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史

读汉史朗读

《读汉史》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汉朝历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看法和对古代名士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石躬行不读书,
公孙张禹号名儒。
诗书何罪工发冢,
自是诸生爱颔珠。

诗意:
《读汉史》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对古代名士的赞美之情。诗中,万石是一个不读书的富豪,而公孙、张禹则是号称名儒的学者。作者在诗中借古讽今,批评了那些不重视读书的人,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于知识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写,将读书学习与富贵名儒相对立,凸显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诗中的万石是一个形象的对比,他代表着那些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知识修养的人。而公孙和张禹则代表着那些古代名士,他们通过读书学习,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诗中的"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学习的正面评价。"诗书何罪工发冢"意味着这些古代名士,他们以诗书才华而受到后世的尊重,他们的墓志铭上刻着他们的成就。而"自是诸生爱颔珠"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诸多学子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推崇,通过对古代名士的赞美,强调了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以及读书对于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它呼吁人们应该重视读书学习,追求真理,提高个人素质,以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昔年亲擢校书郎,夜梦苍龙绕屋梁。异时那知今日应,六龙深驻载赓堂。

()

老树凋残尽,灵祠寂历中。古今时易改,幽显意能通。

岁享屡登乐,俗追三让风。送迎人散后,日落乱山空。

()

蔚蔚郎闱望,皇皇使节辉。
竞时俱勇往,怀宝独言归。
皂盖人方惜,黄粱梦已非。

()

野人爱菊亦偶尔,种菊满阑秋已清。但为爱君兄弟好,欹眠闲看绿光晴。

()
龙虎刚柔隐圣方,一时和合运阴阳。
周知配类无疏失,我一从来理自长。
鼎里花开装五彩,心明火候制三黄。
更能通得华池妙,南北东西不可当。
()

龙德中,元气昌,天王一统开八荒。
十又一叶治久长,前年白雉来越裳。
中国圣明日重光,仁声极沓动嘉祥。

()

千金重一瓢,借我中流度。觉岸倘先登,游刃与时措。

东西南北辕,适国为大道。行矣慎所之,无惑多岐路。

()

汨汨尘寰扰。苦苦尤深窈。长系绊、不分晓。日生还恁地,夜梦魂惊杳。

听分表。都缘劫劫波波绍。急急心开肇。早早俱除剿。

()
白发来游宦,山公不我闻。
邪犹在中等,政不占微分。
孤泪沧溟感,微言上帝勋。
何妨贫且贱,嵩岭有高云。
()

簇仗回来玉勒閒,黄门牵向落花间。君王不爱长杨猎,嘶入春风十二闲。

()
月儿犹未全明。
乞怜生。
几片彩云来去、更风轻。
应见我。
()

清商沁骨髓,发为酸楚吟。物理有推激,欲制难可禁。

金匏虽异族,竹磬乃同音。孟郊死已久,谁当知我心。

()
莼鲈有玉西风急,橙蟹无金东海深。
只为酒醒愁夜来,二虫得失我何心。
()

张翁纸驴真有无,钱也何意传其图。印记虽明幅断裂,李侯完之亦奇绝。

所恨图尾钱有诗,就蛇添足将无痴。忆昔翁来集贤院,入宫诏许肩舆便。

()
马力虺隤苦不禁,仆夫流汗亦沾襟。
抱琴来写非无意,爱此山高涧水深。
()

晓天楼殿倚空虚,尚见星辰落落疏。鹊动高林人起后,马嘶残月客行初。

偶来作尉聊驱盗,岂谓论功得谤书。但使一方无犬吠,即看黄纸下新除。

()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单于冬入残三辅,汉上秋成絷九营。

勿虑卫青终失宠,无劳贾诩更谈兵。吴山楚水年馀别,残角空阶尽月明。

()

行随流水声,步出哀壑底。绿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

树石无穷年,流水日千里。

()

石麒头角露峥嵘,宝志摩来分外精。珠璧一阳逢会合,地天两数大生成。

谢兰漫擅当年宝,窦桂还开此日荣。太史占星遥望气,德辉今已聚江城。

()

忍攀杨柳繫征鞍,男子桑蓬逸处难。儿代课书休寄忆,亲能勿药便平安。

连云蜀栈千寻上,捧日皇途一例看。领袖功名应不远,他年禄养好承欢。

()
日晏坐中园,清襟注迥轩。
轻飚逢叶动,小雨得荷喧。
()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

君不见怀玉山,山七盘,盘盘上无极。阴霾白日崖洞黑,隆冬雨路谁来得。

稻田月池山上头,半天有地今我游。石坛剥落古佛弃,木落俯见东岩湫。

()
清都未晓,万乘并驾,煌煌拥天行。
祥风散瑞霭,华盖耸,旗常建,耀层城。
四列兵卫,爟火映、金支翠旌。
众乐警、作充宫庭。
()

五更开户望,孤月照禅真。脚踏生台影,灯摇绕佛身。

风停花入定,雁过水无尘。不到空潭曲,难论旷世因。

()

玉树谱新声,绮弱而无骨。诗词判刚柔,何用咎狎客。

()
平芜千里绿迢迢,水宿山行好耐劳。
最是愁人最奇崛,冯公之巘浙江潮。
()

凉飚轻散余霞绮。疏星冷浸明河水。欹枕画檐风。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

门迎众绿,还放石榴红。人如醉,娇欲睡,起先慵。静帘栊。

愁绪天涯绕,共莺燕,随蜂蝶,曾几度,额黄染,脸脂融。

()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

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
有时一画起,有时三绝编。
朱丝弦侧畔,玉界尺傍边。
()
君构义方亭,人知善教成。
恩封新诰命,词合旧题名。
承袭诗庭训,辉光里闬荣。
如今彩衣养,蔼蔼振家声。
()

郡斋全占五溪云,就养辞权以孝闻。
重戴旧称秦御史,高堂新授汉封君。
板舆为别经三载,寿酒先斟满十分。

()

道本无名莫强名,在人呈露自然情。楼头山色门前水,不是天公彩画成。

()

朝访名山露未晞,翠岚浮动欲侵衣。坡头路转松阴合,陇上人閒豆荚肥。

泉响遥闻心已净,寺门初到梦先飞。从来剩有烟霞癖,争奈行藏与愿违。

()

千里相随论古今,河桥风雨夜沈沈。不知此日江头路,何似当年渭水深。

()

弃官应遂白云心,行李空携单父琴。病骨岂堪长负弩,黑头偏乞早投簪。

家当杨柳茶烟细,门比柴桑柳色阴。除却簿书劳半载,一生清福总山林。

()

贤侯九日去寻山,牵俗无由得附攀。换世昔传仙局久,登高今喜使车还。

平原丰稔农欢劝,犴狱空虚吏放閒。从此烂柯光价起,为留佳句落人寰。

()

明车拂天罡,白日驻轩盖。
招摇舞青霞,芝髓涤玄薤。
仙者四五人,黄眉笑相邂。

()

老子爱江水,江面开竹门。江流竹影薄,子细见前村。

()

九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
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
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

()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思心度日如年。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然。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

()

点缀春风只一枝,此花犹是半开时。更令老杜如今见,便是无情也赋诗。

()
松阳之山如游龙,粤罗浮原独巃嵸。
有坟峨峨树且封,谁其葬者楚国公。
楚公系同正献宗,煌煌炎宋祠业鸿。
若子洎孙俱登庸,德泽绵衍何其隆。
()

芗泽微闻履屧交,羁怀顿为减牢骚。难辞腕藕擎犀斝,喜见唇樱染麝毫。

醉客任嘲髯似戟,愁予逆送眼如刀。狂心于此何能已?帘外琼铺尺许高。

()
人在画船泥样醉,安知西北有兵尘。
书生老眼厌风尘,天遣临安看一回。
便是西湖不留客,也曾身到日边来。
()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

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
闻说频频党,深遵秩秩猷。
题评归月旦,裁鉴比阳秋。
赋谢雕虫手,诗通美盼眸。
看君多直谅,端似汉朱游。
()

田中水满风凄凄,青秧没垄村路迷。家家趁水秧稻畦,共唱俚歌声调齐。

树头幽鸟声剥啄,半雨半晴云漠漠。五白草斑谁敢闲,农夫饷田翁自作。

()

君不见谢公栖迟乐东土,起作司马征西府。莫年谈笑有穰孙,鹤唳风声走强虏。

又不见子猷剡川高兴阑,肯随鹤书落人间。不知骑曹底官职,朝来拄颊看西山。

()

朗陵三度阅梅花,每觉乡心感物华。老妇携来孙与子,一堂相聚宦为家。

流莺巧弄春风袅,弱柳柔翻暖日斜。妻务焚香儿课读,公庭无事早归衙。

()

是何年吹堕谪仙人,春风紫罗裳。看长虹吐气,才如天马,醉摆丝缰。

踏遍苍梧悬圃,瑶草四蹄香。十二芙蓉外,佩玉翱翔。

()

尚忆池塘梦阿连,当时此意惜无传。薪车不障洪河决,乔木终随故国颠。

柳下煅工真得道,竹林酒友谩称贤。先生义慨云天薄,千载参渠活句禅。

()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