青白雁群,小堂对柏日西曛。
繁星江接巴文水,淡墨山开盛字云。
井切三潮兵幸洗,冈当一火玉为焚。
具知野骨封候暐,静夜冤声触处闻。
()
鼻闻心所著,香臭不同根。
穷究缘中识,非干妄想门。
()

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
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
()

乾坤以含养覆载。
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

()
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觜任天真。
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

秦人不窥兵。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

太子还入荆。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

()

维天降灵雨,物物均所蒙。

胡为兹穑稼,不知草芃芃。

()

芊子名婴见《汉志》,一十八篇成往事。儒家者流书不传,得此一歌犹快意。

内业六韬名目连,想见谈兵铸兵器。造字古文书作造,《说文》可证神通寺。

()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

短棹骛洪河,川行忧畏多。转怜时役苦,无奈旅程何。

雾黑江龙斗,云腥岸虎过。黄昏投古驿,从此顺风波。

()

栋宇千寻壮里居,如何祠下草长除。炉烟袅袅灵如在,水木悠悠意自舒。

种德一心无望报,传家万卷有藏书。知君对此无他羡,只羡吾生乐有馀。

()

玉钩桥水如凝碧,才过床头写瀑雷。恰是东风太薄劣,逆流花片出墙来。

()
绿竹覆清渠,尘心日日疏。
使君遗癖在,苦要读文书。
()

高堂重庆寿期颐,四世团栾世所稀。椿树阴浓朝日暖,萱花香细午风微。

扶持老爱鸠为杖,拜舞重看綵作衣。我有双亲思致养,披图转觉思依依。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大藩初锡瑞,出牧迩皇京。暂以绿车重,言承朱传荣。

舒桃临远骑,垂柳映京营。惠化宣千里,威风动百城。

()

上帝无私意甚微,欲教霖雨更光辉。也知出处花相似,

可到贫家影便稀。云汉风多银浪溅,昆山火后玉灰飞。

()

望霓民皇皇,桔槔力已竭。太守视四境,忧恫如就爇。

祈天深自咎,臣职无乃缺。至诚乃回天,大雨漫原垤。

()

弃置元吾道,淹留自主恩。避人经伏腊,羁旅信乾坤。

抚枕沧洲近,开帘绿雨繁。迟迟去亦得,二纪傍金门。

()

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

()

军城衙散不须开,徐拨金垆煖篆灰。初日似偏羊傅阁,早春难到濮王台。

辛盘妇怯他乡味,柏酒儿惊最后杯。忽忆朝天吾季在,玉珂声自未央回。

()
为君刻意五七字,甫壮知心一两人。
百计纵疎终办此,直疑贾孟是前身。
()

惜春无计挽残红,乱蕊繁英一夜空。奔月似辞丞相府,渡江那入楚王宫。

尊前著态偏宜雨,落后颠狂不为风。独有妆楼难闭却,芳菲时绕画墙东。

()

风流人物出尘埃,曾入都门献赋来。宦路不知双鬓改,讲帷又向八壶开。

月明茅店鸡初唱,烟暝松林鹤已回。客子归途相邂逅,今朝把酒是离杯。

()

蝉歇还惊络纬鸣,秋风忽已动江城。
山窗寂寂无眠夜,梧落芭蕉听雨声。

()
周郎走王都,马足尘翻波。
贺老宦江夏,无人惊雀罗。
出处躁静间,奈此贫病何。
平生解指誓,晚境忽婆娑。
()

当途不知才,辄复诋其行。丛台多妙喻,风雅未为病。

温段虽同工,弱靡难一振。后来西昆体,乃以清丽胜。

()
多君栖郑圃,玄室白云阴。
此日逢迎处,高天倚树吟。
竹香明幌静,山色暮帘深。
相送情无限,余音碧水琴。
()

烟花苒苒裹江亭,云霭纷纷接暮城。物态除非诗可写,旅怀唯藉酒能平。

燕知社节来何早,莺怯春寒语未成。非晚与君分袂去,他时当记此时情。

()

大雪未寒花满地。多少红嫣,开落如流水。春尽秋残无限意。

撩人岁月閒滋味。

()
琼搓粉滴。
南枝只报江南坼。
横斜疏影溪边窄。
翦碎白云,分付陇头客。
()

侍君江海间,匆匆秋复春。野水玩游鱼,空山看出云。

花发园林媚,机忘鸥鸟驯。浩歌复浩歌,云水傲閒身。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草迷三径绿芊芊,可是山翁懒得便。
直自酴醾花去后,不曾行到大门前。
()

彤云旖旎霏祥光,兰椒沃壁含璚芳。流苏袅袅开洞房,晚波绣烛摇鸳鸯。

鸳鸯双飞情宛转,紫带垂螭觉螭缓。绿膏照粉玉缸斜,瑶鸭融春翠云暖。

()
我家世业本农夫,力作耕田供百需。
食无鱼兮出无车,但守桑梓依枌榆。
中更兵火田园芜,骨肉奔迸几为奴。
饥肠雷转寒侵肤,中夜穷鬼常揶揄。
()
翠盖参差森玉柄。
迎风浥露香无定。
不著尘沙真体净。
芦花径。
()

竹风飒飒振琅籼,玉骨棱棱耐峭寒。把镜几回频拂拭,爱他长共月团栾。

()

石桥桥畔濯沧浪,高柳阴浓足午凉。野老班荆情共适,无人识是琐垣郎。

()

倚崖开翠屏,临潭置苔石。
有所独无人,君心得未得。

()

修身岂止一身休,要为儿孙后代留。但有活人心地在,何须更问鬼神求。

()

何处朱门窈窕深,萧然一径绿成阴。回眸却笑阳关道,匹马区区走到今。

()

恬和效春律,芳茂若秋松。杯毕花枝放,吴伻俳笑空。

()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
吾侪自由身,声利为缠索。
不有山林幽,何以宽此缚。
熏炉仍茗碗,钩窗共盘礴。
何必睹史天,是中差可乐。
()
粉身免泛杯中物,并驾容陪陇首花。
況耐岁寒双干在,周旋三益羡君家。
()

衮衮年华去住难,悠悠今古独凭栏。江山惯识市朝变,桃李那禁风雨寒。

旅食又惊三月到,閒情聊喜一家安。衰颜何物酬佳节,频倒清尊强自宽。

()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

休赋惜春诗。留春住、说与人知。一年已负东风瘦,说愁说恨,数期数刻,只望归时。
莫怪杜鹃啼。真个也、唤得人归。归来休恨花开了,梁间燕子,且教知道,人也双飞。

()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
万里归来葺故园,阚湖新结小船轩。
双亲八十喜康健,七子侍劳三十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